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仪器机械>  正文

中国机器人核心技术取得突破 促外国零件在华销售降价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6/29/2015 13:27:50   来源:高工机器人

  在中国东南沿海,工业机器人正一批批地进驻到大小工厂,占据着生产线旁那个原本属于技术工人的位置。在企业负责人看来,“机器换人”能让“中国制造”质量更加稳定。而由于中国科研人员在机器人核心技术的研发上取得了不少突破,也使得原本中国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的状况得到改变,国外企业在华销售的价格在不断下降。流水线上的机器人,确保了中国制造业的人力资源可以用于更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中国制造”的优势由原来的劳动力转向头脑与智力,顺利向“中国智造”转型。

  走进日本电产在东莞的工厂车间,近百条生产流水线正在有条不紊地运转。原本一人对应一台设备的流水线,如今人数减少了一半,很多设备已经不需要工人来操作了。工作人员指着一排工位介绍说:“这个一行以前是26个人,但现在只要10多个人了,这都由自动化设备来代替了。”

  仅这个工厂所在的东莞市,目前就有六成企业开始了“机器换人。在中国传统制造业大省广东、浙江、江苏等地,也有许多工厂不同程度地使用着机器人,美的、格兰仕、创维等中国知名企业早就开始推进自己的自动化项目。

  与以往机器人多被用于汽车制造和电气电子、化工等高端工业领域不同,去年起,许多工业机器人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上工”了,比如毛纺织企业和制鞋企业。

  对此,日本电产(东莞)有限公司总务部厂长刘银球坦率表示:“没有自动化,竞争力就大大下降。因为现在人力成本不断地上涨,大家都很清楚了,东莞也一样,其他地区都一样。我们为什么有一些分厂搬到了越南去?因为那些地方成本比东莞还低。”

  中国内地不断上升的用工成本,让企业把目光转向持续降价的机器人,希望通过自动化解决用工压力。机器换人,性价比到底如何?日本电产东莞公司算了这样一笔账:目前一年投入自动化的成本是2000万(人民币),请一个工人一年的平均成本约为4万。不过,去年一年自动化就替代了450人,也就是说节约了1800万。这么算下来,预计一年多就能够回本。

  更重要的是,使用机器人还能够确保产品品质的稳定。人事次长田碧荣女士就认为,这一效果增加了客户信赖。“在我们企业成本里面,自动化是减了人员,这个在销售额(里面贡献)比的话,自动化换人这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它更重要的影响是品质方面的稳定,从这个方面增加了客户的信赖,无形中给你增加了利润额,因为你品质增加了,客户、索赔、不良率这些稳定了嘛。”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实验室里有一款六轴打磨机械臂,它能够对像高尔夫球杆、手表表壳等物品进行精准打磨,让打磨产生的粉尘远离工人。

  而在一些高温、高危的工位使用机器人,还能减少工人们受到职业伤害或发生意外的风险。

  在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实验室里就有这么一款六轴打磨机械臂,它能够对像高尔夫球杆、手表表壳等物品进行精准打磨,让打磨产生的粉尘远离工人。实验室负责人何凯博士介绍说:“在各种行业里面,打磨都是费时费力的,对人体有害的,粉尘都吸到肺里去了,现在很多独生子女也不愿意再做这样的脏活累活,那这个我们就用机器人来做。现在有企业跟我们建立联合实验室,专门针对这个来做,我们提出这个思想和做出这个样机来,企业来做推广应用。”

  虽然“机器换人”的各种益处显而易见,政府也会给予中小民营企业一定的补助,但进行自动化改造,前期需要的大量资金仍是企业不小的负担。

  目前,在中国,机器人的关键零部件占据了机器人生产成本的“大头”。中国国产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比如精密减速机、控制器、伺服系统等,大部分都还依赖进口,其费用占到机器人整体制造成本的一半以上。

  不过,最近两三年,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机构已经在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研发上取得了一定突破,有小批量的生产和示范应用。这使得不少国外核心零部件生产商为保有市场,产品在华售价大幅度下降。单就高精度减速器来说,价格就比前两年至少降低了1/3。

  最近两三年,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机构已经在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研发上取得了一定突破,有小批量的生产和示范应用。这使得不少国外核心零部件生产商为保有市场,产品在华售价大幅度下降。

  数据显示,最近两年工业机器人价格下降的速度在10%左右,一般应用的工业机器人售价平均在15万到20万之间,而许多中小企业能够用得上的比如锻压、搬运等三、四轴的机械人,售价在10万元左右。

  在深圳、重庆、南京等地也已经出现了由当地政府发起的机器人租赁机构,集中买回机器人然后以优惠的利率租给企业使用,分散企业的成本和风险,降低一次性投资“机器换人”的费用。

  不仅如此,许多机器人制造企业也已经把目光从生产延伸到后续服务。有业内人士表示:“光靠企业把设备买回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因为)机器人跟其他产品不一样,不是说买回来我看看说明书就能用的,它需要跟周边设备形成工作单元或者生产线或者数字化生产车间。所以需要机器人的产业跟用户行业紧密结合,根据不同行业、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提供一个解决方案。好的现象是,现在大家都认识到(这个问题)。”

  中国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工业机器人科技技术的提高、企业自身的内在需求、政府的外在政策推力……新一轮的“机器换人”潮正在行进。或许再过几年,您随手拿起身边一件产自中国的东西,就是完全由机器人制造,而最吸引您的,是设计和工艺上的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