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服务业>  正文

长三角“十二五”拟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4月20日
  专家指出,与先进制造业一样,现代服务业也是一个区域创造力、竞争力、生命力的体现
现代服务业是当今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焦点,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作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增长极”,“十二五”期间,长三角在加速一体化的同时,也面临根本的转型问题。“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长三角地区转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长三角‘十二五’发展的‘重头戏’”。近日,在上海举行的“2010长三角现代服务业合作与发展论坛”上,与会的专家们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产业比重不断提升
  现代服务业是工业化发展到较为发达阶段的产物,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是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新型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相比,现代服务业更突出了高科技知识与技术密集的特点,是知识经济的重要体现。
  专家指出,与先进制造业一样,现代服务业也是一个区域创造力、竞争力、生命力的体现,二者共同构成一个区域转型发展的两翼。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表明,没有现代服务业的不断成长,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持续也不能完成转型。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魏建国认为,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全国领先,具有比较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比较完备的金融市场体系、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先进的基础设施、丰富的人力资源等等,要更多地把着眼点聚焦在现代服务业。
  据了解,2010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长三角地区的发展目标:2015年,长三角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2万元(核心区为10万元),服务业比重达48%(核心区50%),城镇化水平达67%(核心区70%左右),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核心区3%)。2020年,长三角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要达到11万元(核心区13万元),服务业比重达到53%(核心区55%),城镇化水平达72%(核心区75%左右)。《规划》明确提出:“上海重点发展金融、航运等服务业,成为服务全国、面向国际的现代服务业中心。”
  另据了解,《规划》首次提出长三角南北翼现代服务业中心的概念。北翼的现代服务业中心是南京,“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文化旅游等”,而杭州“重点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电子商务等”,成为南翼的中心。上海社科院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郁鸿胜研究员认为,这表明了国家对长三角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高度重视。
  论坛上,有关专家介绍了长三角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上海市2009年服务业的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达59.4%。江苏和浙江两省,2009年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和2005年相比,则分别提高了4.2和3.1个百分点。但2009年全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有43.4%,远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2009年上海第三产业占全市经济增长比重接近60%,但是这个比例和纽约、伦敦、香港等国际大都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长三角是城市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号称全世界第六大城市群。这样的城市群发展,必然会成为服务业发展的强有力的依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说。
专家们指出,目前长三角服务业的比重在全国并不是处于最高水平,但从内部结构来看,现代服务业的比重  比较大。长三角地区服务业的专业化分工更加细化,服务范围已经拓展到先进制造业中的各个环节,发展思路清晰。此外,长三角人才资源丰富,自主创新能力强,这就意味着服务业的扩展增值潜力很好。
发展方向逐渐明确
  服务业是“绿色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它的知识、技术密集程度高,对传统原材料消耗却很少。另外,现代服务业在国际分工中占有优势地位。许多发达国家本身并不参与制造和生产,却在国际分工与贸易中获得绝大多数利益。其原因就在于这些国家的跨国公司凭借其先进的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高水平的研发和市场营销能力,控制了全球生产网络和价值链,从而取得高收益。这种获利模式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努力的方向。
  专家指出,当前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主体,都从原来的制造业转换到现代服务业。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以往各种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战略任务,要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同时,注重强化政府的公共引导职能,加大政策支持,加快工作推进,加强组织协调,不断增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据观察,在日前出台的长三角两省一市“十二五”规划建议中,上海、江苏、浙江均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上海市“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大力发展各类服务业。依托城市功能提升、市场需求引导和新技术应用,扩大服务业规模,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增强服务业辐射能力。加快发展信息服务、现代物流、专业服务、服务外包、研发设计、文化及创意和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集聚发展、集群发展。按照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扩大内需、优化结构的要求,加快发展健身和多层次医疗保健、教育培训、家庭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推动中心城区合理建设布局现代商务楼宇,鼓励郊区发展特色服务业,加快建设服务业集聚区。
   江苏省市“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深入实施服务业提速计划,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
  浙江省市“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积极发展公共服务业,努力把金融、物流、旅游、文化、信息服务等培育成为支柱产业。
其中,值得关注的是,上海市“十二五”规划建议还强调,要营造有利于服务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积极利  用国家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契机,推进深层次改革,重点突破制约服务经济发展的管制、税制、体制和 法制瓶颈,为服务经济发展创造更大的制度空间。
  有专家分析,城市经济是一个复杂巨大的系统,合理的系统结构必然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现代服务业是 连接、融洽城市经济各个子系统的基础产业,落后的城市服务业会严重影响其他行业经济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因此,发展现代服务业是长三角地区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保障。
发展速度有望加快
  而国家制定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提出,到2020年长三角地区要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要按照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要求,着眼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新任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改善民生的新需求,促进服务业拓宽领域、增强功能、优化结构,推动服务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长三角如何才能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专家认为,长三角要实现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办公室”的嬗变,必须要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
  据江苏省统计局的统计研究,目前江苏省服务业发展总体状况良好。“十一五”以来,江苏服务业发展可概括为:增长加快、比重上升、结构改善、效益提高、后劲增强。具体表现在:一是发展进一步加快;二是占GDP份额进一步上升;三是结构进一步改善;四是发展效益进一步提高;五是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南 京、无锡、苏州跻身“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行列,苏南服务外包产业带初步成型。
  另浙江省统计局资料显示,全省服务业在“十一五”期间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自2005年始,三产增加值连续5年快于GDP增速。2009年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一度达到57.6%,比2005年提高13.5个百分点。据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研究预测,浙江经济服务化趋势将在未来5年日趋明显,经过5年-10年的快速增长,服务业将取代工业成为浙江省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专家分析,就目前来看,长三角服务业发展的一些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例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缺少主体功能突出、辐射作用强乃至能够参与全球资源和生产要素配置这样的服务业中心。同时,生活性服务业供给能力和水平,也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消费需求,家政服务、养老服务不足,社区服务功能不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国际上拥有的一些服务业品种,长三角地区有相当一部分是空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部研究员刘云中表示,服务业发展对于国民经济及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重大,他认为,服务业寻求区域共同合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具体表现,也将成为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空间 开心网 人人网


来源地址:http://www.crd.net.cn/web/NewsInfo.asp?NewsId=2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