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夯实富民强市的经济基础,加快建设富强青岛的一种必然选择。
毋庸置疑,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目前已成为国内新一轮区域、城市间竞争的焦点。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在这一轮激烈竞争中,青岛能否再次占据先发优势?
正是认识到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种种必要性与紧迫性,在青岛市第十次党代会上,“要在现代服务业上实现新突破”被写进党代会报告,成为我市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现代服务业的突破,应该从何处破题、从何处加速、从何处完善,正在成为全市上下关注的话题。
突破,从优势开始
无论以区位优势还是以经济结构而论,无论城市影响力还是未来的经济走向,青岛发展现代服务业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实现现代服务业新突破,首先要从自身的优势上寻找到突破口。
青岛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对外开放是青岛的最大优势及特色,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诸多要素都必须依赖于对外开放,尤其是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中,现代服务业中的服务外包又成为首选。服务外包,简单地讲就是企业把部分运营环节“承包”给别人来做,以做强自己的核心业务。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非核心的业务配套及流程业务外包到成本低廉的国家和地区。因服务外包产业主要依靠智力资源,能源消耗较低,因此被称为社会发展的“绿色引擎”。 改革开放近30年来,青岛吸引了大量国外制造业来青投资,青岛的制造业也在对外开放中迅速发展壮大,通过全方位承接世界加工制造业转移,青岛已成为世界重要的“加工厂”之一,发展服务外包,从“世界工厂”成为“世界办公室”,青岛的优势显而易见。
在这方面,国内许多城市都走在前列。例如武汉,近日,世界最大的IT服务外包巨头EDS正式入驻武汉光谷,将其全球第四个服务中心设在武汉,成为继IBM之后,又一个把全球外包服务中心设在武汉的跨国外包巨头。 而排在这两家公司之后的,还有微软、英特尔、西门子等企业。目前武汉从事服务外包的企业达到30家,从业人员达到4000人,服务外包以软件外包以及相关信息技术服务为主,在工业技术、制造业信息化、信息安全、网络通信等领域的软件技术有显著特色,软件外包年销售收入达到4000万美元。
再以经济结构而言,青岛的民营经济近两年得到飞速发展,生产总值已占到全社会GDP的半壁江山,而青岛作为沿海开放城市,民间资本较早涉足于服务业的各个领域,正是成千上万民营经济从业者的智慧,让青岛的商贸、物流、中介服务、信息服务等更具生命力。民营经济与现代服务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显著的事实是,长三角、珠三角等现代服务业较发达的区域,多为民营资本活跃之地。民营资本因其灵活性,在提高服务业现代品位、优化服务业质量档次等方面,很好地扮演了“加速器”的角色。近几年我市的民营经济开始更多地涉足现代服务业,例如市南区在全省率先启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目前,市南区的创意产业成为新的投资热土。正在筹划、建设“创意100”、中联创意广场、“127创意坊”、闽江三路文化街、“三生缘”等多个创意产业园区,吸引了大量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前来寻找商机。
再以城市影响力而言,青岛是当之无愧的品牌之都,拥有一批如青啤、海尔、海信等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品牌。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服务业又是一种品牌主导的产业,需要品牌化经营,需要无形的品牌影响来带动有形的产业发展。尤其是在物流、会展、创意、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等新兴现代服务产业中,更需要通过集团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引进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管理体系,推广先进服务技术和服务标准,提升行业的层次与水平。
立足高端,竞争高端
登高才能望远。在三次产业中,现代服务业是高级产业。而在服务业中,生产性、现代化的服务业,又属于其中的高端产业。高端服务业正在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力的新标杆。在北京、上海、广东等服务业发达城市,在传统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还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已经把目光纷纷瞄准高端服务业,这其中就包含着现代物流业、会展业、创意产业、信息服务、中介服务、金融保险证券等产业。
