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服务业>  正文

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完善仲恺高新区现代服务业体系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4月11日
  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阶段产生,主要是依托信息技术、现代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产业经济理论指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与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有高度的关联性,当经济发展到相当程度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可以与现代工业制造业形成互动机制,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可以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创业的氛围,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惠州仲恺高新区已具有较强的制造业产业基础,产业升级需求迫切,但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制造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快完善仲恺高新区现代服务业体系,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支撑仲恺高新区实施提升产业竞争力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双提升”战略,为实现高新区“二次创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仲恺高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一种态势分析法,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reats)。当前是仲恺高新区“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运用SWOT分析法,可以对高新区所处态势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将与高新区各项事业发展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会、威胁进行系统分析,从而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对于高新区未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仲恺高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SWOT分析
优势
1、 珠三角一体化和粤港合作进程加快,有利于吸引外部资源推动惠州和仲恺高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
2、 高新区管委会与省、港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关系良好,有利于争取政策和资源支持;
3、 高新区科技孵化企业发展迅速,对现代服务业有较强需求;
4、 金泽物流、东方电讯、格林威尔等企业主动参与高新区公共物流平台、公共节能平台建设。 1、 高新区制造业产值较大,产业集中度较高,对现代服务业有较强需求,但服务业企业仍以中小型为主,大多沿用传统的服务手段和服务技术;
2、 金融危机对园区企业影响较大,企业有更强的提高技术水平的需求和意识,但融资有一定困难;
3、 “一区四园”管理体制改革正在进行,但落实、完善需要一定时间。 
势 
1、 高新区服务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滞后,但正在提升;
2、 高新区内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居多,限制了制造商对现代服务业的需求,但产业升级正在推进;
3、 高新区服务业布局较为分散,但正在推进仲恺大道商业化改造和总部经济区建设,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布局趋于集中,其集聚辐射功能也将同时得到  强化。 1、 惠州市现代服务业不发达,200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仅占GDP的34.1%,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更是占GDP的9.46%,不仅与广州27.5%、深圳23%的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也低于珠海13.7%、肇庆15.5%的水平;
2、 惠州市、仲恺高新区高素质人才比例偏低,目前难以支撑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机 会 威 胁 

 
加快完善仲恺高新区现代服务业体系的几点思考
  仲恺高新区正处于以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双提升”为核心的“二次创业”时期,必须认清自身优势和缺陷,了解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完善仲恺高新区现代服务业体系功能,形成高新区先进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双轮”驱动的新型现代产业体系,促进高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快推进仲恺高新区“一区四园”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惠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仲恺高新区“二次创业”发展问题,2008年底,市十届71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加快推进惠州仲恺高新区“二次创业”,实行“一区四园”管理模式的方案》,并与广东省科技厅联合上报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审批。