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仪器机械>  正文

玉米收割机行业洗牌:一年内150家企业没了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5/18/2015 22:37:45   来源:新华网

  没想到,最先打响“价格战”的竟是世界农机巨头约翰迪尔!

  2014年初,当大部分玉米收割机企业尚未开始“施展拳脚”的时候,约翰迪尔先发制人,其玉米收割机以每台下降10多万元的价格大幅度甩货!

  尽管在这个诸侯割据的时代,人们对于“价格战”的到来早有预期,但毕竟玉米收割机才刚刚火热了两年,“价格战”的到来还是让人感到措手不及。而让人们更感意外的是,素来以生产高端农机闻名于世的约翰迪尔竟主动挑起了这场“战役”!

  这家向来令中国企业望尘莫及的外国巨头,为何要采取此种策略来抢占市场?难道凭它的实力还不足以在中国市场牢牢站稳脚跟吗?

  最后一片蓝海?

  这是约翰迪尔玉米收割机在中国市场连续亏损的第二年。

  “2014年,我们大型农业机械的销售出现大幅下滑,包括我们很多最赚钱的明星设备。”约翰迪尔CEO兼董事会主席Samuel Allen在一份声明中说。据约翰迪尔2014年财报显示:作为集团整体的主要部分,迪尔农业的销售额在2014财年下降了9%,营业利润更是下滑了22%。而迪尔又继续给出了悲观的预测,迪尔农业和草坪设备的销售额在2015财年将继续下降20%!

  在玉米收割机领域,每年高达1亿元人民币的亏损额,让约翰迪尔与蓬勃发展的中国玉米收割机市场格格不入 。“它们的玉米收割机市场主要在东北三省,太局限了!”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副秘书长张华光说,“2012年,中国玉米收割机行业爆发性增长了100%以上,又赶上黑龙江大丰收,它们的产品卖的相当好。但接下来的两年,黑龙江遭受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玉米收割机行业的增长幅度也在逐渐下滑,但是约翰迪尔一直按照2012年的市场制定生产计划,怎么能不亏损?”

  大量的库存,给约翰迪尔带来了巨大的经营风险,这一次降价抛售看起来更像是一次自我救赎的决定。然而,在市场波动期,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搅得业内鸡犬不宁,谁也未曾想到,两年前还有三四百家小企业蜂拥而入,而因“价格战”的掀起,一年内就消失了150家玉米收割机厂!

  纵观整个工业领域,怕是没有哪个行业能像玉米收割机这样短时间内坐上“过山车”,更神奇的是,2014年,在结束了连续十年高达两位数的增长之后,整个农机行业以增长9%的成绩惨淡收官,其利润总额更是下降了3.42%,而玉米收割机却成为唯一一个逆势增长的子行业。拿勇猛机械来说,2014年年底,勇猛机械实现了玉米收割机产销3500台的历史最高纪录,也史无前例地实现零库存,在厮杀惨烈的农机市场上,勇猛机械毅然决然地保住了四行玉米收割机中国第一的地位。除此之外,山东、吉林、内蒙古等地区的玉米收割机市场的增长幅度均高达三位数!

  “与水稻、小麦等机械化程度高达80%以上的行业相比,玉米收割的机械化程度只有50%左右,未来三年,至少还有20%~30%的成长空间!”这份来自中国农机流通协会的预测,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给出了玉米收割机行业出现爆发性增长的原因,作为中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玉米收割机或将是粮食主产物中最后一片蓝海,怎能不令人垂涎?

  其实国家早在2004年就开始给玉米收割机制定补贴政策,但直到2011年,我国玉米收割机市场还以“背负式”为主,很长时间都没有实现突破。“市场爆发具有偶然性,但量的积累是必然的。农机使用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民收入和生产周期,它不单单是技术问题,与农民的接受度、使用习惯、土地流转等问题息息相关。”张华光说。

  某位知名品牌的一级经销商向《中国机电工业》透露,由于小麦收割机发展得较为成熟,最早的国产“自走式”玉米收割机都是从小麦收割机演变过来的,只要换一下割台,立刻就变身为“自走式”玉米收割机。但这只是形式上的改变。曾经有一年,国家给玉米收割机的补贴较多,于是许多小麦收割机厂就换了一下割台,把机器当玉米收割机卖,补贴到手后,再帮农民把割台换成小麦收割机的。虽然公开的数据显示当年“自走式”玉米收割机实现了一定规模的增长,但事实上真正的销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自走式’玉米收割机是一种收割与脱粒一体化的籽粒收割机。其关键部件是变速箱和割台,那些年玉米收割机厂的变速箱整体水平比较落后,故障率非常高,而农民的收获期是有限的,他们宁愿买一个比较成熟的‘背负式’也不买‘自走式’。”这名经销商解释道。

