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服务业>  正文

2009年上海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年报综述(3)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7/16/2010 13:10:02

  第四篇 2009年度高转项目企业数据分析

  基于2004~2009年高转项目承担企业2009年全年跟踪统计报表,本篇主要针对高转项目企业的整体情况、企业创新能力及总体状况进行了数据分析,包括高转项目企业的经济性质、总资产、总负债、经营业绩、认定、研发、知识产权、享受优惠政策等情况,总结了高转项目企业的主要特征以及转化能力状况。

  一、高转项目企业整体情况分析

  1、总体债务负担比去年有所减轻,民营企业和中小型企业是主体

  2009年有效跟踪的3781项高转项目的承担企业户数为2478家,注册资本合计达1092.8亿元。企业总资产4794.2亿元(2350家企业填报了资产),总负债2569.0亿元(2306家企业填报了负债)。总负债与总资产之比为53.6%,与2008年57.0%的比例相比,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有所改善。

  2463家企业填报了经济性质,其中,国有企业208家,占8.4%;三资企业290家,占11.8%;内资民营企业1965家,占79.8%。与2008年相比,国有企业的比例有所增加,三资企业的比例基本未变,内资民营企业的比例略有降低。

  根据国家大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高转项目企业中,大型企业237家,仅占企业总数的9.6%;中型企业873家,占35.2%;小型企业1368家,占企业总数的55.2%,可见,中小型企业是高转项目企业的主要力量,大型企业所占的比例很小。

  图4-1 高转项目企业规模情况

  2、高转项目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净利润显著增长

  2009年,高转项目企业实现总收入4707.7亿元,比2008年略降0.8%;净资产2557.8亿元,较上年增加13.3%;净利润328.6亿元,比2008年增加140%。

  图4-2 高转项目企业总体经营情况

  填报数据显示,2009年有1796家企业盈利,盈利总额349.4亿元;187家经营持平,12家企业未填报经营状况;483家高转项目企业亏损,共亏损20.7亿元。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亏损企业数量比2007年大幅增长,亏损总额更增加了524.9%。但是在2009年,高转项目企业迅速摆脱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亏损企业数量和亏损总额迅速减少,使企业的净利润显著增长。

  表4-1 高转项目企业近三年盈利分布变动

  

  年份

  2007

  2008

  2009

  盈利企业数(家)

  1740

  1782

  1796

  盈利总额(亿元)

  277.2

  254.9

  349.4

  持平及未填报企业数(家)

  296

  162

  199

  亏损企业数(家)

  442

  534

  483

  亏损总额(亿元)

  18.9

  118.1

  20.7

  3、高转项目企业是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中的重要力量

  企业填报的数据显示,有1015家高转项目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占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40.6%;国家级创新型企业31家。这些高转项目承担企业在技术创新研发、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方面表现较佳,具有较好的持续发展能力。

  在高转项目企业中,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8家,占上海市国家重点实验室总数的21.6%;国家工程实验室5家,占上海市国家工程实验室总数的71.4%;上海市工程实验室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8家,占上海市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总数的47.4%;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6家,占上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总数的37.7%;区级企业技术中心133家;博士后流动站26家。企业研发机构集聚的创新资源包括科技人才和设备等,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基础条件,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与2008年相比,更多的高转项目企业拥有研发机构,也从侧面反映企业注重创新,整体研发实力进一步增强。

  属于孵化器或科技园区的高转项目企业有247家,占高转项目企业总数的10.0%。其中,有56家企业属于张江高科技园区,有22家企业属于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14家企业属于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

  4、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高转项目企业2009年度总研发投入为166.5亿元(2099家企业填报),比2008年度133.1亿元的总研发投入增加了25.1%;总研发投入占总销售收入比重为3.5%,这一比例比2008年提高了0.96个百分点。

  396家高转项目企业开展了产学研合作,占有效跟踪企业数量的16.0%。其中,391家企业与64所高校合作,73家企业与63所科研院所合作。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和东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中科院及下属研究所成为高转项目企业的主要合作伙伴。

  高转项目企业拥有的专利总数为18335件,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5864件,占32.0%;实用新型专利12471件,占68.0%。2009年新增专利4738件,占高转项目企业拥有的专利总数的25.8%。新增专利中,已授权发明专利1566件,实用新型专利3172件。

  636家高转项目企业拥有4844项软件著作权,2009年新增1375项软件著作权。43家高转项目企业拥有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总数314项,2009年新增108项。21家高转项目企业拥有31项植物新品种权,2009年新增21项。

  表4-2 高转项目企业知识产权状况

  

  知识产权

  总数(项)

  所属企业(家)

  2009年新增(项)

  新增占比

  专利

18335

1775

4738

25.8%

已授权发明专利

5864

1271

1566

26.7%

  实用新型专利

12471

1329

3172

25.4%

  软件著作权

4844

636

1375

28.4%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314

43

108

34.4%

  植物新品种权

31

21

21

67.7%

 
  在填报商标的2466家高转项目企业中,共有341家企业获得了驰名或著名商标,占企业总数的13.8%。其中,根据企业在本次跟踪统计中的填报情况,共91家企业获得驰名商标(国家级),250家企业获得过著名商标(省部级)。

