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镇:生态优势唱响崛起之歌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2/16/2011 13:19:00
来源:南昌新闻网-南昌日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六月的太平镇,满眼翠绿。浓密的树叶层层叠叠,将火热的太阳隔挡在外;几群叫不上名的鸟儿,三三两两散落在溪畔草地上优哉乐哉……顾盼之间满是清新愉悦的感觉。
太平镇,镇如其名,安宁而又和平。这里屋舍俨然、鸡犬相闻,又有良田美池之属,恰若南昌城外的一座“世外桃源”。然而,当你迈进太平镇,就会发现这个美丽的小镇,并没有沉浸在鸟语花香中怡然自得,青山绿水间无不迸发着活力与激情。
生态为先,太平镇注释永恒的话题
天然、水绿、风清,每一个走进太平镇的人都会深深吸一口气。群山环抱的太平镇郁郁葱葱,恰是一个天然的生态“氧吧”,每一步都踏不出绿荫。
“国家森林公园”中心地带,“梅岭风景名胜区”腹部之地,太平镇头顶着两块“金字招牌”,这也坚定着太平镇要坚定不移地走生态发展之路。生态,是太平镇的优势,也是太平镇一切工作的中心。
“没有优良的生态,就没有太平镇的今天。不保护好生态环境,明天的太平镇就失去了竞争力。”掷地有声的话,道出了太平镇干部群众的心声。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孰轻孰重?太平镇用自己的行动作出了最响亮的回答。
有一家瓷土企业多次向太平镇表达合作意向,拟在太平镇枫林村创办瓷土加工企业,如果企业投产,每年可给地方财政带来1000多万元的财政收入。考虑到这个项目不利于生态保护,太平镇党委、政府果断舍弃了这个项目,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生态保护。近年来,太平镇拒绝各种不利于生态保护的项目10余个,每个项目投资额都在亿元以上。
“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这是太平镇党委书记王小勇常说的一句话,这也正是这篇“山水文章”的中心思想。而平川与山峦,青竹与秀石,茂密的植被,湍流的溪水相得益彰的“恒茂森林海”正是太平镇践行这一思想的典型范例。该项目针对该居住区的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充分保留原山体水系、自然植被,通过空间环境的营造,让占主导地位的原生态环境景观与辅助地位的人工景观有机结合,以“山地群落”和丰富的“自然空间”形成鲜明的个性,最终建成了一个具有优美空间环境、生态环境、人居环境的理想居住区。“恒茂森林海”从此成了湾里区乃至南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招商富商,旅游商贸齐发展
太平镇身处国家风景区,保护如诗如画的山水风情是太平的使命更是太平的责任。然而,太平镇不能单守着“画卷”过日子,要实现太平镇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就必须寻找到强大的后劲动力支持——发展外向型经济。
太平镇发展外向型经济,一方面必须在保护国家旅游资源的前提下做大集镇范围的旅游商贸服务产业,另一方面则必须借助湾里区罗亭工业园这一平台载体,大力发展工业制造型企业的税源经济。
为了发展好外向型经济,太平镇多措并举,将以情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三种方式融会贯通。一方面,强化激励机制,调动全镇干部群众特别是在外创业人士为家乡招商引资的积极能动性;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现有客商、项目在招商引资中的积极作用,大力借助恒茂森林海、罗马假日等项目资源,引进实力雄厚的企业总部进驻太平,发展总部经济,培植稳定税源。另外,借助太平旅游商贸街这一平台,引进特色商贸产业入驻,使旅游商贸街成为梅岭国家风景区的特色产业,吸引人气、做旺财气,重点推介景区开发,重新包装神龙潭、献忠湖、千年银杏等景区景点,吸引大客商来太平镇发展旅游业。
招商更要“便”商、富商。对于请来的客人,太平镇更是以诚相待。面对问题,太平镇全力以赴协调解决,并在税收减免、规费减免等方面给予一定的“绿色”通道。让客商愿来太平,愿留太平、喜留太平。
截至2010年底,太平镇累计引进内资5.6亿元,引进外资1343万美元。其中引进工业项目伟豪铝业落户罗亭工业园,在全区各镇率先实现了工业招商“零”突破。
“农家乐”建设,激活一方旅游经济
“多亏了镇里建设新农村,打造示范村,才有这么好的生意。”太平镇泮溪联合自然村村民老杨笑呵呵地说,“城里人经常来我们这度假,吃农家饭,喝农家茶,和我们都成了老朋友。”
泮溪村坐落在狮子峰脚下,面朝碧波荡漾的泮溪湖,依山傍水,景色秀丽,每年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面对这人来客往的旅游人潮,精明的村民曾自发地搞起了“农家乐”。然而,由于村庄环境差、经营秩序混乱、接待水平低等等原因,村民都明显感觉到“农家乐”回头客少,收入不多。
面对“农家乐”如此低迷的形势,太平镇当机立断,要改变落后的农村面貌,将建设新农村与打造“农家乐”品牌结合起来,为农民致富开辟一条康庄大道。
于是,自2009年以来,太平镇先后投入资金260多万元,结合新农村建设把该村作为全市的农家乐旅游示范村来打造,着力建设一处集农家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的接待基地。截至目前,村庄房屋“穿衣戴帽”、改水改厕、统一招牌制作、村中路硬化、绿化、村庄门头等工程已全面完成,并建有一个面积1200多平方米的停车场,农家乐经营户也从最初的十几家发展为半数以上的村民投入到农家乐的经营。太平镇还采取奖补的方式在景区内种了300多亩油菜花,吸引了大量的游客纷至沓来。如今,“农家乐”真正让村民们乐开了花。
