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进出口数据>  正文

2016年广西外贸总体规模与上年基本持平 贸易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7-03-17 17:34:21  来源:海关总署

  据海关统计,2016年全年,我国进出口总值24.33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下同)下降0.9%。其中,出口13.84万亿元,下降2%;进口10.49万亿元,增长0.6%;贸易顺差3.35万亿元。同期,广西外贸全年进出口总值3165.9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出口1519.1亿元,下降12.7%;进口1646.8亿元,增长13.9%;贸易逆差127.7亿元,2015年同期贸易顺差293.8亿元。全年进出口逐季回稳向好,一季度进出口明显下降16%,二、三季度逐渐收窄,四季度增长8.2%,实现正增长。

  一、2016年广西外贸进出口主要特点

  (一)各贸易方式比重趋向均衡,边民互市贸易激增。2016年,除边民互市贸易外,其余主要贸易方式均表现平平。2016年边民互市贸易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进一步得到完善,边民互市贸易发展进入快车道,进出口666.9亿元,增长88.7%,占同期广西外贸总值(下同)的21.1%。边境小额贸易大幅下降,进出口786.8亿元,下降25.7%,占同期广西外贸总值(下同)的24.9%。一般贸易恢复第一大贸易方式地位,但表现持续疲软,进出口828.4亿元,下降6.1%,占26.1%。加工贸易结束增长势头,进出口653亿元,下降0.7%,占20.6%。此外,海关特殊监管方式进出口228.1亿元,增长0.4%。

  (二)民营企业明显下滑,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表现乏力。世界经济低迷、外贸下行压力加大等大环境对抗风险能力较为薄弱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冲击颇大,2016年广西民营企业进出口1346.6亿元,下降18.8%,占同期广西外贸总值42.5%。同期,外商投资企业维持原有步伐,进出口642.4亿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国有企业进出口513.2亿元,下降3.5%。

  (三)对东盟国家和北美国家进出口形势趋好。东盟国家继续保持广西外贸第一大合作伙伴地位,2016年在打造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的背景之下,广西对东盟国家进出口1835.4亿元,增长1.6%,占同期广西外贸总值的57.9%。对北美国家贸易较为活跃,对美国和加拿大分别进出口185.3亿元和55.2亿元,分别增长13%和8.9%。自中-澳自贸协定签订以来,中国与澳大利亚双边贸易节节攀升,共进出口101亿元,增长23.5%。与中东地区贸易则受原油价格低位运行影响有所下滑,进出口114.2亿元,下降11.7%。广西对拉丁美洲国家贸易则受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影响有所收窄,共进出口254.9亿元,下降6.1%。此外,对香港进出口196亿元,下降26%;对台湾和日本分别进出口92.1亿元和45.7亿元,分别增长9.2%和11.4%。

  (四)全区各地市5增9降。2016年全区14个地市中防城港、南宁、百色、桂林和来宾实现进出口增长。其中,南宁、百色、来宾3市外贸增幅超过10%;百色充分发挥其延边优势,外贸再上新台阶,进出口138.1亿元,增长36.4%。北部湾经济区6市进出口2749.4亿元,下降1%。西江经济带7市(与北部湾经济区有交叉)进出口1985.7亿元,增长2.3%。

  (五)资源性产品进口量保持高位,机电产品进口小幅增长。2016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缓慢中逐渐回升,但仍处于低位状态,广西企业利用价格走低契机增加矿砂、原油等资源性产品资源储备。2016年,广西进口原油464.5万吨,增加10.2%,价值91.3亿元,下降11.9%;进口铁矿砂1622.2万吨,减少1.1%,价值62.8亿元,增长1.8%;进口铜矿砂147.7万吨,增加7.6%,价值110.9亿元,下降8.3%;进口锰矿砂225.9万吨,增加71.5%;价值17.5亿元,增长78.6%;煤及褐煤进口1006.9万吨,减少0.6%,价值56.5亿元,增长29.2%。同期,机电产品进口334.9亿元,增长2.3%,以集成电路和硬盘为主。农产品进口250.6亿元,下降3.6%,其中,大豆进口624.2万吨,增加3.9%,价值168.4亿元,增长6.8%。(以上不含边民互市贸易数据)

