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服务业>  正文

金华:突出重点 发挥优势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2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4月20日

  (二)重要的支柱产业形成,发展态势良好,但层次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1、支柱产业已见雏形。目前金华服务业已经覆盖了除国际组织外的其他全部14个行业门类,服务业体系比较完整,支柱产业已初步成型。2008年行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超过10%的有三个,分别是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这三大行业占全部服务业的一半以上,达53.4%,成为金华市服务业的主要支柱产业。另外,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业、教育业和公共管理业占服务业比重均在6%以上,这四个行业占服务业的比重为26.4%,成为金华市支柱产业的重要补充。
 
  2、内部行业发展态势良好。呈现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并举、行业逐步向产业集群方向发展的格局。传统行业稳步发展。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处于增长保持稳定、比重相对下降的发展态势。2004年到2008年,金华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三个行业增加值年均现价增长15.4%,增速比整个服务业低了1.7个百分点,占GDP比重由38.0%下降到35.9%。
 
  新兴领域不断拓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快速。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住房、养老制度的改革为服务业发展提供多层次的市场需求,一些新兴行业特别是文化休闲旅游业、信息传输、金融业、居民服务业等繁荣发展。与2004年相比,2008年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加值翻了二番、金融业增加值增加了2倍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增加了1.65倍、信息传输业增长92.7%,均大大快于整个服务业的增速。
 
  3、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在内部结构水平上,与发达地区相比有待进一步优化,传统产业比重相对偏高,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发展相对不快。2008年金华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比全省高0.3个百分点,比杭州市高6.7个百分点。而文化休闲旅游、信息传输、房地产、金融、科研、租赁和商务服务、居民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比重45.4%,比全省低1.2个百分点,比杭州市低7.8个百分点。与2004年相比,金华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现价增长虽高达115.4%,但仍比全省慢6.9个百分点,比杭州市慢35.7个百分点。另一方面,金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仍显不足,比重偏低。2008年金华市生产性服务业比重54.0%,比全省低0.8个百分点,而宁波、绍兴等地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在58.0%以上。在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发展差距也较大。交通运输、科研、租赁和商务服务发展仍显不足,与2004年相比分别仅增长50.0%、53.3%和55.9%,大大低于整个服务业87.8%的增幅,生产性服务业的提升主要还是靠金融业支撑。
 
  四、金华市服务业发展省内比较优势分析
 
  (一)服务业总体优势分析
 
  从全省看,金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总体较好,处于全省中游偏上水平。根据2008年第二次经济普查,2008年金华市生产总值(GDP)为1693亿元,经济总量位居杭州、宁波、温州、绍兴、金华和嘉兴之后,居全省第七位,其中服务业增加值700.8亿元,超过嘉兴,居全省第六位。
 
  从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看,2008年金华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1.4%,所占比重比全省高0.4个百分点,在全省十一个地市中仅次于杭州、舟山和温州,居第四位。服务业比重较高说明了金华市服务业发展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居有较高的比较优势。
 
  (二)服务业内部行业发展优势分析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服务业包括十五个门类行业,除国际组织外,金华市服务业涉及其他所有门类行业。为便于比较分析,借鉴英国政治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把行业增加值总量居全省前四位的行业或行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居全省前四位的行业归纳为优势行业,反之,把行业增加值总量居全省后四位的行业或行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居全省后四位的行业划为相对弱势行业。
 
  1、比较优势行业。根据以上的划分原则,从服务业内部14大门类行业(除国际组织)看,金华市在文化体育娱乐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较具优势。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得益于横店影视业的发展,金华市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发展相对较好。2008年,金华市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加值14.36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2.0%。在全省十一个地市中,总量仅次于杭州和宁波,居第3位;占服务业比重居全省第1位。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2008年,金华市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增加值30.63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4.4%。在全省十一个地市中,总量仅次于杭州、宁波和温州,居第4位;占服务业比重居全省第3位。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2008年,金华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42.52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6.1%。在全省十一个地市中,总量仅次于杭州、宁波和温州,居第4位;占服务业比重居全省第3位。
 
  批发和零售业。2008年,金华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74.34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24.9%。在全省十一个地市中,总量低于杭州、宁波、绍兴、温州和金华,居第6位;占服务业比重居全省第3位。
 
  金融业。2008年,金华市金融业增加值127.55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18.2%。在全省十一个地市中,总量仅次于杭州、宁波、温州和绍兴,居第5位;占服务业比重居全省第4位。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008年,金华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29.61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4.2%。在全省十一个地市中,总量仅次于杭州、宁波、绍兴和嘉兴,居第5位;占服务业比重居全省第4位。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008年,金华市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加值6.06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0.9%。在全省十一个地市中,总量仅次于杭州、宁波和嘉兴,居第4位;占服务业比重居全省第6位。
 
