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省委省政府做出一个重要的决定,要举全省之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可见,我省今后的经济调整及发展的主导方向,要逐渐聚焦在现代服务业上。在过去我们向市场经济转轨之初,把现代服务业统称为“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建筑业和工业)。我国在6年前加入WTO之后,从入世的视角,开始将第三产业叫做“服务贸易领域”。党的十七把过去我们俗称的第三产业统一规范升级定格为“现代服务业”。
从历史上看,黑龙江受计划经济和前苏联模式的影响,产业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为一产农业过大,占总产值的20.5%左右,这也是落后的标志。农业缺乏深加工和规模化,难将农业大省变成农业强省,吉林省在一产发展上走在了我省前面。二产建筑业和工业的比重也很大,占52%左右,决定了我省是工业大省,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重点省份,这是计划经济留下的家底子。二产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大而不优。高新技术产业不发达,致使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不优化。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发展也较慢,对GDP的拉动力太弱。据2007年末统计,我省的现代服务业只占到全省GDP31%的份额。现代服务业发不发达,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标志。美国一年14万亿美元GDP中,其中68%是第三产业创造的,南方发达省份的现代服务业有的高达56%这已成为北方与南方发展的主要差距。过去第三产业是黑龙江的“短腿”,今后发展服务业是黑龙江的重头戏,要成为创造产值的主力军,安排就业的主渠道,是增加税收的主源泉,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所以集中精力深层次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这也是黑龙江省今后发展的唯一出路和根本途径。
目前,对现代服务业的定位和认识上,要扩展外延,深化内涵,提高档次,拓宽视野,建立健全三个层次的现代服务业:
第一个层次: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具体指金融、电信、保险、信息产业、文化产业、科教产业、这些以前都是黑龙江发展的薄弱环节。我省的金融体系国有官办垄断,严重影响了黑龙江的经济发展,地方的民生银行很弱小。民间资本很厚,但投融渠道打不开,大量中小企业由于融资难,而长期贫血发展乏力。温州的发展靠地下钱庄,北方落后不敢搞。世界经济全球化之后,国际产业分工正在重新分划和定位,可总结归纳为:一类国家办银行。通过资本市场创造财富,以美国为例,二类国家办工厂。以中国为例,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为全世界制造产品,出口量很大,造成外贸顺差高,外汇储备高,经济发展的外贸依存度高,引发诸多外贸摩擦和经济风险。我国被定位为世界工厂,是因为我国劳动力多,人口基数大,发展制造业,扩大附加值,多安排就业。那么第三类国家是卖资源,以资源换效益。所以,金融是经济的血脉,不解决金融环境问题,黑龙江空谈发展。黑龙江发展的薄弱的第二环节是信息产业,栗战书省长提出黑龙江要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业,黑龙江急需发展IT产业,来支撑服务外包业的发展。互联网改变了时代,也改变了世界,将地球变小了,成为数字地球村;互联网将世界变平了,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发展信息化产业是重头戏。第三个薄弱环节是文化产业欠发达。计划经济年代留下的诸多文化单位还是以吃皇粮为主,沿袭事业单位管理,没有实行市场化运作,文化布局上散乱不成体系,没有规模,形不成产业化格局。根源还在于体制性的落后。
第二个层次:发展流通性服务业
黑龙江的流通性服务产业也欠发达。如物流、仓储、连销经营等产业。我省的物流产业大部分由南方省份占领,我省的物流是小、散、乱,成不了规模。没有物流这一关键环节,我们的好资源、好产品就卖不上好价钱,导致企业产品库存大,农民手里憋粮。把物流产业做大做强,才能为我省引进资金流、信息流、人流和物流,物畅其流,才能将资源优势才能变成经济优势。我们受计划经济影响,重生产、轻流通重资源开发、轻市场开发这是一个发展瓶颈问题。
第三个层次:发展消费性服务业
黑龙江的消费性服务业包括商、饮、服和旅游等产业,旅游产业在黑龙江是很有希望的朝阳产业,黑龙江旅游优势是冬天赏冰雪、夏天来避暑,也很有地域特色。我省的旅游产业现在需要解决四个问题:一是引领消费,注重休闲型和体验型。要引导市场潮流的发展,人们渴望文化感受型和休闲旅游性的消费,如何适应和满足这种新的经济形态,要在旅游的休闲性和文化性上做文章。二是打出生态牌。人回归自然是最高层次的和谐,人们过惯了浮躁的大城市生活,向往回归自然,中国的中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其中很多人倡导侯鸟生活,冬天去三亚过年、夏天到北方避暑度假。大小兴安岭的森林生态旅游要抓住机遇,做出特色做出品牌,这就要靠我们的旅游品牌吸引来南方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加快招商引资的步伐。黑龙江的旅游今后要引领休闲化和生态化,做出规模化和品牌化。相信,有三产结构的调整,有现代服务业的增长,黑龙江的经济一定会大有希望。
黑龙江的经济发展要从注重GDP的总量转向结构调整上来,速度决定增长,结构决定发展,如果结构不到位,发展就不会有后劲。黑龙江的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国有经济比重太高,民营经济发展太慢,成为了黑龙江的一条“短腿”。黑龙江的产业结构始终没有进行深层次的调整,还是一产、二产偏大,三产很弱小,现代服务业刚刚起步,不成气候。我们的城乡二元化结构、出口结构和经济增长结构,都需要深层次的结构调整,对此我省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要做好三篇文章:一是把制造业做强,我省传统制造业基础好,需要提高层次和科技含量,用信息化拉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二是把现代服务业做大,做为主导经济形态拉动黑龙江经济发展。三是把科技产业做高,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过去我省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呈小儿麻痹状,一产、二产的腿太长,第三产这条腿太短。今后调整产业结构,真正把“长腿”变强,把“短腿”变长,才能走得稳、跑得快,全省经济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空间
开心网
人人网
来源地址:http://hljzx.com.cn/show.aspx?id=28943&cid=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