2009年3月,科技部火炬中心批复同意惠州市人民政府提出的惠州仲恺高新区实行“一区四园”的管理模式,支持仲恺高新区体制机制创新。推行仲恺高新区“一区四园”管理模式,将在仲恺高新区的旗帜下,统领惠州市东江高新科技开发区、广东惠州工业园、惠州市留学人才发展基地,实施统一领导,资源共享,科学分工,合理布局,优化产业,赋予高新区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和一级财政管理权限,一揽子解决仲恺高新区发展空间、行政机制、财政体制等问题,从而激发高新区的发展潜力和创新活力,形成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相互支撑、相互带动的产业发展格局,把仲恺高新区建设成为全市自主创新核心区、现代产业体系先导区、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区、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科学发展模式示范区,进一步辐射带动惠州区域经济发展。
(二)加快推进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仅可以促进各类资源的开放和共享,降低创新创业的成本与风险,提升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能级与水平,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资源的使用效率,更主要的是可以推动政府管理模式的根本改变,建设服务型政府。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
1、公共物流服务平台
2008年10月,仲恺高新区管委会与中国物流公司、惠州金泽物流公司合作,建设高新区公共外库、保税库和基于超高频RFID技术的供应链管理平台,通过建设具备货位定位跟踪技术的仓库管理与分析系统、生产企业与外库之间的物流协同管理系统、生产企业个性化ERP系统、区内车辆调度系统和物流过程质量评估系统,大幅提升区内企业物流信息化水平,提高企业的物流效率。
2、公共融资服务平台
  去年9月份,高新区管委会成立金融服务中心,以此为平台,高新区管委会先后与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工商银行惠州市分行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同时与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广发银行、民生银行、南洋银行、东亚银行、中信建投证券公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华泰财产保险公司、锦天城律师事务所等金融及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帮助企业广泛地获得银行贷款的支持。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区内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等32家企业共获贷款融资18亿元。同时,高新区管委会先后引进深圳中科智担保公司、深圳通汇担保公司2家外地担保公司,并与新成立的惠州市信用担保公司合作,为太阳科技、金峰电路、欢格电子、九联科技等4家中小企业担保获得银行贷款,贷款总额为5400万元。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改制一批,辅导一批,上市一批”原则,大力推进高新区企业改制上市。去年下半年,高新区管委会邀请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完成了《仲恺高新区企业上市规划》课题,今年上半年,管委会金融服务中心与锦天城律师事务所、中信建投证券公司等上市辅导机构一起,重点走访了30多家具备上市潜质的企业,详细了解企业情况,就企业上市运作、选择板块、利弊提供了细致而全面的指导意见。目前亿纬企业上市辅导已通过验收,等待过会上市;九联、九惠等2家企业启动改制上市程序;东方电讯、金鼎多媒体、富绅等20多家企业列入重点培养对象。管委会还加强与深圳高新区创业投资服务广场的联系,吸引该广场专业风险投资基金、政府科技扶持基金、券商投行部和非上市业务部、产权交易所、评估、会计、律师事务所及担保、信用、专利服务中介机构,为仲恺高新区内各发展阶段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和创业者提供有针对性的资本服务。今后,高新区管委会还要积极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争取省有关部门支持仲恺高新区开展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贷款业务试点工作以及进入国家在高新区内开展的非上市公司进入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的试点工作。
3、公共创新服务平台
  一是建设创新服务网站。这个网站为企业提供以下12个服务模块:市场服务模块、技术服务平台、人才服务模块、金融服务平台、政策法规服务模块、成果交易服务模块、数据分析与决策服务模块、仪器设备共享服务模块、项目申报服务模块、产业生态地理系统模块、产品检测服务模块和在线交流互动服务模块。二是建设节能降耗服务平台。高新区管委会与东方电讯、格林威尔、供电局等专业企业合作,建设区域节能降耗服务平台,进一步提高园区电力管理能力,降低园区产值-能耗水平。三是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体系。在高新区内设立科技企业孵化器,是高新区的使命所要求,是高新区有别于工业园区发展模式的关键所在。仲恺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要在去年获评省级孵化器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壮大,争取今年申报国家级孵化器。今后要积极倡导孵化器的投资主体多元化、运作市场化、发展专业化和国际化。服务孵化器应树立服务创新、创新服务的理念,努力建设并完善以下功能:①创业企业市场拓展服务功能,②创新成果转化服务功能,③产业培育、加速功能,④投融资服务功能,⑤创新创业文化营造功能。四是促进产学研结合。以仲恺高新区被认定为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建设基地为契机,积极推动高新区及区内企业与国内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建产业技术研发平台、产业创新联盟和地方研究院,提高产学研合作层次和水平。以省院合作为契机,促进中科院重大项目和创新资源在仲恺高新区进行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积极探索与IBM中国研究院成立惠州现代服务业创新研究中心,共同建设基础技术平台、政府公共管理技术平台、政府公共服务技术平台、现有产业服务技术平台、新兴产业服务技术平台、空白产业服务技术平台、惠州现代服务业研究孵化与培训基地等7大平台。
