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服务业>  正文

玉龙县“十一五”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老君山景区保护发展规划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9/19/2010 11:01:00

  一、“十五”回顾与总结

  (一)“十五”计划执行情况

  1、成立专业机构,完善职能建设

  1997年12月,成立老君山旅游开发筹备领导小组,做好景区资源调查和旅游开发起步筹备工作。

  1999年9月,成立“丽江县‘三江并流’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办公室”,负责做好申报遗产相关工作。

  2001年3月,成立隶属于县人民政府的副处级事业单位“三江并流区丽江老君山保护管理委员会”,负责老君山景区的资源保护、项目立项、规划建设、用地、治安消防、卫生防疫、劳动用工、旅游行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2001年5月,成立隶属于老君山管委会的“丽江三江并流区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主要承担老君山景区的旅游开发工作。

  通过成立专门机构,逐步完善工作职能,使景区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建设步入规范化、专业化。

  2、规划先行,加强规划编制工作

  1997年9月,完成《老君山景区开发总体规划》编制,同年12月通过省级专家组评审;

  1998年4月,省政府以云政复[1998]23号作了“原则同意丽江玉龙雪山风景名胜区老君山景区开发总体规划”的批复;  

  2001年至2002年,完成景区主要旅游地详细规划和旅游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及评审工作;

  2003年10月,对《“三江并流”风景区老君山景区总体规划》进行了修订,按照联合国有关遗产保护条约规定,调整、补充完善了景区规划内容,突出控制性,明确划定保护区,实行分级保护。2005年3月,省建设厅以云建景(2005)83号文件予以确认,同意实施调整后的规划内容。

  2003年12月,按照《云南省计委关于三江并流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老君山片区、梅里雪山景区建设项目建议书有关问题的复函》云计社会函(2003)140号文件精神,完成了《“三江并流”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老君山片区保护和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完成与可研报告相配套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制和评审工作,省环保局以云环审(2004)721号文件予以批复;2004年5月18日,省发改委在昆明主持召开专家评审会,评审通过了《可研报告》。

  总规、详规、可研报告等景区规划的不断完善,为实施项目加快景区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力地保证了景区保护和建设的程序化、合法化、规范化,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水平。

  3、加大投入,加快景区建设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黎明景区主干线中兴到黎明的游路建设,丽江到黎明景区已实现油路化。完成黎明景区内黎光游路、九十九龙潭景区游路、龙源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黎明游客服务中心、景区停车场、收费站、旅游公厕、景区景点标志牌、千龟山步行栈道等管理服务设施建设。

  扩大对外宣传。完成老君山形象广告片的制作,并在中央电视台、云南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上进行宣传。推出大型户外形象广告,举办“老君山杯”摄影大赛,在昆明成功举行摄影作品展,完成景区导游指南、景区和景点导游词的编写制作。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快招商引资工作,与中铁二局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框架协议。

  支持社区建设。与黎明乡政府共同举办定点导游培训班,出资培训了50 名当地少数民族景区导游,积极为黎明下村少地农民争取农转非指标,认真解决好景区保护开发过程中群众生产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充分调动基层保护资源积极性,齐抓共管,共同发展。

  通过不断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对外宣传,使景区接待能力和品牌形象得到极大提升,黎明景区已于2004年5月1日实现正式对外开放。

  4、严格管理,积极保护资源景观

  完善法规建设。为进一步加强景区内有形建筑建设,下发了《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君山景区内有形建设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玉龙黎明——老君山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区红色砂岩(红砂石)保护管理的通知》、《关于在三江并流老君山景区实行〈风景名胜区准营证〉制度的通知》等文件,同时认真做好《老君山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管理条例》的起草工作,已基本完成征求意见和修改工作。

