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房地产>  正文

孔庆平:不再片面追求规模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3/20/2012 08:22:08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3月15日,中海地产发布2011年年报,在调控严厉的2011年,中海地产高达31%的净利润率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房地产企业提升创造价值的能力比片面地追求规模更重要。”近日,中海地产董事局主席孔庆平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调控的背景下,房地产企业要保证财务状况能够匹配市场变化,有节制地扩张。

  房地产不是暴利行业

  记者:对于当前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你有什么看法?

  孔庆平:我们支持调控,希望市场是平稳向上的理想状态。过去一段时间,房地产行业传达给市场一个错误信息,就是这个行当比较容易赚钱。所以有很多非专业性的企业,如制衣、电子类等企业纷纷涉足。面对这种情况,调控正是一个行业整合的好机会。

  另一方面,房地产行业已经进入市场经济,政府的有形之手如果运用得好,可使市场的无形之手能够有更大效用的发挥,能够充分地配置资源要素。实施一些短期政策,对于解决短期的问题是有效的。比如“三限”政策(限购、限贷、限价),我认为就是短期的临时性措施,长期实施起来不太合适。但要取消这个政策,就要寻找一些替代的长效机制,否则市场可能就会有一个强烈的反弹。总之,要使行业长期健康发展,就要有长效机制。

  记者:从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传递的信息来看,目前的调控政策在短期内仍将延续。你认为房地产企业下一步该如何应对?

  孔庆平:企业不能左右政策,只能顺势而为。同时还要做最坏的打算,时刻保持强烈的风险意识。没有这种意识,早晚要摔跤。

  房地产行业和其他行业一样,要用市场机制来解决问题。企业要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分析,只能做10块钱的生意,却做了1000块钱的生意,那就透支了能力,风险就大。所以,房地产企业要考虑财务状况和市场变化能否匹配,如果不重视这个问题,遇到市场突变的时候,就会遇到灾难性的后果。

  更为重要的是,房地产并非是一个盈利性很高的行业,其受市场波动的影响,有时盈利好,有时则风险很大。在目前的行业税制中,实行递进的增值税,所以房地产是不可能有暴利的。

  15%回报率是拿地标准

  记者:伴随着一线城市调控的深入,很多企业都在加大对二三线城市布局。目前,中海的拿地策略是怎样的?

  孔庆平:中海的全国性布局从来没有停下来,我们始终根据企业的管理能力、资源配置的情况以及承受的能力,来进行有节制的扩张。每进入一个城市,就希望能够生根、开花、结果,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这就是我们的基本策略。

  记者:2010年以来,中海一直保持逆势扩张的姿态,这一策划的制定是如何考虑的?

  孔庆平:房地产和任何一个行业都一样,要生产就要准备原材料,这样才有能力继续生产。要保证持续成长的企业都要这样做。但房地产行业是个高风险、高投入的行业,关键的问题是能不能有效地控制风险,使企业无论是在牛市还是淡市,都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具体到中海而言,所有尚未进入的城市都是我们的目标,但具体还是要看当时的机会和自己的能力、资源的配置和资源的效率,各个方面要有综合的考虑。只要资源的效率和现有的投放能够保持一定的效益,能够保持非常稳健的财务结构,我们就可以去投资。我们设定的投资回报率是15%,这是我们操作项目的基本标准。

  不再片面追求规模

  记者:有消息说,中海将全速发力商业地产。中海是怎样考虑的?

  孔庆平:做商业地产要考虑很多因素,但主要看能不能带来投资和回报相匹配的机会。如果能,就去选择。中海早在7~8年前就提出了要增加长线的收益,并提到了增加商业地产。具体的目标是争取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长线投资的收入在集团整体收益中占到20%。

  目前,经过几年的培育,中海在商业地产领域已小有建树。我们在北京已有5个持有型写字楼投入使用,如位于CBD的中海广场、金融街的中海地产大厦等。目前,我们还有200多万平方米的开发面积用于商业开发。

  记者:中海今年的发展计划是怎样的?

  孔庆平:中海去年销售很好,规模成长还是不错的。此前,我们提出不再片面地去追求所谓的规模,但还是比较强调通过加强价值链的专业化管理,来提升创造价值的能力。

  记者:公司是否有海外扩张计划?

  孔庆平:中海集团1979年在香港以100万港币注册成立,利用1997年香港回归的契机,开始由工程承包涉入房地产,并转向内地。目前,除了港澳地区之外,中海还没有其他的海外地产开发业务,但我们正在研究这些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