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7月,中共武昌区委、武昌区人民政府把握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企业总部与生产基地在空间分离的趋势和总部经济的形成规律,在全面分析武昌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公司总部区,发展总部经济”的战略决策。几年来的发展实践,区域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竞争优势步伐加快,区域经济特色形成,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明显。2006年,武昌区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31.82亿元,区级财政收入9.72亿元,财税规模连续三年居武汉市中心城区第一。基于武昌发展的现实条件和未来发展趋势,2006年武昌区委、区政府提出了今后武昌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建设武汉江南金融商务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使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成为武昌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支柱产业。
一、中心城区功能转型催生总部经济发展
(一)武昌发展总部经济符合中心城区经济转型与发展趋势
武昌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具有科教集聚、文化厚重、生态良好和交通畅达的独特优势。“一五”、“二五”时期,武昌是国家重点投资的传统制造业基地,先后投资建设了武汉重型机床厂、武昌造船厂、武汉江南机车制造厂、武汉锅炉厂、武汉国棉二厂等一批设备制造、轻工纺织企业,初步形成了以机械、造船、纺织等行业为重点的产业格局,形成了以制造业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随着城市功能、结构调整,一批大型工业企业已经(或即将)从武汉中心城区外迁至郊区(如武汉重型机床厂、武汉江南机车制造厂、武汉锅炉厂等),城市空间得到拓展。如何选择一条适合武昌区情,最大限度发挥武昌资源禀赋的独特优势,推进城区经济结构转型的发展之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武昌区委、区政府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实践。2003年7月,武昌区委、区政府把握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企业总部与生产基地分离的趋势,提出了“建设武昌公司总部区、发展总部经济”的思路。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工作措施加速了总部区的建设,促进了总部经济的发展。2003年10月制定了《武昌公司总部区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和区域发展重点;2004年8月在武昌全区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了总部区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全面负责公司总部区建设,为总部区企业提供高效、快捷、周到的服务;2005年7月邀请总部经济专家举办“武昌公司总部区建设与总部经济发展专题报告会”,武昌区委中心学习小组和地区大企业中心学习小组开展“武昌总部经济发展”的联组学习研讨会,进一步统一了思想,不断探索武昌建设公司总部区、发展总部经济的基本思路和对策;2006年5月30号,武昌区人民政府、武汉市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湖北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举办了“发展武昌总部经济招商会暨中部崛起与总部经济发展战略·武昌论坛”,来自湖北省内外的198家企业、驻武汉办事机构代表,260余名客商以及武汉学术界专家、地产名流聚集武昌,畅谈总部经济发展;2005年、2006年武昌区委书记张光清两次出席“中国总部经济高层论坛”并在论坛做主题发言,武昌总部经济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知名度进一步提升,武昌成为投资的热点,企业来武昌考察、投资的逐年增多。
(二)武昌比较优势为总部经济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武昌地处武汉江南的中心区位,是湖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省会带来了经济发展的优势:随着湖北“1+8城市圈”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武汉的城市综合实力和集聚辐射能力将进一步提升,武汉作为华中地区的特大中心城市的优势将会更加显现。同时,周边城市企业的总部、研发中心、销售中心、售后服务中心与企业的加工制造基地在空间上分离的趋势和大企业总部向中心城市聚集也将进一步加快;中心城市和中小城市在职能分工上也会越来越明确。就武昌而言,作为湖北省行政、信息中心和武汉江南的金融商务中心,有利于吸引湖北省内大公司总部或分支机构在武昌集聚。
一是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优势。人民银行武汉分行、省银监局、省证监局和省保监局齐聚武昌,国家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中有三家在武昌设有区域性机构,湖北省工商银行、湖北省农业银行、华夏银行武汉分行、浦发银行武汉分行、兴业银行武汉分行、新华人寿保险湖北分公司等两百余家金融、证券、保险机构和近两千家投资、咨询、律师、会计事务所等服务企业在武昌汇集,为各类企业来武昌投资和发展提供了必要而完备的配套服务。
二是具有文化产业优势。武昌有中央传媒记者站72家,发行报纸19种,期刊117种,湖北省主要的传媒、出版企业都以武昌为基地。湖北日报报业集团、湖北广电集团、湖北经济电视台、知音杂志社、湖北体育彩票中心、湖北福利彩票中心等机构扎堆武昌,发展迅速。
三是企业总部存量上有优势。从2003年起,武昌着力打造公司总部区,华电集团、省电力公司、武汉铁路局等大型国有企业在武昌发展良好,中铁十一局、中建三局、湖北联谊集团、新华人寿保险湖北分公司、上海锦江之星华中分公司、湖北宝业集团等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先后将总部迁入武昌,法国阿尔斯通、联想集团、香港和记黄埔、香港华润置地、保利集团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集团也纷纷在武昌设立区域分支机构。
四是科技、教育优势。作为全国著名的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武汉大学、湖北大学等13所高等学府,中科院武汉分院、中国舰船研究中心、中南电力设计院、中南建筑设计院、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等48所高等级科研机构云集武昌;辖区内有23位“两院”院士、10万科教和技术人才,年产科研成果近千项;在电子、信息、软件、生物工程、激光应用、机电设备、新材料、建筑等领域的创新和设计能力已达到国际和国内一流水平,为各类企业在武昌的发展提供全方位、强有力的人才与技术支撑。
五是商贸娱乐业优势。在商业重镇武汉的版图上,武昌始终占据着江南中心的位置。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武汉将建设成为全国四大交通枢纽中心,这必将进一步提升武汉的区位优势。武昌辖区过百万人口,每年200多亿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流量的商务旅游人群,使武昌成为国内外商贸业巨头的必争之地,既有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百安居、易初莲花、屈臣氏等国际化商业巨头又有苏宁、华联、武商、中商、中百等本土商业领军企业。
二、总部经济引领武昌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
(一)壮大五大优势产业构筑总部经济发展特色