泮溪村是两个农家乐旅游示范村之一,也是太平镇的一个缩影。如今,太平镇先后筹集资金1000万元,完成了泮溪联合村、团山梓木坑村等14个自然村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投入资金1500万元,对坪水、羊角、田埠等所有偏远自然村的公路进行水泥硬化,实现了自然村100%通水泥路,移动网络、有线电视100%覆盖行政村。
休闲旅游,建设都市森林公园
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山江湖”综合开发的启动,“临鄱湖发展,跨赣江繁荣,揽梅岭入城”的格局即将“面世”, 太平将成为南昌名副其实的都市森林公园,发展旅游更是不二的选择。
“我们将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和生态优势,以旅游资源和生态资源为核心,将旅游休闲服务设施与景点建设,旅游集镇建设、特色商业街建设相结合,全面推进休闲重镇建设。”太平镇党委书记王小勇告诉记者。
发展旅游,当然得有好的配套设施。为此,太平将积极推动旅游度假项目建设。启动恒茂森林海二期、新天家园、蝴蝶谷生态农业园、小雁南飞茶庄等项目建设,并将按照旅游集镇总体规划,推进境内可建项目的启动和建设。
记者看到,太平旅游商贸街的规划图上是一片繁荣美丽的场景。“我们要将规划图变成现实,让我们的商贸街成为一个具有浓郁休闲风情的旅游步行街”。项目的相关负责人说起商贸街的建设时显得格外激动,他告诉记者,太平镇将以此为依托发展旅游夜市,吸引游客,聚集商户,做强人气,打造太平的“桂林阳朔西街”。
为了建好“都市后花园”,太平镇还将发展高档旅游酒店,打造旅游酒店集群。“推进龙泉山庄、恒茂森林海酒店的旅游接待工作,提升经营档次和服务质量;同时,依托罗马假日项目现有的资源,打造五星级旅游接待酒店,提高太平镇度假休闲业知名度。”王小勇告诉记者,他们将力争使太平镇成为一座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格调高雅的旅游休闲重镇。
◆ 地理太平
湾里区太平镇在湾里区西北部,北接安义县长均乡,南连招贤镇,东临梅岭镇,西抵安义县长埠镇、万埠镇,距南昌市区22千米,地域面积47.7平方千米,辖6个行政村,3个农垦分场,一个社区居委会,人口12000余人。
太平镇地处梅岭国家森林公园中心,是梅岭风景名胜区的重点景区,也是江西省著名的三大避暑胜地之一。它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在14.5-17.6℃,山林植被丰富,太平镇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和宗教古迹于一体,是一个难得的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 数字太平
1361万元:2010年太平镇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361万元,较2005年净增913万元,增长203.8%。人均财政收入列全区前列。
5829元:2010年太平镇农民人均纯收入5829元,较2005年净增2259元,增长63.8%,列湾里区各镇之首。
7.48亿元:2010年太平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总额7.48亿元,各项经济指标均超过届初预定目标。
130户:至2010年底,太平镇农家乐经营户达130户,每年接待游客10余万人,经营农家乐已成为群众致富的一项重要产业。
◆ 记者探访
特色“农家乐”乐农家
梓木坑村位于梅岭景区神龙潭景点内,这里不仅有最大、最美的瀑布群,还有三棵拥有上千年历史的红豆杉,被誉为“三宝树”。
漫步在梓木坑村内,山村民居与红豆杉浑然一体,鸡鸣与菜园相得益彰;池塘边上逍遥自在的垂钓者,民居院中的清茶淡饭,真有种闲云野鹤之逍遥。如果不是亲身体验,难以体会梓木坑村这般乡土风情带给人宁静、舒适的精神享受与寄托。
“现在城里人工作紧张,一到周末或者节假日都愿意到乡村来放松心情”,村民老邓介绍说,“一到节假日,我们这就要忙起来了,‘五一’的时候,打我9点钟开门起一直到晚上八九点,就一直没停过,又要安排客人采摘果蔬,还要张罗客人吃饭,忙得晕头转向的。”老邓笑呵呵地告诉记者,尽管忙的是焦头烂额,却挡不住心中的欢喜。过去,老邓一家的花销几乎全靠两个儿子在外打工赚钱。如今开了“农家乐”后,老邓的儿子全部回家帮他干活。“家里人都上阵了,还感觉人手不够呢。”老邓摇着头眼睛却笑眯眯的。
让老邓和其他村民们更高兴的事情是,为了让大家的“农家乐”一直这么“火”下去,镇里还免费为他们进行餐饮服务培训,并带他们走出镇外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农家乐’这名字取的真好,确确实实是让我们这些农家乐开了花呀!”老邓说。
◆ 百姓畅想
村民李传水
希望唱响农家乐招牌
近几年,镇里越来越重视旅游,我觉得这个方向很好。我希望,镇里在大力保护生态的情况下,更好地发展旅游、发展农家乐。我开的农家乐还处在初级规模,交税就可以交到3到4万,如果有500家我这样的农家乐,那么就可以更好地增加我们镇里的财政收入,同时,还可以解决返乡农民,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如此一来,老百姓的日子也就越来越好过了。
村民邓万桂
让更多的游客爱上太平
这些年来,太平发展得越来越好了,像我们梓木村,原来又脏又乱,现在打扮得可漂亮了,游客也越来越多了,百姓的收入也跟着翻了几倍。我就希望太平镇以后发展得更好,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刘福明 记者 吴浣
2011-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