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服务业>  正文

现代服务业研究基地建设与管理研究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4月12日
  科技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在科技创新的组织要素中,政府、企业、大学及研究机构成为最重要的四要素。如何构建合理的四要素组合模式和运行机制,一直是研究热点。当2008年底爆发的金融危机给现代人类社会带来灾难时,大家开始关注一个新的问题:科技创新不仅仅是自然科学的创新,社会科学的创新也实实在在地影响着现代人类社会,尤其是随着社会组织形式、经济运行方式不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政府对社会管理政策的分析总结和理论指导需求,以及企业应对市场变化、政策变化趋势和制定科学战略的需要显得非常迫切,而满足政府和企业的这些需求可以通过建立以大学为基地的联合研究机构实现。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现代服务业研究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模式和经验,为政企学联合推进社会科学创新提供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的案例。

1 现代服务业发展及其特征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现代服务业,又称新兴第三产业,是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流程和管理理念基础上的新兴服务产业。它既包括随着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产生的服务业的新型业态,也包括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提升。我们认为:现代服务业是依托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环境发展起来的、技术与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
  近年来,现代服务业在全世界范围受到了高度的关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已成为我国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2006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把现代服务业与信息产业并重,设立了“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提出“发展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十一届人大政府报告中提出要“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
  当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正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迅速转变,服务业产值已占GDP的70%以上,中低收入国家占43%。2007年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只有40.1%,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中低收入国家,迫切需要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具有技术性、知识性和新兴性三大基本特征,新兴性的特点表明其在时间上是现代兴起的或从过去演变而来的。因此,产业发展模式、规律、应用特点等都给业界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以国家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为指引,密切联系企业及科研机构,开展现代服务业的理论研究、政策建议、模式探索等活动,也成为了高校开展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重要任务。

2 政产学研合作的意义
  随着新技术革命和全球化进程加快,科技创新能力、政策科学性已经越来越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尤其对技术创新组织政策、创业政策、科研项目产业化的重视空前高涨,各种高技术园区、研究开发组合、政产学研等方面的政策和制度不断出现。
  其中,政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已经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必须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企业、大学是知识创新的重要主体,而政府具有先天宏观信息优势,政产学研合作的内在力量来源于市场的驱动力、政府的调控力、资金的支撑力、文化的感染力、发展自我原动力的综合作用,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易,实现了异质性知识系统的高效和高度耦合。在不同领域内探索建立发挥三方各自优势的合作模式是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和推进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从政府角度,组织、催生与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组成的研发合作体,对推动国家技术创新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政府制定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成为了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环节。
  纵观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学研合作,政府在其中发挥着不同形式但毫无疑问都是极为重要的主导作用,政产学研合作已经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政策模式,并广泛融入到国家创新系统之中。1984年美国颁发了《国家合作研究法案》以刺激战略研究合作伙伴关系(Strategic research partnerships,SRP)的形成。欧洲的尤里卡计划特别强调产学研合作,要求申请项目的大学、科研机构必须寻找企业伙伴。芬兰100%的科技计划项目都要求以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1933年,日本就成立了全国性的“产学合作研究委员会”,日本政府为了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几乎所有国家级项目都采取了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开发体制。
  目前,我国政产学研合作组织无论在数量上、合作关系紧密程度上,还是新思维、新技术的产出数量上都显不足。其主要原因是缺乏适合我国国情的政产学研合作机制,而政产学研合作的关键在于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符合三方利益诉求的分配模式。

3 现代服务业研究基地建设背景
  现代服务业研究基地是基于政产学研合作的人文社会学科研究非实体机构。从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和北京市教委《普通高等学校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中可以看出,研究基地是科研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是聚集和培养优秀学术人才,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针对学科前沿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组织高水平研究的新型科研组织。针对当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设立相关研究基地显得必要而紧迫。