  2、相对弱势行业。与全省其他地市比较,金华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发展相对较弱。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008年,金华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8.51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6.9%。在全省十一个地市中,总量居第8位;占服务业比重居全省第10位。这与金华市的交通区位优势存在较大反差,发展水平相对较弱。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2008年,金华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增加值7.48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1.1%。在全省十一个地市中,总量居第7位;占服务业比重居全省第9位。
 
  房地产业。2008年,金华市房地产业增加值72.70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10.4%。在全省十一个地市中,总量居第6位;占服务业比重居全省第8位。
 
  住宿和餐饮业。2008年,金华市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8.95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4.1%。在全省十一个地市中,总量居第7位;占服务业比重居全省第8位。
 
  五、今后服务业发展方向选择
 
  金华自古以来就是浙中最大的商埠和物流中心,交通区位优势突出,也是浙中的金融中心和重要的教育中心,崇文重教风气浓厚。另外,自然资源富饶,生态环境优越,历史文化厚重,旅游景观种类齐全,这些禀赋上的优势为金华发展服务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金华服务业的发展方向如何选择,必须立足资源条件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强化特色,从地区发展优势、产业关联度、成长性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考察,在方向选择上,我们认为要立足当前支柱产业,发挥优势产业,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及能全面提升和满足群众物质文化需求的现代新兴服务业。
 
  一是现代物流业。现代物流业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业和批发业。金华物流业发展正处于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换阶段,要充分利用交通区位、专业市场发达优势,根据金华市“一基地二中心四沿带”的产业布局,规划和建设一批具有特色的现代物流企业,形成具有高时效性的货运通道网络,提供快速、多样化服务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和物流集散中心。目前金华市物流运输企业的发展与交通区位优势还不相称,本地运输企业发展相对滞后,要引进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管理技术先进、核心业务能力较强的物流主体,鼓励物流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发展壮大经营规模,培育出一批具有竞争力强的物流企业。另外,尽管金华市的批发业依托义乌国际小商品城和永康中国五金城两大市场发展较好,在省内较具优势,但与绍兴等地仍存在差距,仍需进一步发挥市场优势,全力打造“浙中商贸中心”,继续保持商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二是金融业。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均已成为全省及各地市服务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但金华市金融业占服务业比重仍低于全省水平,要积极培育和发展金华市金融市场,引进国内、国际现代金融、保险组织到金华设立分支机构,不断促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发展,培育和建立与金华市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体系,使之成为经济发展和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是房地产业。房地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改善物质需求的重要行业。当前房地产业是金华市第三大服务业产业,但房地产经济总量在全省还不具有比较优势。从前期金华市房地产发展情况看,主要还在以量的扩张为主,附加值相对偏低,2004-2008年占服务业的比重出现了下降走势,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房地产发展的可持续性。在今后一个时期,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调整住房供应结构,高度重视房地产业的经济效应,充分利用房地产业各项调控政策,严格规范房地产市场,使房地产业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四是信息服务业。目前,全球信息产业“服务”化的趋势愈来愈明显,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行业、一个产业的问题,它与金融业一样关系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全局。信息服务业已成为当今发展快,技术活跃,增值效益大的产业之一。信息服务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比例也不断提高。近年来市委市府高度重视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制订出台了《关于扶持市区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等若干政策文件,信息服务业已成了金华市重要的支柱行业,在全省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但与杭州、温州等地仍存在差距,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扩大政策扶持范围,强化落实,提高实效。
 
  五是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人的智慧,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现代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在带动旅游、批零、住餐等相关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可以辐射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近几年来,金华市着力打造文化精品,尤其是在婺州大地凭空崛起的东阳横店影视文化的健康快速发展,使金华市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体的文化体育娱乐业已在省内形成了最具比较优势的行业。另外,金华市文化资源丰富,金华山水道教文化,浦江上山文化,兰溪诸葛八卦文化,永康胡公理学文化、武义温泉休闲文化以及磐安绿色生态文化等区域文化特色明显,要进一步的整合和提升,延伸产业链,把金华市打造成文化旅游娱乐休闲之都。
 
  六是商务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包括企业管理、法律、咨询、广告、知识产权、会展等行业,是一项高附加值的人力资本密集型的现代新兴产业。要制定优惠政策,拟订行业发展规划,选择一批具有较雄厚专业实力、有一定市场基础的商务服务机构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加快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商务服务机构。要大力发展会展业,充分发挥“义博会”作为国内继广交会、华交会后的第三大会展优势,提升品牌影响力和辐射力,打造会展中心,全面提升会展经济。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提升商务服务水平。
 
