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电视台和上海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2010年电视剧编剧年会”,10月17日在上海正式拉开帷幕。上午先期举行的编剧论坛上,与会代表们踊跃发言,为中国电视剧编剧事业的繁荣发展建言献策。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振武出席年会并致辞。
杨振武表示,我国是一个电视剧生产大国,电视剧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重要文艺样式,影视创作是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重要方面,这次中央电视台和上海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编剧年会,就是为了积极贯彻落实中宣部和国家广电总局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影视创作会议精神,关注时代,关注现实,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影视创作。杨振武代表上海市委宣传部欢迎全国更多的编剧和影视工作者参与上海的影视创作,推动上海的文化建设,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与发展再作新贡献。
中宣部文艺局影视处、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艺术局、中央电视台、上海文广局、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等有关人员以及高满堂、王海、朱苏进、林和平、六六等数十位国内名编剧出席了论坛。
众多国内名编剧10月17日云集申城,在“2010电视剧编剧年会”上畅所欲言。除了呼吁“尽快建立编剧协会”以及“百花奖评选应早日恢复‘编剧’奖”外,一些编剧则向同行发出倡议,希望业界能常常展开自我检视,审视自己的创作脚步是否“赶上了灵魂”。
不在乎排名在乎尊重
“相对于文学剧本,中国编剧在行业中的弱势地位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海报上往往是主演、导演,没有编剧。《三国演义》电视剧中,罗贯中的‘出场’顺序是排在第16位。”部队作家周振天表示,中国影视产业近年来对剧本的重视已经提高到一个史无前例的状态。但影视界对编剧的尊重还没有达到符合艺术规律的地步。“我们不在乎排名在第一还是第二,在乎的是对原创的尊重。在电视剧创作链条上,‘中国创造’就是文学剧本的创作。一部电视剧文学价值含量也取决于剧作者的想象力。尊重原创,弘扬原创精神,给原创剧本和原创编剧应有的鼓励和支持,不仅仅是回归电视艺术的规律,更是电视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与会编剧们指出,当前中国影视界存有“强行克隆”的现象,不少编剧都曾有过相似遭遇。“你把剧本给某某公司,大老板也看了,也不给你回音。过两天克隆的来了,内容完全一样,都没有时间打官司。”在大家看来,这种行为与市场上的“强行搭卖”别无二致,编剧的“原创”权益得不到保障。
对此,剧作家高满堂表示:“演员有演员协会,导演有导演协会,也是时候搞一个中国电视剧编剧协会了。多少年没搞起来,应该搞起来了,我们都愿意入会。”剧作家王丽萍对此也完全赞同,认为:“一些年轻编剧刚刚有一个非常鲜活的创意就很可能被一些影视公司买走,后者甚至不去理睬他们的著作权和感受。如果有一个编剧协会的话,就可以在更多的权益、著作法,包括知识产权上提供更多的保护,保障编剧的正当利益。”
呼吁“百花”恢复编剧奖
第30届中国电影百花奖日前在江苏江阴举行,拉开帷幕之前,该奖已遭到数位编剧联名公开信的“炮轰”,认为百花奖设了导演奖、演员奖等,为何独独空缺编剧奖?昨天的编剧年会上,剧作家王兴东、汪海林等再次呼吁百花奖应尽早恢复设立编剧奖。
在汪海林看来:“‘最佳编剧奖’在电影奖中的缺席,对编剧在影视行业地位和影响力的伤害是不言而喻的。在综合性评奖中,有导演有演员,有视觉效果,却没有编剧,这是有意无意在公众视野里抹去编剧的痕迹。在评奖活动中被遗忘,可以说那是虚名,不用在乎,但事实上你可能也一并在字幕署名上被遗忘,在利益分配上被遗忘。”
王兴东认为:“百花奖没有理由不恢复编剧奖。1962年第一届百花奖的最佳编剧奖授予了夏衍、水华,获奖剧作是《革命家庭》,第二届最佳编剧奖授予李的《李双双》。之后百花奖多年中断并于1980年恢复,但‘百花奖’一度缩减到仅剩观众票选的最佳男演员和最佳女演员两个奖项。
近年,包括导演奖、演员奖等在内的‘百花奖’各奖项陆续恢复,但编剧奖却一直没恢复。事实上,剧本才是一剧之本,剧作使导演有了工作,剧本使演员有了角色,剧目使投资者有了投资的效益,可以说,编剧才是这个行业的第一生产力。”
不要让市场淹没道义
在中国电视剧急剧发展的同时,编剧们指出,每一个从业人员都应反思自己的创作“有没有魂不附体的现象”,编剧更应首先展开自我审视。
在编剧界已“奋战”20年的赵冬苓直言:“我不把自己看成是娱乐界人士,我希望自己是一个知识分子,在商品社会上保持知识分子的姿态。虽然做的是娱乐产品,但是我不想纯粹地娱乐观众,希望传达出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
周振天认为:“拿稿酬、应对制片商之前,更应明确我们的道义和责任是什么?就是为千百万电视观众娱乐服务,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乃至人类精华,还有真实反映人民大众的追求。作品在上星台播出,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一千多万人。我们应当持有一种起码的职业操守,不能拿出的似乎是视觉盛宴,但化验的结果却显示有三聚氰胺或者苏丹红。浮躁制作一两部无所谓,但如果形成一种风气和态势的时候,就影响中国电视剧整个走向。”
剧作家彭三源指出,电视剧已慢慢取代了过去的文学对于人心的教化作用,在这种前提下,影视剧产业的每个从业人员都要重新思考“我们在做什么”。“不要让市场的迷魂汤淹没了我们整个行业应该担当的社会道义与责任。这也是我一贯在创作中坚持积极、温暖、向上、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和人文理想的动力。电视剧在哲学意义上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走向和人文情怀的建立,能够有所贡献。我们不能不承认,由于历史原因,人心的善和美是需要建立的,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积极努力,润物细无声做这样长期的工作。”
来源地址: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de2314/node2315/node4411/userobject21ai450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