  (六)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受挫明显,农产品出口形势良好。2016年广西外贸出口整体下滑较为明显,其中纺织服装(包括服装及衣着附件和纺织纱线)出口312.8亿元,下降33.2%;鞋类出口43.3亿元,下降8.1%。机电产品出口612.7亿元,下降10.6%,占同期广西出口总值的40.2%。成品油出口267.2万吨,减少4.2%,价值67.9亿元,下降20.1%。陶瓷产品出口46.3亿元,下降50.8%。汽车出口24.5亿元,下降33.1%。此外,农产品出口129.9亿元,增长15.6%。(以上不含边民互市贸易数据)

  二、外贸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外贸增长步伐放缓

  (一)进口优势扩大,出口增长乏力,贸易由顺差转为逆差。一直以来广西外贸出口占据更大份额,出口也是拉动广西外贸快速发展的强劲动力,2014年、2015年广西外贸分别出口1494.7亿元和1793.3亿元,分别增长28.9%和16.4%,贸易顺差分别为498.3亿元和293.8亿元,出口是刺激广西外贸增长的重要动力。2016年全球产业格局深度调整,东南亚等一些发展中国家依托劳动力、土地等低成本优势,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低端制造业崛起步伐加快,对我国传统优势出口商品的市场份额形成挤压,加之国内企业综合生产成本上升,传统竞争优势逐渐削弱。2016年广西外贸进出口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出口占广西外贸总值的48%,为近年来首次比重低于进口,而出口下降12.7%也使得外贸原有优势丧失,造成外贸由快速增长转为明显下滑;进口方面,随着大宗商品价格行情在2016年逐渐反弹以及边民互市贸易如火如荼开展,进口仍然维持13.9%的稳定增长态势,进口最终成为维持广西外贸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的重要支撑。

  (二)边民互市贸易成为拉动增长重要动力。2015年海关总署将边民互市贸易正式纳入海关贸易统计,边民互市贸易成为地方外贸发展的有力补充,地方政府推动边民参与互市贸易的力度加大;2016年海关进一步完善边民互市贸易无纸化通关体系,边民互市“一指通”系统正式全面启用,大大提升通关效率,给广大边民带来了更大的经济利益,加之国内对水海产品、水果、坚果等消费品的需求逐步扩大,为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带来很大的增长空间,推动边民互市贸易快速发展。广西边境贸易以边境小额贸易为主、以边民互市贸易为辅的基本格局发生了改变。

  (三)边境小额贸易丧失第一大贸易方式地位。“十二五”期间,边境小额贸易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状态,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5%,2014年起跃居广西第一大贸易方式,2016年大幅下滑25.7%,占同期广西外贸总值的24.8%,比2015年下降8.5个百分点,广西边境小额贸易的发展一直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

  首先,广西经营边境小额贸易的多为中小型民营企业,出口商品多是中低端无品牌的杂项商品,经营利润有限,十分依赖政府各项贸易调控政策。2016年边境小额贸易补贴政策较以往而言并不明朗,多项补贴暂未得到落实造成部分企业调整出口方向。

  其次,边境小额贸易经营出口商品多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随着部分产业和订单向东南亚、南亚等国家转移,传统优势均逐渐弱化,广西边境小额贸易出口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低端机电产品出现明显下滑,2016年广西以边境小额贸易方式出口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353.3亿元,下降30.8%;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10.2亿元,下降56.4%;而边境小额贸易机电产品出口则下降22.1%。

  此外,边境地区出口企业经营的边境小额贸易货源多为外地沿海省份。由于边境地区缺乏支柱产业,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产品没有在边境地区得到价值提升,边境地区仅仅作为外地省份和越南产品的“中转站”,没有充分利用边境小额贸易的优势以自主生产加工商品发展边贸,而是仅仅赚取微薄的代理报关费用,成为邻省借势增加输出的通道。2016年广西边境小额贸易出口区外货源商品总额为714.5亿元,占同期广西边境小额贸易出口总额的94.9%。通道式经济模式对产业吸纳能力不足,难以对本地经济产生辐射和带动作用。