  七是科技服务业。科技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发展科技服务业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目前金华市科技服务水平在省内处于弱势地位,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业行业技术平台建设。要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主体,引导和鼓励行业龙头企业构建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或联合行业内重点高校、科研院所构建技术合作交流平台,形成一批行业竞争力和影响力强的研发中心和科技服务中心,提高金华市的科技服务水平。
 
  六、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服务业发展规划引导
 
  加快金华现代服务业发展,实现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坚持以规划为先导。要借鉴外省市的成功经验,结合金华实际,制定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战略,科学筹划现代服务业的布局,确立现代服务业的定位和发展重点,形成符合金华功能要求和特点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要把规划的实施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实施中的主导、组织、协调、检查作用。为确保规划的贯彻实施,要强化规划的指导地位、严肃性和约束力,新建的现代服务业项目必须符合规划要求。为了确保规划的适时性,政府每年要对规划的实施情况作一次检查,针对主客观变化的情况,对规划作适当调整,并及时协调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各行业各部门要对规划实施年度进行计划滚动管理,根据有关情况的变化,适时对规划进行调整完善,以保证规划的有效实施。
 
  (二)优化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按照市委[2008]45号《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的要求,要认真梳理各项现行政策规定,对不适宜的现有限制、制约服务业发展的规定进行清理,并研究新的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措施,就市场准入、税费、就业、融资、用地、价格、产权变更等方面出台有关政策的扶持意见,实行分类指导,对重点行业进行重点扶持。特别是对那些能够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能够创立服务著名品牌,有利于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和扩大就业,在行业发展中具有示范作用的项目,给予项目补贴和专项补助,以充分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对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新兴行业的投资示范引导,以吸引更多的银行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到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上来。
 
  (三)加强工业化、城市化与服务业现代化的联动效应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要选择科学的发展道路,坚持提升工业化、加快城市化不动摇,以工业化提供增长动力,以城市化拓展就业空间,以市场化注入发展活力,以信息化增强技术支撑,加快构筑高增值、多层次、广就业、强带动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一是要依托金华市“一基地二中心四沿带”先进制造业产业布局,重点发展与制造业相适应的生产性服务业,形成集约型产业发展模式,降低交易成本和商务成本,提高产业竞争力。二是要依托城市、开发区建设,形成与生产生活配套的服务业集聚区。在中心城区布局建设商务集聚区,大力发展金融和商务服务,重点建设中心商圈,集中发展特色一条街。在城郊结合部和交通道口布局建设产品交易市场集聚区。
 
  (四)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努力构筑服务业人才聚集地
 
  现代服务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对人才要求非常高,从业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现代知识和操作经验,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要使金华市现代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尽快培育、引进高端人才已是当务之急。一方面要适应市场需求,尽快在高等院校设立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创意产业、动漫产业、传媒等相关专业,逐步形成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和职业教育等多层次人才教育体系。加强岗位职业培训,全面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序扩大实施范围和领域。另一方面要建立人才引进政策和激励机制。针对服务业不同领域的特点,制定分类计划,采取多种方式,引进国内外优秀的服务业专业人才,积极探索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途径,建立多元化的分配激励机制,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切实解决目前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人才短缺问题。
 
  (五)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推动居民整体消费结构升级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对食品、耐用消费品等物质产品的需求趋于饱和,人民对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娱乐、保健等精神性服务产品的需求日渐增长,消费性服务需求将得以快速增长,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文明进步重要动因。要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性服务意愿转变为有效消费需求,提高收入水平是基础,同时合理控制收入水平差距也是关键。目前金华市城乡居民收入不仅平均水平相对较低,2009年,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15元,在全省居第八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001元,仅高于衢州和丽水,居全省第九位。而且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因此,第一、要继续想方设法,多渠道促进城乡居民增收,特别是要形成农村居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城乡居民的服务消费能力。第二、改善服务消费环境,完善消费政策,提倡健康、文明、科学的消费方式,要引导广大群众树立良性的消费观念,改善消费结构,营造有利于扩大服务消费的社会氛围,提高整体消费水平。第三、培育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增强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引导城乡居民增加服务消费,继续发展消费信贷,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完善消费信贷办法,提高信贷服务水平。鼓励消费产品和服务创新,满足多层次、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引导消费预期,增加即期消费。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空间 开心网 人人网


来源地址:http://www.stats.gov.cn/tjfx/dfxx/t20100524_4026453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