宏观调控持续下,土地市场进入深度低迷,从去年开始,土地流标、底价出让等现象十分普遍。与土地出让金大幅下滑相呼应的是,许多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也出现了负增长。
从目前来看,在众多优惠政策促使下,楼市成交有所回暖,但土地市场依然冷清,大部分企业拿地热情不高,作为楼市的“风向标”,土地市场的动向牵动着楼市未来发展的每一根神经。
反观青岛土地市场,前四个月成交较为冷清,之后的几个月,随着商品房销售数量的上升,土地市场也开始有所起色,但是依然难掩其调控之下的疲惫。
全国市场难掩冷清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研发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持续的调控使土地市场在2012年上半年陷入供需双降的冷清局面。
其中,1-6月全国300个城市共推出土地16284宗,推出土地面积65848万平方米,同比减少19%;其中住宅类用地 (含住宅用地及包含住宅用地的综合性用地)4666宗,推出面积20677万平方米,同比减少32%。而在土地推出量统计减少的情况下,土地成交情况也不容乐观。1-6月全国300个城市共成交土地12778宗,成交土地面积51241万平方米,同比减少27%;其中住宅类用地(含住宅用地及包含住宅用地的综合性用地)3315宗,成交面积14720万平方米,同比减少44%。
从青岛市场看,同2011年相比,今年上半年出让宗数和面积均有上升,几乎每个月都有土地拍卖进行。从成交上看,上半年成交的土地(不含工业用地)中,市区成交量较低,市郊是成交主力,其中土地成交区域最多的区域分别为胶州市,其次为高新区和平度市。
土地流拍成为常态
根据青岛锐理数据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青岛全市公告出让土地149宗 (不包含工业用地)、1387万平米土地中,除去仍在出让的31幅地块,上半年仅成交土地106宗、338万平方米,比2011年的290宗、1108万平方米的成交量大幅下滑。而上半年,有多达12幅地块流拍,流拍率超过8%。
特别是原定为龙年“第一拍”的重庆中路399号地块于去年底、今年2月、3月先后经历过三次公开挂牌,但两次均以“流拍”收场,成为青岛最难“拍”地块。四方区山东路171号人才市场地块也两次流拍。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同去年相比,2012年上半年流拍现象有所减缓,但是同往年相比,流拍依然成为土地市场的常态。因为对于开发商来说,地价的高低在资金链环节中比重较大,尤其是在现在市场情况不好的情况下,拿地更为谨慎。特别是一些位置较好的地块,更是慎之又慎,尽量避免“地王”现象的出现。
难逃底价成交魔咒
同往年拍卖土地高溢价成交情况明显不同,从2011年开始,底价成交成为岛城土地市场普遍现象。据青岛锐理数据统计,在今年上半年成交的居住商业类用地中,超过七成的土地是底价成交,总的成交溢价率不足1%,而过去三年中土地成交平均溢价率为23%,即使是去年,整个土地市场的平均溢价率也在8.34%。
在如此市场形势下,往年频现的地王在上半年几乎绝迹,上半年,成交楼面地价最高的是一幅位于市北区台东体育场东、明霞路西的地块,该地块紧邻台东体育场,靠近中山公园和台东商圈,且周边有多所中小学校,配套完善,地理位置优越,最终该地块被青岛中联建业股份有限公司以楼面地价7474元/平方米竞得,成为上半年的地王,而这个价格也是该地块的起拍价。
商业用地独占鳌头
在今年上半年出让的土地中,从用地结构上看,居住商业用地比重最大,总计出让149宗、1387万平方米,占到面积36%,超过工业用地的31%;成交方面,工业用地成交129宗、6399万平方米,占到总成交94%,而居住商业用地成交仅占比4.7%。
单看居住商业用地,2012年上半年,商住综合用地占比58%,上升明显,纯住宅用地仅占4.9%,降幅较大,商业用地占比则略有上升。而在2011年岛城土地成交市场中,纯住宅占比为54.8%,纯商业占比31.9%,商业兼住宅仅为13.2%。
难觅外来企业身影
同其他城市外来房企频现土地拍卖市场情况不同,2012年岛城推出的土地拍卖中,几乎都是本土企业成功拿地,难觅外来房企身影。
根据青岛锐理数据显示,上半年成交土地金额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为青岛昌阳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青岛世园(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海创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而这全部为本土企业;在外来企业中,排名最高的是排在第六位的万科置业。 鞠培霞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