  开展综合整治。协同黎明等乡镇及国土、城建、旅游等相关部门对景区进行综合执法,加大景区环境整治力度,集中力量对违章建筑、街容街貌等进行专项整治,搬迁了千龟山栈道入口处坟墓群,拆除了黎明收费站旁违章建筑物和红石街不协调户外广告;设立专门巡山管理队,加强对千龟山等重点资源的保护力度,对景区内采石进行定点定量开采规范管理;印制宣传资料,开办培训班等,认真宣传《云南省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条例》等法规条例,做好景区内人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群众环保意识,搞好景区资源及生态环境的保护管理工作。

  通过不断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对外宣传,使景区接待能力和品牌形象得到极大提升,游客接待数不断提高,到2005年8月接待游客近3万人次,经济收入150多万元,景区建设实现了起好步,开好局。

  (二)取得主要经验

  1、加快景区建设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只有提高对景区资源、特色、定位以及现代旅游业发展趋势的认识,才能理清思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2、加快景区建设必须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重点在规划上下功夫。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实施保护前提下的适度利用,才能做到保护资源和旅游开发的协调发展。

  3、加快景区建设必须搞好宣传促销。旅游包装是根本,旅游推介是关键,任何一个旅游景区都必须以促销为开路先锋。

  4、加快景区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好硬件和软件的关系。在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公路、服务设施等硬件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旅游环境、服务等软件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游客,留住游客,树立景区品牌形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景区建设涉及面广,敏感度高,招商引资变数大。

  2、环境整治难度大,受景区内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景区管理任务重,环境治理难度大。

  3、宣传教育和保护经费不足,由于景区刚对外开放收入少,经费不足,难以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和环境治理活动。

  4、人力资源缺乏,景区所属乡镇经济欠发达,人民群众生活贫困,劳动者素质低下,人力资源不足。

  5、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交通条件差,管理及服务设施滞后。

  二、“十一五”发展环境、趋势大的判断与预测

  (一)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随着“三江并流”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成功,老君山景区已升格成为世界级品牌,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做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相结合,实现保护资源和旅游开发协调发展,把景区独特的自然生态、民族文化展示出来,变自然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区域内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是景区建设的主要任务。“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内资源丰富,在生物多样性和地质多样性等方面有十分突出的全球意义,根据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的要求,遗产地在对遗产实施保护的同时,还肩负着向全人类展示遗产地的独特资源的责任。而展示遗产资源需要严格按遗产保护规定制定科学的规划,并根据规划和遗产地所在国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展示区域,明确展示内容、建设必要的服务、管理设施,从而为来访者提供有效展示条件与可能性。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内各类型资源都是经历漫长地质年代,长期变化发展而形成的,是不可再生资源。对遗产地资源的保护是遗产所在地的核心任务,是所在地政府与当地居民对全人类所肩负的重要责任。同时,遗产的发展是遗产保护的重要前提,是遗产地减少对遗产资源的过度使用,实现人类发展与环境协调,实现自然资源永续利用与永久保存的关键所在。

  坚持有针对性的开发式扶贫,充分研究西部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改善西部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具体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充分利用老君山地区丰富的自然、社会和人文资源,建设特色生态与文化展示路线,开展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把生态与文化展示培育成为支柱产业,是实现景区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最主要措施。

  (二)发展条件

  1、基础设施

  ①道路交通设施:老君山黎明景区距丽江市116公里,目前丽江到黎明已全面实现油路化。丽江到九十九龙潭景区公路已基本畅通,目前需对九河至群龙山庄的53公里路段进行改造。

  ②景区基础设施:黎明景区初步具备道路、电力、通讯、给水、环保等基础设施条件,具有较好的开发建设基础。九十九龙潭景区已具备初步游览条件。

  ③旅游服务设施:黎明景区已有游客服务中心、收费站、停车场、栈道等基础服务设施,九十九龙潭已由民营企业老君山旅游开发公司进行了群龙山庄、游览栈道等设施建设。

  2、社会经济条件

  ①社会人口:老君山辖区内有黎明乡、九河乡、石鼓镇、石头乡、鲁甸乡等五个乡镇共计8万人,分布有纳西、白族、傈僳族、普米族、藏族等少数民族。

  ②国民经济状况:老君山景区属滇西北地区少数民族聚集区,经济成分单一,人口素质较差,基础设施薄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玉龙县“十一五”重点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
 