4、工业旅游服务平台
  工业旅游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互融合的产物,有利于两个产业的相互促进和相互渗透,进而推动城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仲恺高新区作为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具有发展工业旅游的基础和需求。要尽快对开发工业旅游的价值形成共识,推动工业旅游从自发的发展阶段迈进政府主导、企业主动的积极开发阶段。
  5、行业协会服务平台
  行业协会、商会具有熟悉行业、贴近企业的优势。仲恺高新区可按行业、产品和经营方式适当细分,积极成立专业性较强的民间行业协会、商会。高新区管委会要与行业协会、商会建立有效的联系沟通机制,发挥好协会、商会的服务企业职能、协调内外职能、政企纽带职能以及融资融智的作用。
(三)以总部经济为核心推进科技新城建设
  科技园区要工业化和城市化联动发展,没有商贸、金融、物流、资讯、文化等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第二产业的发展会受到严重制约。因此,我们推进开发区建设必须坚持产业建设与城市建设统筹考虑,实现创新创业、现代服务和文化休闲、生态循环、关注民生等功能有机结合,完善城市功能,建设人文园区、科技新城。当前,仲恺高新区要以总部经济为核心推进科技新城建设。所谓总部经济是指由于区域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战略性部门聚集和聚合所形成的一种空间经济形态。企业战略性部门是指对企业长远发展和空间布局有战略性影响的部门,从空间上看,包括全球化总部、区域性总部等;从职能上看,包括企业运营总部、研发总部、营销总部等。仲恺高新区发展总部经济,需要重点加强:①理念认识,总部经济的形成是在市场推动下的内生化过程,地方政府(包括管委会)的作用在于培育环境促使市场作用的发生,而不是直接推动产生。仲恺总部经济区将按照“企业总部区、科技孵化区、行政商务区、会展会务区”四大功能区规划建设,建成集行政、科技、文化、金融、信息、商务于一体的现代化中央商务区,促进高新区发展总部经济中心、创新中心、研发中心、结算中心、采购中心和营运中心;②以仲恺大道商业化改造为契机,推动有助于产业升级的生产型服务业发展;③重点关注快速成长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这是未来形成总部经济形态的基础;④培养与总部经济相适应的商业、社区与文化环境,包括高档酒店、高端会馆、高质量居住环境、高水平教育机构等;⑤总部经济区由仲恺高新区管委会投资建设,以起财政杠杆作用、示范带动作用和推动科技创新作用。
(四)加快推进合作网络建设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指出,要支持珠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深度合作。仲恺高新区要以此为契机,利用毗邻香港、广州、深圳等现代服务业发达城市的优势,通过引进与合作的方式,吸引先进城市服务业资源跨市为我区企业服务,这是我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指导方针。同时要积极组建与全省先进高新区的战略联盟,建立健全与全省先进高新区协同发展机制,从而加速仲恺高新区现代服务业合作网络的形成。2009年4月,广东省科技厅、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惠州市人民政府签署三方合作备忘录,以仲恺高新区作为全省粤港合作共建高新区的试点示范园区,该合作由仲恺高新区管委会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负责推进,主要进行六大方面的合作:一是进行园区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对园区发展战略、区域创新模式、现代服务体系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升级进行规划;二是推进高新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高新区公共服务平台运营机制、核心服务体系、推广机制和团队建设的提升,促进平台建设的专业化和市场化;三是促进产业发展,以技术研发、工业设计、精益制造、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和供应链协同等为切入点,试点推动高新区2个重点产业(如数字视听产业和汽车电子及零部件产业)发展,同时引进香港优势学科研究院、创新中心等在高新区设立研究分支机构,推动产学研合作;四是推动园区企业发展壮大,以园区30家重点企业作为第一批扶持的重点,依托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在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技术、企业管理提升、供应链优化等方面的服务资源,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发展能力;五是促进投融资合作,充分利用香港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通过引入战略合作伙伴、金融投资者支持和扶持成长型企业,计划第一年甄选25家有潜力企业推荐给国际产业投资基金或风险投资基金;六是开展专题培训服务,计划每年组织10个培训班或专题研讨活动。通过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的合作,必将有力提升仲恺高新区现代服务业水平,促进园区产业优化升级,推进创新型园区的建设。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空间 开心网 人人网


来源地址:http://www.chtm.org.cn/view.do?id=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