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市场动态>  正文

输液配药机器人市场化起跑:门槛竞争激烈低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6-05-18 17:01:59  来源:中国市场调查网

  《中国制造2025》、《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的相继加持,使原本火热的医用机器人市场愈受瞩目。但是,在医用机器人的细分市场,输液配药机器人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

  2010年年底就研发出静脉配药机器人的深圳市桑谷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桑谷医疗”),经历了无数次的调试和验收,才在今年正式开启市场化的征程。

  输液配药机器人有望在医用机器人市场率先突围。因为其改善了传统静脉配药采用人工配置,导致流程跟踪上不够健全、无法量化、安全隐患多等缺点。

  毕业于自动化学科、做服务机器人起家的张建中,在医疗领域的积淀不深。想要打造一台输液配药机器人,合作成了他不二的选择。

  据张建中介绍,桑谷医疗打造的第一个智能静脉输液药物配制机器人诞生,主要适用于肿瘤化疗、传染病、全肠道外营养及需液体净化配药的场景。这一机器人由美国机器人制造工厂unmaion提供机器人界面定制、南方医科大附属医院提供专业领域的科研成果,桑谷医疗则负责技术的整合和实现。

  “相比较手术机器人,输液配药机器人进入医院的门槛不高,适合初创型机器人企业布局,”聊起打造输液配药机器人的初衷,张建中认为,输液配药机器人的作用就是解决安全性和重复性的问题。

  在中国,输液配药大多在注射室或病区治疗室实现,而且一般是人工完成,工作强度大、配药效率低。国内许多三甲医院的配药房虽然引入了配药机器,但在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生素等静脉用药的配制上,往往还是采用人工配药的方式。

  而人工配药本身存在诸多弊端,如容易造成药液污染、护士易被玻璃划伤、配制有毒药物造成职业病等。对患者来说,使用不合格的配药环境配制出来的药品,还有可能引发二次感染。

  “从技术上看,输液配药机器人主要是解决传统配药机器无法把握的量的问题。输液药物很多是介于正常治疗药物和毒药之间的,尤其是肿瘤等重大疾病药物,机器人在配药过程中对于剂量的把握一定要精准,这就要求机器实现智能化、人性化。”张建中说道。

  记者拿到的行业研报显示,我国发布实施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医疗机构要根据临床需要逐步建立静脉液体配制中心(室),实行集中配置和供应。”如果每家三甲医院装备2台静脉配药机器人,则有约2800台的市场容量。加上医疗设备规定使用寿命为5-7年,则每年约有400-560台的装机量,市场空间广阔。

  由于入行门槛低,大量企业涌入输液配药机器人市场。有趣的是,这些企业不约而同地声称自己研发了国内第一个输液配药机器人。

  “政策扶持使得企业扎堆进入这个市场,也有不少工业企业跨界做医用机器人,但是企业规模普遍比较小,核心研发突破很少见,部分机器人能实现人工智能,但智能化程度很低。输液配药机器人现在还是空白市场,未来几年优秀的企业做大、行业集中度提升是必然的。”

  市场化难题

  由于研发需要大笔资金,最终存活下来的输液配药机器人企业,要么借助政策东风吸引资本注资,要么依靠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

  然而,研发上早已取得突破,也陆续现身各地药交会的舞台,但输液配药机器人的市场化推进却十分缓慢。

  今年下半年我们就输出第一台配药机器人,”桑谷医疗的另一个创始人彭木良告诉记者:“样本研发成功之后还要进驻医院进行反复的调试,根据医院的使用要求、配药情况来试用和评估,通过验收之后才敢投入市场,花费的时间比较长。”

  “人工配药现在的定价大概是10元以内,加上有安全隐患,这个价位其实一直偏低。如果政府能够出台政策制定一个合适的价位,或者是加大机器人替代人工配药的支持力度,那么市场化速度就会很快了。”

  推进输液配药机器人市场化之余,桑谷医疗也在动工搭建智能研究院。下一步,该研究院将联结当地的医学院、医疗资源做产品延伸,研发智能化更强的输液配药机器人、重大疾病领域的手术机器人等。这也是输液配药机器人企业未来外延式发展的一大方式。

  而随着《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围绕助老助残、家庭服务、医疗康复等领域,重点发展手术机器人、智能护理机器人十大标志性产品”,国家建立行业标准和规范,企业争夺各细分领域的龙头地位,将是医用机器人市场未来几年的重大趋势。

  “标准建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摸索。企业现在借鉴电子、医疗器械、护士配药等已有的国标,形成企业的产品标准。慢慢再在行业内形成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只有标准化才能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产品可靠性。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张建中进一步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