以现代物流业而言,不但被广泛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外的“第三利润源泉”,而且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从国家有关部门到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物流业发展,相继出台政策措施,改善物流发展环境,促进物流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作为拥有天然良港,作为国内改革开放之前沿的青岛,无疑拥有发展现代物流业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山东省加快半岛城市群和制造业基地建设,为我市突出海港、空港优势,拓展经济腹地,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再以会展业为例,会展业被誉为“无烟工业”、“朝阳产业”,能给承办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益,对一个城市知名度与品牌的提升作用,更是无法估量。如法国的戛纳,城市规模不比青岛大,但是因为广告节与电影节等而闻名世界。会展经济不仅成了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化水准的“尺子”,也演变成国际化都市的“标签”。2006年我市全年共承办各类展会60个,平均每6天一个展会,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APEC中小企业技展会、啤酒节等等节会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行业影响力和权威度进一步提高,正在逐渐形成青岛乃至山东和全国的品牌展会。但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会展业还远远落后。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发展的“血液”。对岛城而言,金融业的发展也正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期。今年一季度,平安养老保险、渤海财险的分支机构正式在青岛开门纳客。而在2006年,渣打银行、东亚银行、民生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四家银行分支机构陆续落户岛城;同期,还有长城、阳光、都邦、安邦四家保险机构在青开业。由此,作为全省金融机构种类最多的城市,青岛金融业在全省的龙头地位更是牢不可破。虽然如此,青岛金融机构的数量与青岛的城市地位,与青岛的经济发展仍然不相适应,与先进地区相比,青岛金融机构不但绝对数量较少,而且很多是分支机构甚至是办事处,不仅制约了资金积累对青岛经济的支持作用,而且难以推出由法人机构完成的产品创新。下一步,我市金融机构的引进不仅要在数量上突破,还要在层次上下功夫,尤其是要大力引进法人机构或区域性管辖机构,加大对欧美、东南亚金融机构的引进力度,努力形成体系健全、功能齐备、融资能力强、业务辐射广、金融机构密集的发展格局。
蓄水,才能养更多的鱼
如果说制造业等传统产业对外部环境的依赖相对小,那么服务业的发展要素则完全不同,它对资金和土地的要求不是很高,更多依赖的是人才和市场空间,而人的才能的发挥程度和市场空间的大小,与外部环境提供的条件密切相关。从某种程度上讲,现在各区域、城市间一浪高过一浪的现代服务业竞争直接取决于外部环境的竞争。因此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突破传统的发展模式与管理方式,创新体制与机制,促进政府职能加快转变。蓄水,才能养更多的鱼。
香港成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先进经验虽然不具备可比性,但可供参考。几十年来,香港政府致力于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发挥“无形之手”的作用。政府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为民间资本提供发展空间,不再与民争利。努力营造公开的商业环境和开明的经济政策,进行适度的监管,提供公正的法律制度。目前,全球资本在香港的营运与在伦敦、纽约没有区别,股票市场、法律体系、公司管治、中介服务、会计制度以及人才软件,香港一应俱全,完全是国际化的市场。由大企业到中小企业所要求的融资服务,只要公司合乎条件,不管中外,只需因应自己的要求,问价钱而付费,完全体现自由市场之下的交易选择。
曾有专家认为,我国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大弊病是,许多行业为国有垄断,而对服务行业准入太严,门槛太高,限制了民间资本注入许多服务行业,这导致本来应当是大量吸纳民资创业和劳动力就业的领域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政府对服务业的扶持,并不一定是提供多少的资金或项目,而是优化环境。正确认识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先导作用,把加快服务业发展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把精力从对服务业微观管理转移到调控服务业总量与结构、铺就服务业发展平台、维护市场秩序以及提供公共产品等经营环境改善上来,积极引导和激发社会投资发展服务业,营造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例如清理现行服务业中过时的有关法规和政策,消除服务业发展中的准入门槛障碍、歧视性政策限制、不合理行政性垄断规定,放宽和规范市场准入条件,创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除特殊行业外,实行同等待遇,凡允许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进入的领域,民营企业都可以进入。对服务业企业在用地、用水、用电、价格等方面,按照公平竞争的原则和鼓励服务业发展的方向,逐步实行与工业企业同等待遇,并及时研究出台配套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有全市上下共同的努力,青岛现代服务业,突破正在进行中。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空间
开心网
人人网
来源地址: http://www.qingdao.gov.cn/n172/n1530/n32936/269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