 
三、“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1、规划指导思想 

  遵循“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按照县委政府提出的“旅游强县”的战略,先期实施景区保护管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重规划、强保护、兴建设、把景区生物多样性、地质多样性以及以傈僳族民族文化风情为主的民族文化多样性特色展示出来,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实现对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科学利用。

  2、规划原则

  保护第一的原则:景区规划根本目标是在资源充分有效保护前提下的合理利用,保护是一切规划和管理工作的前提。

  可操作性原则:在空间上制定分区规划,在分区层次上控制人类活动、设施建设和用地性质,能够依据分区规划的内容实施有效管理。

  社区参与原则:鼓励当地社区参与到景区保护与发展的各个方面。

  系统优化原则:正确定位各片区在整个区域的地位和作用,形成完善的游览线路和旅游产品,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环境、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统一。

  精品战略原则:以国际标准实施精品发展战略,将老君山发展成为中国一流的风景名胜区。

  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原则:立足现状、着眼未来,有计划地综合开发,既便于分期建设,又为远期发展留有一定的余地,以便适时调整充实。

  玉龙县“十一五”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老君山景区保护发展规划

  (二)发展思想和发展目标

  1、发展思路

  认真按照《世界遗产公约》等有关法规规定,全面实施“一二三五”发展战略,全力以赴,精心打造,切实做好景区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建设。一个目标:把老君山景区建设成为“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重点景区、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重点展示示范区、丽江旅游第二主战场。两大原则:坚持“统一规划、分级保护、点线结合、统筹发展”和“政府引导、企业开发、社区参与、市场运作”原则。三个整合:一是整合石鼓红色旅游资源。把石鼓作为发展老君山旅游的重要集散地,整合红色旅游和世界自然遗产地游览,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二是整合金沙江水电资源开发。借助金沙江水电开发,打造特色景区;三是整合三江并流地区区域旅游,立足搞好景区建设,逐步发展三江并流地区区域旅游,把老君山景区建成三江并流地区发展区域旅游的重要集散地。五项措施:一抓规划。加快控制性详规等规划的编制评审工作,切实完善景区规划;二建机制。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建立经营管理世界遗产资源的有效机制;三搞建设。加快整个景区交通、管理、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整个区域的道路交通系统,创造区域内的通达条件营造良好投资、创业、游览环境;四强保护。加快立法工作,实施环境综合整治,按基本建设程序严把项目审批,严格行业管理,规范行业行为;五创精品。充分利用丽江“旅游目的地”的区位优势,扩大对外宣传,树立“三江并流——丽江老君山”品牌形象,培育客源市场。

  2、发展目标

  资源保护目标:保护老君山生物多样性,地质多样性、民族文化多样性等资源。

  社会发展目标: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及社会物质条件,结合资源保护管理和旅游发展,提供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入,提高文化教育水平。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改善当地居民能源利用模式和生产模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使居民有效参与社区发展与保护。

  旅游发展目标:全面实施以生态旅游为主题,突出地质和民族文化两大特色,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推出完备的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实现分流来丽游客总量的三分之一,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旅游经济综合收入5亿元,形成丽江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旅游强县”的目标。

  (三)具体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拟投资10.314亿元,重点进行景区内部道路、景区供排水、景区配套输变工程、景区垃圾处理工程、景区紧急救援系统、环境综合治理、景区管理设施、景区公路建设、景点开发、农户搬迁、景区内公路和基础设施植被恢复和绿化、老君山各片控制性详细规划,接待服务设施等项目的建设。

  1、景区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项目由景区内部道路、景点支线、景区供排水、景区垃圾处理、输配电等组成,预计总投资29754 万元。其中:

  (1)旅游环线建设:全长 131公里。大羊场至利苴道路,全长38公里,其中18公里新建,20公里改扩建,以四级油路标准建设,总投资7400万元;九河至九十九龙潭道路,全长54公里,在原有土路基础上改建成四级油路,总投资8800万元;石鼓至利苴道路,全长39公里,在现有土路基础上改建成四级油路,总投资6600万元。预计总投资22800万元。

