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加快全市现代服务业的健康发展。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组织力量,由市发改委牵头,市调产办和市产业促进会具体承办,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就晋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系统研究,形成了《晋城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为了进一步明确和理清晋城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转型发展的基本方向,11月30日,市委、市政府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举行《晋城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研讨会。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伟教授担任本次研讨会专家组组长。与会专家认为,《晋城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是一个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报告,是一个促进转型发展的报告,报告遵循了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晋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路径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在研究方法和发展路径上是正确可取的,对于做好十二五规划,推动晋城经济由资源型经济城市走上服务型经济城市必将产生深远的历史意义。现将专家发言摘要如下:
杨玉英(国家发改委宏观院产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晋城是一个煤炭型、资源型、工矿型的城市,它的这个特点必然导致服务业的比重低,发展行业的特点不可能发生很多的对高端服务业的需求,这是一种必然。结合晋城实际,服务业究竟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重点。服务业的功能,在全球化的条件下,而且是在开放市场的条件下,它应该是有分工的,那么晋城能不能借用周边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服务业,发挥自己产业的综合优势,然后可以借用其他方面给晋城提供相关的专业服务。晋城作为工矿型城市,未来服务业发展可以为转型城市的接续产业发展来考虑服务。从这个角度来讲,一个是可以借鉴国家对于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也有相应的扶持;第二个就是围绕工矿型城市消费需求,就比如它的交通运输、物流、商贸流这是必然的,就是你有这么多生产、生活居住,它必然要求消费型服务业,这是纯粹的市场导向,而且这方面国家的政策也是开放的,所以这块未来有很大发展空间。
晋城未来的比翼鸟战略,就是“凤凰战略”。“两翼”一个是现代服务业,一个是煤化工业体系,我认为这个凤凰战略,充分认识到晋城市服务业发展的深度广度以及高度充分取决于它的工业体系发展的深度广度高度,尤其是它的煤化工业体系发展的深度广度高度。
晋城市现在是煤炭一枝独秀、一业做大,这种现象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这个产业本身就强大,就是竞争专业化程度很高,它会带来你绝对性的竞争优势,但反过来绝对的竞争优势就丧失了产业多元化的可能性,这就是为什么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时候要考虑多元化。比如晋城市煤炭提供了400亿GDP,一个单独的行业,即使它的煤化工业,煤电或者机械制造业整个产业做得很强的话,但主要是一个产业体系,它达到400亿的GDP,我们经济学讲放大效应,它对地方经济的效应很小。因为放大效应(层数)跟产业的多元化程度相关,但是反过来我们想,如果地方产业多元化太多了,一堆产业,那就失去了专业化程度,就是专业化的竞争优势。所以在地区,特别是晋城服务业发展的时候,充分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就是两翼,比翼齐飞。
张辉(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
刘伟(著名经济专家、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晋城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的经济学方法是完全正确的。从产业经济学理论来讲,服务业是后工业化时代的产物。1932年,在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时,由新西兰经济学家提出来的,服务业主要有三个作用,一是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二是起到集聚生产要素作用;三是刺激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岗位。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晋城市的现代服务业课题就回答了这个问题。从总的层面来讲,这个报告摸清了晋城市第三产业的家底,找到了发展的路径。报告研究很有系统性,涉及行业齐全,发展重点及路径要更加明确。就晋城来讲,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发展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联系,特别是工业化的发展,服务业如何更好地为工业化服务,从工业化发展来确定服务业发展的速度和重点。服务业发展要与市场密切联系,服务业是构建市场体制、机制的基础,从市场需要及其变化来确定服务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服务业发展要与城市化结合起来,中国服务业发展滞后与城市化发展慢有关系,指出报告中涉及的一些指标宜粗不宜细,服务业发展必须考虑城市化以及人们生活消费改变的需求。充分发挥自己的区位优势,特别是在总报告中,要把门户城市理解的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在城市化进程中制造服务需求,在人口集聚中发展服务经济,在工业进程中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把晋城建设成为一个以服务经济为主的城市。
