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在发挥“后世博效应”、加快提升长三角地区经济整体竞争力的“2010长三角现代服务业合作与发展论坛”12月17日在上海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发来贺信,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讲话,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致辞,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云耕出席。 以下是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志彪演讲的实录:
刘志彪: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非常高兴来上海做一个演讲。我主要讲三个问题,一个是我今年来对服务业研究的方向和问题,第二是一些建议,第三个有时间就讲,没有时间就跳过。
世博期间,上海有一个刊物是《世博周刊》第13期,以三种分子发表了我的一个采访,名字是上海确立了长三角的优势地位。总的来看,上海大力发展现代生产者服务业的作用,相当于给长三角地区提供了降低成本的作用。大家知道,一个经济体他的交易成本要低,同时他的制造成本也要低,我就用这样的观点来解释上海如何推动区域经济的。同时我指出生产型服务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当中的蛋黄,而周边地区集聚的先进制造业相当于蛋白。
我对现代服务业 研究工作主要是集中在五个方面。一个是立足于全球的价值理论,世界工厂的升级问题和发展现代生产者服务业结合起来。我的看法是长三角地区他成为世界加工厂,他的竞争力是加工和制造业,未来主要的升级是在两端,一端是研发升级,一端品牌营销。二是立足于出口导向型经济转变,研究扩大内需条件下如何发展高端生产者服务业。中国的外向型经济是基于国际代工,他是两头在外的。要想发展高端现代服务业,两头在外是不可能实现的。第三是立足于构建国内价值,把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作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目标取向。通过发展高端服务业总部,将高端服务业转移到中国,这是上海发展地区总部广阔的领域。第四是研究政府公共职能的作用,如何通过政府职能的改革促进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我觉得中国服务业发展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定位过多集中于经济建设上。国家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政府改革,要把社会保障、民生放在重要的位置,这对服务业发展是长期的利好。最后是立足于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研究中心城市生产者服务业如何集聚,以及这种集聚如何和制造业结合。
据这些研究,我提出了一些建议。其中一个就是要加强政府的公共职能改革。把保障、改善民生和提高社会保障程度放到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上,稳定居民对未来的消费预期,从而通过扩大内需来降低对外依赖,改变中国世界加工厂的单一功能地位,增强发展进程对现代生产者服务业的内生需求。过去中国GDP增长为导向的政绩考核体系,使政府将资源过多投资于经济增长直接相关的领域,而在医疗卫生、教育和社会保障等有关民生的投入上短缺。这从客观上抑制了国内居民的消费,在国内消费不足的情况下,我们更多依赖于出口,而出口的优势更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上,自然而然我们成了世界加工厂,这种制造业衍生出来的高端服务业在中国不能对应的产生,所以通过改革。所以这些公共领域在改革中又遭遇了过度市场化的问题。由此带来了居民未来支出和收入的不确定性,直接降低了国内居民消费倾向越发不足。
第二个建议,是在全球价值链的基础上进行国际代工的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不仅抑制了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对高级生产者服务业的需求,也造成了他与制造业的“脑体分离”,通过构建区域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从战略上进行突破,以低级要素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格局,使中国制造业尽快在工艺和产品升级的基础上,实现功能升级,链条升级和其集群升级等更高层次的产业升级,实现中国制造业发展向高端路线的转型。
第三个建议,在生产者驱动的价值链当中,要鼓励处于制造环节的中国企业,除了可以通过强化研发投入之外,还可以通过合资、合作、挖人、并购的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研发环节,尤其利用国际经济不景气,发达国家大量裁员和就业不振的机会,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在消费者驱动的价值链当中,政府要鼓励处于制造环节的中国企业加大对设计和市场营销环节的投入,要鼓励企业注重营商网络的建设。这可以通过由OEM向ODM、向OBM的监禁方式,或者是利用全球经济危机时机进行国际收购。
第四个建议,从培育区域价值链和国家价值链出发,逐渐培育我们国家全球价值链“链主”。通过实施包括兼并重组在内的手段,提高中国本土企业的集中度,形成巨型的流通企业,并逐步使它处于全球采购者地位。培育中国中产阶层,创造形成“链主”的社会经济条件,进而提高创新型产品的接受程度与需求水平,为研发设计与自主品牌运营等重要生产者服务业发展营造有利条件。与此同时,实施“链主”的品牌战略和营商网络构建战略。中国的企业长期以来注重生产能力的建设,讲起生产能力头头是道,但是讲起品牌、营销网络一窍不通,玩转营销网络、品牌这样的一种能力,对中国制造能力尤其缺少。
第五个建议,就是要利用生产者服务业集聚的特性,以及它对现代制造业集聚在空间上的协同效应,改造我国城市功能即现代城市功能再造。在中国东部地区构建GVC总部功能区域,利用国内价值链的构建实现生产力的区域专一,缩小地区发展差异。引导制造业转移和生产者服务业集聚发展,引导城市周边地区制造业的产业集群发展。这种加强他就必然会产生对制造业服务的协调作用。比如说大家知道,一靠近上海,制造业越发达,经济越发达。但是远离上海地区,他实际上发展的并不是非常好,比如说我们以南京经济圈为例,在上一轮改革开放当中,他实际上并没有发展得很好,相反长三角的北翼发展得很好。如果说今后南京现代生产者服务非常发达,周边地区可以集聚起巨大的服务业,他的功能必然向周边辐射。这里提一个建议,城市功能的再造必须以发展现代生产者服务为主要目标和取向。
第六个建议,利用中国市场巨大优势,积极提倡国内有实力的制造企业进行现代生产者服务的逆向发包行为,主动吸收国外高级生产要素,通过技术学习不断消化吸收逐步掌握现代生产者服务业的竞争本领。利用中国制造业需求的磁场效应,积极吸引发达国家的高级生产者服务业的直接投资项目和外包业务,通过人才流动、技术溢出等途径,提高中国生产者服务业层次和水平。
第七个建议,要采取有利的政策,特别是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来发展现代生产者服务。现在我们中国的会计政策制度是不利于现代生产者服务的。时间的关系我就讲到这里,有兴趣的同志可以和我进行交流,谢谢大家!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