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二(11月9日)一天时间内,中国央行(PBOC)的两位副行长及货币政策委员在不同场合表达了对通胀的担忧,以及对美国推出二次量化宽松政策的不满,与此同时,周二公开市场一年期央票发行收益率意外上扬逾5个基点;而中国央行下属的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SAFE)则发出通知,明确加强对外汇资金流入的监管。对于日益加大的通胀和热钱流入压力,中国央行等部门已不限于口头上表达关注,更是以实际举措显示政策收紧的趋势,以及严控热钱流入的决心。
国家统计局将于周四(11月11日)公布10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PPI)等重要经济指标,最新权威调查显示,预计10月CPI涨幅将在9月3.6%的高位上再创两年新高至4%。同时因内需恢复和原材料价格上涨,预计10月PPI涨幅将扩大,结束连续四个月的递减态势。有分析师指出,一旦数据显示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加上近期官员言论及当局行动,年内第二次加息可能很快将到来。
随着物价形势日趋严峻,中国货币政策也开始进一步收紧,中国央行此前已自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步上调0.25个百分点,这是近三年来首次加息。
中国央行副行长杜金富周二表示,在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前提下,中国央行高度关注通胀和各项经济指标的变化。
他强调,中国信贷持续扩张的动力仍然较强,与此同时,流动性过多、通胀、不良贷款、资产泡沫等周期性宏观风险明显加强。此外,跨境资本的流动蕴藏潜在风险。
另一副行长马德伦周二也表示,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他国的不利影响已体现出来,要警惕由此引发的通胀,以及新兴国家国际收支压力和资产泡沫;“我们不会放任通胀”。
与此同时,央行周二发行的320亿元人民币一年期央票,对应参考收益率上涨逾5个基点至2.3437%。在10月经济指标即将公布的敏感时期,央行出乎意料地允许央票发行利率走升,再度强化了市场的紧缩预期。
美联储(FED)上周三(11月3日)推出了备受争议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承诺在明年年中前进一步购买6,00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这一决定引来拉美和亚洲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决策者各方批评,认为美联储印钞票恐将削弱美元、拉高商品价格、并让投资资金失控地涌向新兴市场。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周二称,为防范跨境资本流动带来的金融风险,将对银行按照收付实现原则计算的头寸余额实行下限管理;来料加工收汇比例统一由30%调整为20%。昭显在外汇流入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中国的外汇管理趋紧。
此举进一步规范了贸易、外商直接投资、返程投资、境外上市等渠道的资金跨境流动,特别是加强了对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短期外债的管理,强化了银行在办理外汇业务时的真实性审核义务,有利于进一步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资金流入和结汇,防范“热钱”跨境流入带来的金融风险。
一年期央票发行收益率意外抬高,是迫于资金回笼难度的选择,还是再度加息的先行指标一时众说纷纭。但综合看来,料央行为了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抑制通胀,或优先采行数量型调控工具收紧流动性。
华中一银行交易员表示,央票发行收益率的意外走扬,很可能就是加息的前兆,因为以前都是先调央票,再调利率的。
而华南一银行交易员则指出:“市场对紧缩政策虽有预期,但估计近期再次加息的可能性不大,刚加完息,总要看看结果吧。”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周三(11月10日)表示,估计今年的CPI涨幅要稍微高于年初制定的3%目标,物价形势比想象的严峻,但强调今年有信心控制好物价。这也是国家部委有关负责人首次表示今年物价涨幅会超3%。
近期,外界对于中国可能在年内再次加息的预期也因此有所升温。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上周五(11月5日)表示,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会对全球经济带来副作用,可能导致游资向中国异常流动。
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上周五发布报告称,中国可能在年底前再次加息。世界银行(World Bank)则在上周的报告中建议,为了抑制通胀预期,中国需要进一步上调利率。
相关新闻:
发改委表态3%红线失守 市场二次加息预期升温
CPI或超3%发改委首次称 高通胀不减抬升二次加息预期
股市火爆不急还房贷 加息未导致提前还贷潮
央行称货币超发不可避免 否认会出现高通胀
央行: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