晋城现代服务业发展应该特别重视要把晋城服务业发展放到区域分工格局当中来进行设计,从区域分工格局来了解和分析晋城服务业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发展的步骤、目标、道路。
晋城服务业发展必须处理好先进制造业和先进服务业的关系,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目标必须要处理好这样一个关系,产业调整的目标是一个驱动,两个轮子。驱动就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驱动力,两个轮子,一个就是先进制造业,一个就是先进服务业。
晋城服务业发展也不能脱离服务外包,把这个服务外包应该放到大的背景下来看。这个服务外包不单单局限于离岸外包,也包括在岸外包,晋城作为一个内陆城市,承接离岸外包可能有许多局限性和约束,但也不能脱离这个问题,因为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就是服务外包,我们不但要创造条件发展离岸外包,也应该大力承接其他大城市转移过来的在岸外包。
晋城服务业发展体制保证和政策措施,就是要进一步开放服务业,关于体制改革滞后的问题要通过建立公开规范的服务业管理体制,完善服务业基础设施,继续落实服务业的扶持政策,创新服务业创新体制,加大招商投资力度等等各个方面加以改进。
姚战旗(中国社科院服务经济研究室副主任)
张富春(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院长)
晋城市是一个资源型地区,长期以来煤化工占了主导地位。以煤的角度来讲,发展道路越来越窄,那么整个经济发展就要找新的增长区域和增长点,这个点就是服务业。
关于促进晋城市服务业发展要从二个方面来做文章。(一)本地如何发展服务业。我想到四点:1.还是应该从商的角度,要改变我们过去不太重视商业,重视工业的倾向;2.建议我们在当地服务业发展过程中来考虑这种服务业的供需问题,一个是功能区,一个是聚集地,还有一个就是项目,我们这个报告里面提供了很多项目支撑和带动,我建议可以再往上提升一下;3.从公共服务来讲,要形成以社会民间资本为主体的教育、卫生、体育等多方面的公共平台;4.进一步用城乡一体化推进服务业发展。(二)服务业要想跨区域发展,拓展市场范围的建议。1.如果为本地服务是有限的,就必须扩大我们服务业的范围;2.晋城将来有一个很好的产业方向就是煤化工,这个优势是比较突出的,要充分利用煤化工的优势来发展相关的服务业,包括从物流到研究到信息,如果能把这块服务抓起来是个新的经济增长点;3.建立一些在全国产业中具有独立性地位的产业。
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认识有一个共性的判断主要是基于两个指标:一个是服务业发展的比重低,我国这几年一直徘徊在40%这样的水平;一个是就业的比重低,我国十一五以来的就业水平比十五期间吸纳的就业人数少。
为进一步深化研究,提一些建议:1.研究晋城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与晋城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趋势紧密联系在一起,报告应该放在整个晋城经济社会包括工业、农业发展的整个规划当中。2.对资源型产业结构单一的城市要进行比较研究。晋城的发展与一般省会城市,产业结构比较完整的城市应该是不同的。也可再拓宽一下视野,与世界上同类型的城市做一些比较。3.找准重点服务业发展领域。把商贸流通和旅游都结合起来了,经过改造提升依然是体现当地特色的服务业重点领域。4.应该解决有效发展方式问题。它是要解决一个城市发展服务业的问题,它和一般理论上的研究是不一样的,不仅要有服务业发展的思路、原则、重点和目标这些战略上的咨询,而且要有战术上的咨询。
才立新(国家发改委服务业处处长)
范立满(山西省发改委服务业处处长)
总目标设置:报告中提出了原则上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前提是服务业增幅每年高于GDP 增幅3个百分点。因此建议在保障措施上加大对服务业的引导,实行全民创业,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发展重点方面:总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思路很好。晋城市选择物流业为发展重点,符合全省物流发展的战略规划。同时,旅游业是山西的发展重点,晋城旅游业占GDP比重在10%以上,晋城可以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更好地发挥晋城的特色,在这个方面进行研究,来推动晋城旅游业的发展。晋城市批发零售业作为重点提出,公共服务业确实要发展,但也应包括一些赢利性的服务业,强调公共服务业的公益、民生的同时,要特别指出在公共服务业中有利于发展赢利性服务业的方面。
宋建平(山西省发展改革研究中心战略处处长)
把发展晋城市服务业的转型战略提出来,这是一个很有长远眼光的战略举措,在分析晋城服务业发展的制约原因的时候,谈到一个有城镇化的制约,有一个产业结构自身的缺陷还有观念层次的问题其实更重要,服务业发展还是在体制机制方面,要把改革创新作为一个重大的战略来推进,资源型的城市要进行跨越型的发展,首先要在创新上确实要想办法,要胆大,我们现在还处于思路研究方面,这个胆子就应该放宽一点,谈服务业的发展更多的能带动就业产生的效益,为晋城的将来做一个主导产业的方向发展。在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文化政府应该提供的服务之外重点关注由市场来提供,扩大这一类服务的规模和竞争力。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空间
开心网
人人网
来源地址:http://www.jcnews.com.cn/szbk/thrb/html/2009-12/29/content_921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