  (四)一般贸易持续疲软,对外贸拉动不强。一般贸易已连续3年呈下降趋势,2014年、2015年分别下降2.6%和2.1%,到2016年降幅进一步扩大,下降6.1%,疲弱之势难以扭转,主要原因在于产业结构较为低端。从2016年广西一般贸易的商品结构看来,进口主要是大豆等农产品和铁矿砂、煤及褐煤、铜矿砂等矿砂类产品,该类产品进口极易受到国际市场行情及价格变化的波动影响。高新技术产品进口仅占同期一般贸易进口值的2.3%,表明广西企业对初级产品的需求仍然十分旺盛,而高新技术和设备的引进比较缺乏。出口则主要是中低端的机电产品、农产品、钢材、纺织品、铝材、陶瓷产品、肥料、胶合板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仅占同期一般贸易出口值的4.8%,其中部分出口商品所对应的正是国家准备逐步淘汰的落后产能,反映出广西本地产业亟需转型升级。广西产业在面对来自国内外的竞争压力时,基础薄弱、技术落后使其处于竞争劣势一方,使得一般贸易下降。

  (五)加工贸易由高速增长通道转入减速通道。2014年7月广西强势启动“加工贸易倍增计划”,在各项政策的扶持下,2014年和2015年加工贸易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分别增长62%和27.8%,2015年已实现“倍增”目标,较2013年翻番。实现目标后,倍增计划各项刺激作用逐渐弱化,因此2016年加工贸易由高速增长转为下降,进出口653亿元,下降0.7%。2016年7月我区出台了《促进加工贸易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标志着广西全面实施第二轮“加工贸易倍增计划”,以2016年为基数,到2020年,争取加工贸易进出口值翻一番。目前,加工贸易第二轮“倍增计划”尚处于启动阶段,暂未展现成效。

  (六)新兴贸易业态发展迟缓。由于南宁并非第一批跨境电商试点城市,所以在南宁开展跨境电商业务之前已经有众多企业完成了第一批客户群的吸引和固化工作。例如:上海自贸区的“跨境通”、宁波保税区的“跨境购”、郑州“万国优品”等,而跨境电商领域存在较为明显的“先行优势”、“规模优势”,这就使得在同质化竞争的情况下,先一步做大的电商企业与后发展的企业相比具有天然的竞争优势,因此跨境电商业务起步较晚的地区要想做大做强存在较大困难。此外,我区物流运输存在运力较差、航次较少、不够便捷,物流成本高、物流效率低、物流企业少等特点,严重制约我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出口发展。2016年广西跨境电子商务共出口货物11.3万元人民币,增长3.4倍,增幅巨大但总量仍然偏小。2016年1-5月广西跨境电子商务出口业务放量增长,然而6-12月受财政补贴额度和时效的影响出口业务出现长时间停滞,出口值为零。

  三、值得关注的问题

  2016年全球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经济复苏乏力,国际市场需求疲弱,广西外贸下行压力加大,一季度广西外贸进出口值明显下降,随着国家及广西促进外贸回稳向好措施的逐步显现,二、三季度降幅收窄,第四季度实现正增长,其中11月份增长达2位数,增长12.3%,12月进出口375.9亿元,保持增长5.1%。按2016年12月海关总署反馈的1-11月外贸数据分析,广西2016年全年外贸有望转负为正,但据2017年1月海关总署反馈数据显示2016年广西外贸全年进出口总值3165.9亿元,其中一个主要原因为2016年广西103家企业共计66.4亿元被暂缓列入统计,其中出口被暂缓统计37.2亿元,进口被暂缓统计29.2亿元。涉及贸易方式主要有边境小额贸易、一般贸易、海关特殊区域物流、加工贸易,分别被暂缓纳入统计 18.2亿、7.2亿元、36.9亿元和0.62亿元。被暂缓纳入海关统计的主要原因:特殊区域物流进出口值因不符合国际贸易列入统计的货物贸易统计原则,部分进出口额暂缓纳入统计;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企业未提供贸易真实性单证,进出口数据受到质疑;加工贸易进出口雷同,呈成对出现特征,商品名称、数量和价值基本相同;部分一般贸易、边境小额贸易新注册企业贸易额激增而不能提供贸易真实性单证。

