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交通运输>  正文

搭建信息平台 促冷链物流业公平竞争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9月16日

  

  【慧聪商务服务】近日,冷链物流业正规军纷纷败走麦城,而非正规军凭着设备的简劣,成本的低廉,不断蚕食着正规冷链物流供应商们的利润,博科资讯总裁助理,物流信息化高级顾问王颐中老师说:要想解决冷链物流行业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的问题,保证整条冷链不断链,必须借助政府的力量以及广大软件厂商以及各冷链物流厂商的力量建立综合的冷链物流信息公共平台,实现食品、药品等冷链物流的全面信息跟踪。

    冷链物流战场激烈交火,“正规军”打不过“游击队”?

  冷链行业在中国发展了十几年,但做大做强的企业寥寥无几,更多的是路途中就折戟沉沙。

  中远集团是最早涉足冷链领域的大公司之一。这个“冰冷”的市场并未让其1994年就成立的冷藏运输公司尝到什么甜头,2000年后,无法阻挡的急速下挫的颓势,终于让中远冷链在2004年彻底放弃了这块“鸡肋”;令业界始料未及的是,被中外运这个正规军控股后的裕和反倒失去了“价位低、变化快”的优势。与正规军相比,冷链上的多数客户已掌握在一批非正规军手中,这些“先入者”,通过长期合作的低运价与服务之外的关系维系着客户。无法改变的市场游戏规则是,众多的非正规军虽然设备不精良但是价位低廉,他们虽然管理不入流,但是他们有手段抱紧客户的大腿。正规军虽然武器精良,但终未能抗得住低价位的挤压。虽然他们管理手法可以与国际接轨,但是却让自己手中仅有的几根“鸡肋”客户也未能留下来。冷链物流市场里再一次上演了曾在战场上出现过的经典画面:装备精良的“正规军”最终被装备落后的“游击队”所击败。某大型第三方冷链物流商代表说,某些冷链物流企业为了低价竞争,有的在中途关闭制冷机组,有的采用伪装的冷藏车,有的则中途换车,以此节约成本。在仓储、运输设备等其他环节,也有一些不规范操作,这种情况大量存在,造成了“冷链不冷”。

    冷链物流失宠,源于需求者重心失衡

  目前,市面上存在大量使用常温/保温车辆来代替从事冷链物流车辆的现象。中国的冷链物流似乎陷入一个怪圈,需求者一方面要求有质量的服务商,而另一方面又往往使用价格便宜的非正规的服务商。国内食品企业在采用成本相对高昂的冷链运输方式上并不积极。

  在荔枝箱里放上冰块盖上棉被,到目的地打开看似没有什么区别。如果表面上看起来没有区别,运输成本又远高于土法保鲜,国内中小食品企业自然不会选择成本高昂的冷链运输。

  袁浩宗说:“你看我的仓库里,大多都是海鲜、禽类、肉类,蔬菜水果太少了。就是因为成本太高了,没人来存。”冷链运输的高昂成本,在客观上迫使大部分食品企业选择土法保鲜。据了解,如果使用全程冷链物流体系,食品企业物流成本达到产品销售额的50%-70%,而采取土法保温或常温运输方式,物流成本可能只有20%。

  中国制冷协会副秘书长杨一凡认为,最主要的还是成本问题,采用冷链运输将增加供应链成本2倍以上,将使得许多食品企业丧失竞争力。许多超市同样如此,为了推出更低价产品,它们宁可允许生鲜产品用普通货车运输,盖着棉被进入超市,也不会冒着亏损风险强制企业采用冷链物流。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