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的调控步入深水区,形势变化再度引发进退争议。
自4月17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简称“新国十条”)已近两个月,楼市降温效果显著。有关的数据显示,5月份,京沪深三地楼市成交量集体大幅下行,均已跌至历史最低水平,其中京沪二手房成交量环比降幅均超过五成。尽管一手房价格坚挺,但二手房价格已经明显松动。
但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中央的高层近期频繁表态对当前经济增速的担忧,楼市和经济全局的关系此时亦显得十分微妙,毕竟房地产业在去年我国成功实现“保八”目标中贡献突出。而今愈发严厉的楼市调控,是否会引发经济的第二次探底?更因此导致放松或取消楼市调控呢?
中央趋严地方趋缓?
新政的发力使得一线城市的楼市遭遇“黑五月”。有关数据显示,5月份,京沪深三地楼市成交量集体大幅下行。与此同时,房价的议价空间加大,成交价格普遍下降。
在这一系列变化的背后,是中央调控政策的日趋严厉和明朗,税费、信贷政策相继出台。“新国十条”中明确要求,发挥税收政策对住房消费和房地产收益的调节作用。5月26日,国税总局发布《关于土地增值税清算有关问题的通知》,强调要求土地增值税从严清算,并明确了土地增值税清算过程中的若干计税问题。尽管业界一直期盼的“房产税”仍悬而未决。
而6月4日,住建部等三部委发出通知,对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中第二套住房认定标准进行了规范。通知明确,对于二套房的认定不仅要以家庭为单位,同时执行认房又认贷的严厉政策。“今年以来,楼市无疑是调控力度最大也是最严厉的领域。”安邦集团高级分析师贺军表示。
但在中央调控力度加大的同时,地方楼市新政却呈现另一番场景。北京4月30日率先出台“京十二条”,其中有关“限购令”的条款措辞严厉,似乎更甚于“新国十条”。
地方版的执行力度将大于中央版?但进入5月后,根据各地方楼市细则的陆续发布,调子却明显趋向“温和”。包括深圳、浙江、广州和重庆等地的严厉程度均低于预期,尤其是上海一再推迟出台调控细则。新华社曾发文指出,尽管已出台的地方版楼市调控细则均在中央调控的大框架内,但一些地方政策刚性不足,余地充分,调控成效不容乐观。
市场中的部分迹象似乎也印证着政策的“温和”预期。绝大多数的开发商新盘定价未现降价,甚至稍有涨价;一线城市二手房市场房源挂牌量,较新政颁布初期明显回落;部分城市土地市场有重燃之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表示,本轮房地产调控将是我国第二次房地产、住房制度改革的一个起始。2009年经济实现V形反弹,政府的刺激和调控功不可没,但是房价也随之高涨。他认为,如果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的房价不降或者是降得不够,房地产调控政策就不会撒手。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