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经济贸易>区域>  正文

青海创新财政投入方式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7/06/2015 16:53:05   来源:财政部网站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改进财政预算管理,创新投入方式,去年以来,青海省财政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出台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养老服务实施办法》及《指导目录》,并在政府购买养老、残疾人、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和食品药品安全协管等领域开始积极试点。

  扎实推进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制定印发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养老服务实施办法》,明确了购买养老服务的项目、方式、程序及支付标准等。按照“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选择我省西宁和海东两市先行开展试点。通过民办公助的方式,支持2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承接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已累计服务5万人次;支持3家民办养老机构开展机构养老服务,累计供养特困老年人110名, 其他社会老年人320名。通过公建民营的方式,将部分农村敬老院交由社会力量运营。同时,为了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及时了解和掌握老年人家庭养老服务需求,我厅一次性安排资金300万元,支持实施了全省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项目。

  全面开展政府购买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制定出台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实施办法》,并连续两年以省政府的名义印发了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实施方案。鉴于购买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条件比较成熟,为此,我省没有再搞试点,而是直接在全省范围内全面铺开。截止目前,全省已开展19余次政府采购招投标,中标就业培训机构已承接驾驶技术、烹饪、刺绣、汽车修理、建筑等30余项技能培训,培训人数达10万人次。

  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试点工作。研究制定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残疾人服务实施办法》,整合既有预算资金1060万元,支持购买残疾人托养、康复、技能培训、文化、法律援助、无障碍改造等六方面服务。截止目前,全省已有24家康复机构中标,开展了人工耳蜗植入、听力及假肢康复等23项服务项目,惠及人群2.6万人次。西宁市城北区依托社区和民办残疾人服务机构开展了以日间照料为主的残疾人托养服务,托养残疾人已达69人。通过民办公助的方式,扶持西宁运通驾驶员培训中心开展残疾人驾驶技术培训,成为全省唯一一家残疾人驾驶技术培训及驾照考试的专职机构,已累计培训248人,其中考取驾照的有198人。通过购买服务项目方式,实施了600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组织民办残疾人艺术团举办了5场大型文艺演出,受益观众达3000多人;由18家法律事务所组建了残疾人法律服务团,在6个市州开展了残疾人法律援助服务。

  积极探索政府购买食品药品协管服务。为有效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食品药品监督,夯实城乡食品药品网格化监督管理基础,延伸政府监管触角,填补监管空白,切实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我省制定印发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食品药品协管服务实施办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岗位的方式,根据区域人口密度,在城镇社区和城乡结合部设置了一些协管员服务岗位(每个城镇社区一般设置1个协管员岗位,辖区人口2万人以上的社区设2-3个岗位;城乡结合部每2-3个村设置1个协管员岗位)。今年在西宁市现行开展试点,通过招投标方式已确定了747个岗位。

  从目前各地的试点情况看,青海省的政府购买服务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

  实现了财政投入方式的重大转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强化了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之间的合理定位和良性互动,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进入公共服务领域,实现了由过去“花钱养人办事”向“花钱直接办事”的重大转变。减轻了财政负担,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改变了政府大包大揽的传统做法,使政府各部门集中精力和财力办好该办的事。同时,有效的推动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促进了像残疾人康复中心等事业单位转为公益二类或社会组织,达到了通过“瘦身”提高政府行政管理和服务社会效率的目的。

  激发了社会组织和服务业的发展。实施半年来,我省从事养老服务业的经营主体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分散到规模、从业余到专业的三大转变,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的积极性。

  促进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的同时,有效的弥补了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不足。社会力量提供的公共服务,项目类型多样,服务形式日趋丰富,服务质量和效率大幅提高,为城乡居民日常生活带来便利和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