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统计,2017年厦门关区进口猪肉6863吨,比上年(下同)减少17.7%;价值8783万元人民币,下降18.8%;平均进口价格12.8元/千克,下跌1.3%。
一、2017年厦门关区猪肉进口的主要特点
(一)进口量连续7个月同比减少,进口均价低位回升。今年6月份以来厦门关区猪肉进口量连续7个月同比减少,其中11月份进口量仅74.9吨,创50个月以来新低,12月份当月进口猪肉352.6吨,同比减少35.5%,环比激增3.7倍。进口均价则从10月份9.1元/千克的年内低位持续回升,12月份进口均价12.1元/千克,同比上涨3.8%,环比上涨3.6%。
(二)绝大多数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2017年,厦门关区除23.5吨猪肉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外,其他全部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
(三)欧盟为最大进口来源地市场。2017年,厦门关区自欧盟进口猪肉4649吨,减少31.1%,占同期厦门关区猪肉进口总量(下同)的67.7%;其中自丹麦进口1159吨,大幅增加83.4%;自爱尔兰进口1103吨,增加47.5%,自西班牙进口882.5吨,减少71.4%。此外,自加拿大进口1904吨,增加34.6%;自美国进口285.8吨,激增2.9倍。
二、当前值得关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一)进口猪肉抢占我国市场,质量安全值得关注。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消费国,据美国农业部数据预测,2018年消费量为5611万吨,占全球猪肉消费总量的50%,而产量则为5475万吨 ,其中约有136万吨的缺口。巨大的市场需求及国内高额的猪价带来的利润纷纷驱动各国加快对中国出口猪肉步伐。2016年9月份荷兰、巴西与我国签订肉类产业合作协议;2017年英格兰和北爱尔兰7家新的企业已获得向中国出口猪肉的市场准入资格;7月份芬兰首批输华猪肉登陆我国;12月份我国取消自2017年7月份以来对澳洲六家肉类企业的进口禁令。同时根据2014年生效的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协定规定,2018年瑞士猪肉产品将出口到中国。进口猪肉渠道的不断扩宽,有利于我国调控猪肉供需平衡,防止猪肉价格暴跌暴涨。同时,2017年频频爆发的巴西“问题肉”丑闻、英国“毒猪肉”事件及乌克兰、俄罗斯等国不断爆发猪瘟疫情等事件值得警惕,进口猪肉食品安全检测亟需强化。
(二)环保行动推动我国猪肉养殖产能大幅调整。2017年以来《关于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与“最严”新环保法相结合,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中下游、长江中下游等地相继开展了大规模的猪场清拆行动。此次环保行动大幅调整我国养殖格局,散户及小规模养殖户因资金不足等因素难以调整生产达到环保标准而大量退出,给大型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缺。大型企业纷纷扩大养殖规模,如大型生猪养殖企业温氏、大北农都纷纷转战水网较少、粮食丰富、土地广阔的东北及内蒙地区,目前已宣布在东北兴建1000万头生猪养殖场的计划。国内养猪的成本线分布情况为东北最低、华北次之,“南猪北养”也有利于未来猪肉发展空间。
(三)2017年我国种猪进口创近年新高。受2013-2015年猪价低谷期影响,许多养殖场并不重视育种工作,导致目前能繁母猪频频出现各种繁殖障碍。今年以来多家种猪企业重新从国外引种。2017年我国共进口种猪10527头,创近年新高 ,6月份湖南省进口美国种猪1012头,开启种猪进口常态化进程。四川省计划于2017年-2018年从国外引进优秀种猪2500头,从而提高养殖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育种作为生猪养猪的基础环节,是决定竞争力高下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还未能构建先进、系统的生猪育种体系,育种技术还停留在三元杂交的基础上,与以PIC为代表的国外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国外优秀种猪的引进有利于优化我国种猪遗传资源、改良生猪品种、提高生猪生产水平。但种猪进口伴随着的新传染病流入和我国长期重引进、轻选育导致的“引种—退化—再引种”的怪圈问题急需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