在推进总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武昌始终坚持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紧扣区情,扬长避短,突出优势,顺势而为,形成自我发展特色和竞争优势。通过深入调研、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武昌重点选择了体现城市服务功能、具有比较优势的金融产业、高新科技产业、文化传媒产业、中介咨询产业、商贸娱乐产业等五大现代服务业作为总部经济的产业支撑。发展金融业是考虑到人行武汉分行和部分商业银行省、市分行扎堆集聚武昌的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考虑到辖区内科研院校、大专院校集中的优势;发展文化传媒行业是考虑到全省文化资源主要集中在武昌的优势;发展中介咨询产业是考虑到近两千家中介咨询服务企业在武昌汇集;发展商贸娱乐产业是考虑到武昌人口密集、消费能力很强的优势。在选定五大产业后,武昌采取以龙头企业领跑、政府规划引导、对外大力宣传、相关政策支撑等举措进行扶持,有力地促进了以五大产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2006年,五大产业贡献的税收占全区税收比例达到54.2%。
(二)总部经济推动了武昌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
建设“武昌公司总部区、发展总部经济”战略实施以来,武昌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武昌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持续发展势头进一步增强。2004年第三产业完成99.97亿元,比上年增长12.4%;2005年第三产业完成119亿元,比上年增长19.04%,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59.39%;2006年第三产业完成146.3亿元,比上年增长20.33%,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64.19%。2007年1-6月,第三产业完成84.5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48%,占全区生产总值65.10%。发展总部经济,有效地推进武昌经济结构快速转型,经济形态开始向以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经济形态转变,经济发展进入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轨道。
三、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武汉江南金融商务中心的形成
长江、汉水在武汉交汇,形成汉口、汉阳和武昌三镇。根据特殊的区位条件、城市的总体规划和武昌现有的产业基础,2006年9月召开的武昌区十次党代会进一步将“建设武汉江南金融商务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使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成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支柱产业”确定为武昌的经济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提出,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总部经济”的内涵,为武昌总部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更高的目标。同时武昌总部经济的已有发展为该战略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完善基础,提升武汉江南金融商务中心的功能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中心城区经济发展中,尤其是在武昌成为武汉江南金融商务中心中具有龙头带动作用。实践证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到那里,经济就发展到那里,繁荣就出现在那里。近两年来,为了发展总部经济,加强城区的功能建设,武昌区把握发展机遇,加快建设速度。2005年完成基础建设投资7.68亿元,2006年完成投资10.6亿元,2007年1-5月已完成投资6.4亿元。大资金的投入,带来城市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先后新建扩建了10余条主次干道,完成了10余条道路的黑色化和环境综合整治,疏通了交通路网,加大了城区绿化、美化和亮化工程的建设力度,城市功能不断优化,城市环境面貌不断改善,城市整体形象不断提升。以洪山广场为中心,以中南路、中北路为主轴的武昌总部经济核心区环境更美,市容更显繁华。
(二)建设载体,巩固武汉江南金融商务中心的基础
近年来,围绕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大总部区地块的储备、策划、开发力度,武昌固定资产投资、重大项目和商务楼宇的建设呈现方兴未艾的良好局面。2005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67亿元(不含房地产),同比增长21.75%;2006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78亿元,同比增长28.7%;2007年1-7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33亿元,同比增长15.94%。积极安排落实建设项目。05年全区安排重大项目86项,完成投资65.08亿元。06年全区安排重大项目83完成投资74.93亿元。今年全区安排重大项目95项,计划投资92.03亿元,其中实施项目76项,年度计划完成投资91.95亿元。目前,76项实施项目中已开工59项,累计完成年度投资57.1亿元。其中,已完成投资在千万元以上的项目有49项,建成和基本建成的项目有现代大厦(北区)、洪广大酒店、武汉大学计算机大楼等15个。截至07年5月,武昌总部经济核心区内共有商务楼宇30栋,建筑面积过100万平方米。其中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商务楼宇24栋,总建筑面积约83万平方米,楼宇售、租率由05年的75%提高到现在的88%。在建的6栋楼宇,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还有保利文化广场、湖北现代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和岳家嘴希尔顿酒店等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的5栋商务楼宇已批待建。
(三)吸引企业,壮大武汉江南金融商务中心的主体
在基础设施和平台搭建的同时,武昌加大了战略的宣传力度,大力引进企业落户,不断提高招商质量,增加引进资金。05年实际利用外资为3065万美元,06年为4629万美元,07年上半年为5849万美元,05年实际引进内资为42.3亿元,06年为59.33亿元,07年上半年为44.95亿元。两年多内引进投资额在500-5000万元的重大项目达91项,5000万以上项目35项。截至目前,武昌总部经济核心区已集聚各类规模企业3300余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17家,国内500强企业及民营企业500强总部或区域总部25家。近年来,中铁十一局从襄樊迁至武昌;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之一的联谊集团从孝感迁至武昌;联想集团、神州数码、法国阿尔斯通在此设立华中区总部;美国百安居、沃尔玛,法国家乐富先后开店营业;华夏银行武汉分行、兴业银行武汉分行、浦发银行武汉分行等金融保险知名企业也纷至沓来。2007年,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的区域机构中建三局,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湖北分公司也先后入驻武昌;新华人寿保险公司湖北分公司、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湖北分公司即将迁入。
经过三年多的建设,武昌区总部经济发展初见成效,为企业总部构建了聚集平台,促进了武昌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并为武昌成为武汉江南金融商务中心打好基础,武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进一步得到提高,总部经济已成为武昌经济发展中最强大的引擎。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