  (2)景区内部道路建设:建设黎明景区红石街到芦笙村游路8公里,黎明河滨步道10公里,预计总投资2296万元。

  (3)景区供排水建设: 在黎明建设日处理2000吨的净水厂及日处理1600立方的污水处理厂,总投资3150万元。

  (4)景区垃圾处理工程:在黎明建设一座日处理50吨的垃圾处理场及相关收运系统,预计投资950万元。

  (5)景区配套输变电工程建设:建设黎明35KV变电站,新建黎光至大羊场输配电线路,预计总投资558万元。

  2、景区管理设施建设

  项目由游客服务中心、景区紧急救护系统、保护管理设施组成,预计总投资5350 万元。其中:

  (1)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建设:扩建现有黎明游客服务中心及配套设施,建成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的高规格游客服务中心,预计投资2000万元。

  (2)紧急救护系统建设:完善黎明、石头卫生医疗设施及新建大羊场、金丝厂等野外紧急就医系统,预计总投资700万元。

  (3)保护管理设施建设:建设景区保护设施、景区标志牌、旅游厕所、景区管理所、数字老君山管理系统建设,预计总投资2650万元。

  3、生态环保项目

  项目农户搬迁、环境整治、植被恢复、专项保护等组成,预计总投资59210万元。其中:

  (1)核心区农户搬迁:对景区内影响景观和不利于自然遗产保护的黎明、黎光、大羊场、利苴、白崖寺等地共计320户近3690人进行逐步搬迁,预计投资35000万元。

  (2)环境整治:黎明红石街改造搬迁,黎明河谷、肯扎洛河、金丝厂废矿区、大羊场高山草甸环境综合治理,石鼓到金丝厂游路沿线村容整治等,项目投资4210万元。

  (3)植被恢复绿化:对景区内实施项目建设现场进行植被恢复和环境绿化,预计投资5000万元。

  (4)专项保护:对景区内滇金丝猴等珍稀动物、特殊地质地貌、原始森林、高山杜鹃、水源地、民族文化等进行专项保护,预计总投资15000万元。

  4、景点建设项目

  项目主要由一线天景点建设、黎明生态民俗村、索道等组成,总投资6000 万元。其中:

  (1)一线天景点建设:建设黎明一线天景点栈道及管理、服务,预计总投资500万元。

  (2)黎明民俗村:在黎明建设民俗展示、科普宣传、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民俗生态村、傈僳文化展演中心、傈僳文化民俗博物馆,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预计投资2000万元。

  (3)索道建设:建设黎明至游览千龟山观光索道,预计投资3500万元。

  (四)政策保障和措施

  1、争取旅游国债资金:加大旅游国债资金在景区开发建设上的投入是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的重要保证。老君山景区是“三江并流”世界遗产所确定的重点展示区域,及退耕还林、水保工程等重大环境质量工程中心地带,其开发建设将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重要的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因此,申请旅游国债资金的支持对整个滇西北地区旅游产业培育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旅游国债资金主要用于景区管理设施、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等建设项目。

  2、争取省级财政的专项资金支持:老君山景区旅游开发已被省政府滇西北旅游现场办公会列入“十一五”期间滇西北地区旅游开发建设重大旅游项目,按照会议精神,以“大项目带动大开发、促进大发展”的思路,进行项目包装,着力抓好景区道路、供排水、垃圾处理、旅游厕所、观光索道等为主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项目的报批工作,积极争取专项资金投入。

  3、吸引银行信贷资金投入:按资源保护和资源有尝利用原则,建立风景区收费制度,并以收费抵押为基础,建立民间资本和金融机构的介入机制,拓宽融资渠道。

  4、适当引进企业资金:通过转让“特许经营权”的运作方式,吸引专业企业的建设资金投入。



来源地址:http://lj.xxgk.yn.gov.cn/canton_model17/newsview.aspx?id=69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