  对于一年一熟的东北地区来说,收割时间的长短并不十分重要,农民完全可以等待玉米在田野里晾晒完毕后再进行收割,因此实现籽粒收获并不成问题。但是对于一年两熟的黄淮海地区,因为要赶节气种植下季作物,这便要求农民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收获。但问题是,刚成熟的玉米含水量太大,无法进行籽粒收割。“一到脱粒阶段,损失率就相当高,收获的玉米粒根本卖不上价。”一名深耕黄淮海地区的经销商说。2012年,河南一家玉米收割机厂的老板高兴地向世人宣布,自己研制出了籽粒收割机。结果,在黄淮海地区进行测试的时候,不仅把玉米叶也一同割下来,叶子的汁叶也都把玉米粒染成了绿色。

  “出现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归因为作物含水量太大。解决这个问题或许有两种方法:一个是加上烘干装置,一个是改良种子质量。”这名经销商对记者说。目前,大部分黄淮海地区已经用上改良后的种子,这个新的玉米品种95天就能成熟,比普通玉米的成熟期提前了十天,这就意味着,玉米可以自然在田野里晾晒十天,为该区域实现籽粒收割创造了条件。“中国农机市场的特点是:问题一旦突破,市场瞬间爆发!”

  果不其然。2012年,‘背负式’玉米收割机和稍微成熟一点儿的‘自走式’两行机开始畅销黄淮海地区,据业内人士介绍,当年山东时风一下子就卖出了7000多台“自走式”玉米收割机,而玉米收割机市场也爆发性增长了100%以上!但即便如此,机收玉米粒和人工晾晒后再收获的玉米粒相比,破碎率还是很高,有些合作社花费几百万元购置烘干设备,但烘干过程又对玉米胚芽造成了破坏,不利于工业原料的制造。不过,值得高兴的是,2014年黄淮海地区出现了比较成熟且售价在3~4万元左右的小型籽粒收割机,可以基本保证农民顺利收割。“如果脱粒破碎率真的可以降低,我预感,今年或明年籽粒收割机市场会实现较大的突破!”张华光对《中国机电工业》说。

  洗牌开始

  随着‘自走式’玉米收割机的发展,“背负式”淡出市场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2014年,全国累计销售各种玉米收割机8.29万台,同比增长20%。其中,“自走式”玉米收割机8.15万台,同比增长16.6%;而“背负式”仅销售1400余台,同比下降近60%,市场占有率仅为1.78%。

  短短三年时间,玉米收割机市场成功实现“大逆转”,除了国家补贴政策的引导,离不开三四百家企业的推波助澜。据业内人士介绍,2000年以前,玉米收割机行业只有一些中小型企业,市场启动之后,一些传统农机大户看准机会一下子就把产能放大了,每家都号称年产10万台玉米收割机,并且在河北、山东、河南等地形成了产业集群。但是,全国玉米收割机市场一共才有多大的量?瞬间涌入三四百家企业又是什么概念?

  起初的头一两年,小企业的日子还算比较好过。农民喜欢买便宜的产品,这让很多新冒出来的小企业有“空子”可钻。一位山东地区的经销商对《中国机电工业》说,2014年,山东一家玉米收割机厂通过低价倾销的手段,卖出了一万台玉米收割机,然而销量喜人的背后却埋藏着巨大的隐患,它竟然把标配到80马力收割机上的变速箱,配到了120马力的收割机上!“它产品的故障率非常高,而且量这么大、覆盖的区域又这么广,明年都不知道怎么挽回局面!其实只要产品定位准确、销售战略制定妥当,这两年实现增长是容易的,但如果产品质量存在隐患,遇到问题就坍塌!”这名经销商说。原来,很多农民买机器是为了跨区经营,原本指望着20多天的收获期赚钱,但是机器维修、三包跟不上、导致农民大量的损失,他们宁愿多花点钱也不愿意买小企业的产品。“产品质量不过关,小企业根本没有生存空间。”这名经销商说道,“再加上产能严重过剩,2013年就有企业撑不下去了。”

  中国目前的农机市场,尚且没有一个相响当当的国产玉米收割机品牌,在品牌形成时期,除了要强化产品质量以外,市场占有率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就这么大的一块面包,你要想多吃,必须让对手少吃,你怎么实现目标?价格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张华光说。然而,“价格战”只是大企业的游戏。2014年玉米收割机行业“价格战”打响之后,大企业纷纷降价20%~30%,几乎榨干了小企业的利润,单河北一个省就消失了近70家玉米收割机厂!根据2014年的数据统计,在经历一年的“价格战”之后,玉米收割机销量前五的品牌占比55.19%,较之去年同期提高7.68个百分点。但这个数字与我国的拖拉机、小麦和水稻收割机等市场相比,集中度依然偏低,市场占有率位居前10的玉米收割机厂也仅占据着全国6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其它近40%的市场份额被100余家中小型企业分食。

  “看样子‘价格战’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今年将有更多的中小企业被洗牌出局,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张华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