  四、相关建议

  (一)坚持进口出口两手抓,维持贸易平衡发展。继续落实国务院下发的《关于促进外贸回稳向好若干意见》,在巩固现有进口规模的同时促进出口回稳增长。扩大自发达国家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推动广西发展中高端制造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拓展资源性产品进口渠道,提升资源性产品价格话语权,加强对海外资源的控制能力,保证能源进口稳定。推进中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迈进,逐步淘汰落后产能,转变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低端机电产品为主的商品格局,着手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弥补土地、人力资源等方面弱化传统优势,保证出口再度回归强势姿态。

  (二)推进边境贸易转“通道型”为“生产型”。鼓励边贸企业出口本地货源商品,推动组建边境加工企业,鼓励、引导和支持各大品牌企业与边境企业联合,在跨境合作区落户投资,实现边境贸易与加工贸易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从单一的“穿岸而过”的通道式“过路经济”变为落地加工、保值增值、多元发展的口岸产业实体经济;鼓励边民互市贸易落地加工,支持边境地区组建边民互助合作社,推动边民零散交易向互助合作模式转型。

  (三)全面实施第二轮“倍增”计划,力促加工贸易再上新台阶。结合广西自身优势和特点,综合考虑政策引导、体制机制、国内外环境、企业发展状况等多种因素,有针对性地做出支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一是承接新型产业和科技含量高、商品附加值高的加工产业,提高高新技术产品比重,清理一批落后产业,扶持优秀加工贸易产业做大做强,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二是继续加大对加工贸易的资金支持,形成加工贸易产业集聚发展、跨越式发展态势,确保加工贸易倍增计划顺利实施;三是充分利用广西临港工业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积极引导广西本地重大项目开展加工贸易业务,推动广西有色金属加工重点龙头企业开展加工贸易业务。

  (四)多种商业模式共同推进,促进新兴贸易业态兴起。一是推动对东盟的陆、海、空互联互通的物流建设,邀请专业物流企业共商物流布局,打通电商平台、法律服务、跨境翻译、物流配套、信用支付、金融服务等产业链间的各个环节,搭建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支撑跨境电商良性发展;二是推动边境小额贸易方式部分出口商品向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转型,结合边境口岸出口商品特点,在边境地区培育内外贸商品市场,建立通过市场开展国际贸易的交易模式,推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直接落地;三是加快发展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物流、通关、金融等“一站式”服务,优化外贸发展环境,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生存空间。

  (五)规范企业经营,优化外贸鼓励政策,强化虚假贸易综合治理。商务、海关、税务、外汇管理等部门要充分依托部门间联席工作机制,各司其职,引导企业明晰自身的法律权、责,妥善留存和获取商业单证(如国内采购的合同、发票、收付汇凭证等),共同规范边境小额贸易企业的经营和报关行为,开展联合监控与核查,实施联合处置与整治,全面强化对虚假贸易的综合治理;各级商务部门、相关园区管委会要加强对加工贸易企业和引进项目的评估、指引和监管,提高招商引资项目的质量,多引进链条长、增值率高、对经济和就业拉动效益高的产业和企业;调整和完善外贸鼓励政策,切实激励企业提高外贸竞争力。进一步完善实施财政支持补贴的标准,综合考虑企业营利能力、就业人数和守法情况等制定科学的激励机制,对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长期不能自主盈利的不予发放补贴,使财政支持补贴真正惠及地方创造财富的企业。

  (供稿:统计处  刘倩文、杨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