4 现代服务业研究基地基本构架
4.1 理论基础
  20世纪80年代,以K·Boyle, R·Rothwel,l Lv·Asaroff等为代表,研究主要从大学角度解释合作创新行为产生的要素特征。80年代后期,美国经济学家J·RGrande首次采用定性方法从大学和企业互动角度,对产学研合作行为进行详细的数理描述和过程分析。贝蒂特(F·Bidault)和费舍尔(WA·Fisher)则从微观项目层次,应用现代厂商理论,探寻在不完全的市场环境中,合作项目的最优制度安排。我国学者也对产学研合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在创新主体方面,李志强从系统论的角度分析,得出企业应该是产学研合作的主体;在合作模式方面,黄胜杰、张毅提出三种模式:集成模式、联合模式、共建模式;王娟茹从教育的角度,分析高校产学研合作的技术协作模式、联合型合作模式、一体化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运行机制;在利益分配问题上,罗利、鲁若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对策模型,对产学研合作的分配比例进行了研究。我国从1992年开始进行产学研合作,虽有一定发展,但效果不尽如人意。
  以往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对自然科学技术的联合研究问题上,而对社会科学联合研究问题的探索,显然并没有得到应有重视。但金融海啸爆发以后,我们再也无法忽视这样的现实:金融市场产生的危机,使政府、企业遭受重创,而政府和企业自身知识和研究能力无法防范和抵御这样的高智商恶行,而有能力研究提出防范理论和方法的人群主要集中在大学研究机构,这说明社会科学也需要联合研究。
因此在社会科学的联合研究方面,我们提出现代服务业研究基地这样的模式作为社会科学联合研究的一个探索案例。

4.2 基地定位
  现代服务业研究基地是基于政产学研合作的人文社会学科研究非实体机构。人文社科知识研究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方式和成果有着很大的差别,建设联合研究组织的方式也存在着差别。现代服务业研究基地目标定位于“以大学的学术研究为基础,以信息高效流动为特征,以服务政企现实问题为载体的高深知识创新孵化器”。现代服务业研究基地基本结构模式参见图1。

4.3 运行机制和基本功能
4.3.1 体制构架
  研究基地主体为大学及其研究人员。大学具有先天的研究优势,有研究传统、研究人员、齐备的研究资料和设备。研究基地重点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信息资料建设、咨询服务以及科研体制改革等五个方面功能,以组建课题组的形式打破了固定机构(政)、大学(学)、企业(产)的组织界限,建立起“基地内项目流动”制度,从而加强了产学研各方的联系,实现了优势互补。通过体制创新,建立了跨部门、跨地区的流动科研体制,并努力走出国门寻求产学研联合。

4.3.2 信息体系
  学校借助长期以来与政府、企业建立的信息渠道和信息积累,并融通校内信息资源,为研究人员迅速而准确地捕捉所需信息提供了方便。

4.3.3 利益分配机制
  基地利益管理模式使得人文科学研究成果的利益分配模式变得简单,项目流动方式保证基地经济盈利点不在政策研究,而在对企业的咨询服务,这也是企业的交换目标;政府可以得到以学术研究为基础的政策建议;而大学本身提供给基地的支撑资金和办公条件类似部分孵化器功能,大学并不追求经济利益,大学的核心目标为学术研究成果和影响力。政府、企业、大学各方利益均可以在基地框架内得到实现。

5 结语
  现代服务业研究基地作为政产学研结合的“思想库”、“信息库”和“人才库”,应在现代服务业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研究、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服务和智力支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进等著. 北京现代服务业研究.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03.
[2] 徐敏. 自主创新与产学研合作的研究. 现代管理科学,2007(7).
[3] 汪佩伟,李帆. 当代美国产学研合作的发展及其启示.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7).
[4] 韩坚,尹国俊. 产学研实践活动的国际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 学术交流,2007(3).
[5] 陈翔峰. 产学研的激励兼容机制分析.知识探索,2003(l).
[6] 李志强,李凌己. 国内产学研结合发展的新趋势.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8).
[7] 杨晓玲,刘正宜. 世界各国推动产学研的经验比较研究. 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2).
[8] ChxistianMonte著,张琦译. 博弈论与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04.
[9] 任淑淳. 产学研合作教育快速发展的系统化战略研究. 现代教育科学,2005(2).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空间 开心网 人人网


来源地址:http://www.cutech.edu.cn/cms/cms/infopub/infopre.jsp?pubtype=D&pubpath=cn&infoid=1248332054415091&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