  5、科技成果以自主研发为主,自筹资金为主要资金来源

  如表4-3所示,3773项高转项目填报了科技成果来源,3307项为自主研发项目,305项为合作研发项目,161项为技术引进项目。合作研发项目中,278项科技成果来自国内,27项来自国外。技术引进项目中,100项来自国内,61项来自国外。高转项目的科技成果以自主研发为主,合作研发和技术引进为辅;且合作或引进技术的来源主要是国内。

  表4-3 高转项目科技成果来源

  

  科技成果来源

  项目数量(项)

  项目数量占比

  自主研发

3307

87.46%

  合作研发

305

8.07%

  合作伙伴为国内机构

278

  合作伙伴为国外机构

27

  技术引进

161

4.26%

  引进技术来自国内

100

  引进技术来自国外

61

  未填报

8

0.21%

 
  3781项高转项目中,3591项约占95.0%的高转项目资金来源于自筹资金,268项获得了银行贷款担保,19项获得了创业风险资金的支持,195项获得了创新基金、各种专项资金、政府补助、上级借款、个人借款等多种形式的其他资金支持。由此可见,自筹资金是高转项目的主要资金来源,银行贷款担保和政府项目资金也是高转项目获得资金的重要来源,而创业风险资金对高转项目的支持力度较弱。

  图4-3 高转项目资金来源

  在获得银行贷款担保的197家企业中,192家企业填报了经济性质,其中,国有企业11家,三资企业9家,内资民营企业172家。在获得银行贷款担保的268项高转项目中,新材料77项、先进制造61项、电子信息51项、生物医药28项,共占80.97%。在获得创业风险资金的16家企业中,12家企业填报了经济性质,其中,国有企业2家,三资企业1家,内资民营企业9家。在获得创业风险资金的19个高转项目中,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和新材料领域共计有15项,共占78.95%。可见,从企业性质来看,内资民营企业是获得银行贷款担保和风险资金的主体;从项目所属的技术领域来看,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这四大领域中的项目获得银行贷款担保和创业风险资金的支持更多。

  市高转中心帮助融资的企业数占获得银行贷款企业总数的13.2%,服务的创业风险投资企业数占获得创业风险投资的企业总数的43.75%。这些数字表明,市高转中心的资金服务是有效的。

  6、享受多种优惠政策,在资金、人才方面获得支持

  2008年度有近2000家企业享受到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税前加计扣除总额超过120亿元。但跟踪统计数据显示,仅有492家企业填报享受了研发费用加计抵扣政策,占比较小,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但至少说明了两个情况:一是高转项目企业并不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享受的主力军,因为高转项目企业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而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采用带征税方式,不属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支持的对象。二是市高转中心的政策服务已经远远超出了高转项目企业的范畴,是面向全社会的企业提供政策服务。

  此外,填报数据显示,129家高转项目企业享受了人才引进政策,引进人才345人;76家企业享受了职称评审政策,通过高转项目申请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评审的人数共计267人。

  7、高转项目企业获得上市发展

  根据高转中心统计数据显示,高转项目企业中累计有35家企业成为国内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其中在2009年有效跟踪29家,共计121个高转项目,实现销售额50.54亿元,利润15.45亿元,出口创汇68万美元,上缴税收121万元。其中,上海神开石油化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为2009年新上市公司,上海凯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为2010年新上市公司,上述8家新上市公司中:上海佳豪船舶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凯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安诺其纺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华平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5家企业成为创业板上市公司。

  分析5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其中3家企业的高转项目销售收入在企业2009年总收入的占比明显:上海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41.0%,上海华平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76.0%,上海凯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达到了99.0%。

  二、高转项目企业创新能力分析

  对高转项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考察主要从创新绩效、创新资源和创新持续性三个方面进行,涉及知识产权拥有率、人均创利、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企业/产品认证、研发支撑体系和创新激励机制等内容。

  1、普遍重视获取知识产权

  跟踪统计数据显示,高转项目企业共拥有23524件知识产权(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和植物新品种),2009年企业技术人员总数11万人,平均每技术人员拥有知识产权为0.2件。在2478家高转项目企业中,每技术人员拥有知识产权超过0.2件的企业有1135家,占企业总数的45.8%。

  2、人均创利能力差别较大

  2009年,高转项目企业净利润总计328.6亿元,职工总数41.9万人,平均每名职工创造利润7.85万元。有377家高转项目企业人均创利超过平均值,占企业总数的15.6%。考察这377家高转项目企业在各区县的分布情况,闵行、浦东和南汇依次拥有较多的人均创利能力强的企业数量。

  3、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总体较高

  2009年度,高转项目企业总研发投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重为3.5%,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3.5%这一平均水平的高转项目企业有1655家,占高转项目企业总数的66.8%。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实施办法[沪科合(2008)第025号]对于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不同企业提出了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不低于3%、4%或6%的要求,统计数据显示,71.2%的高转项目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大于3%,63.8%的高转项目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大于4%,47.7%的高转项目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6%。

  表4-4 高转项目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投入/销售收入)

  高转项目企业数量(占比)

  >3%

  1765家(71.2%)

  >3.5%

  1655家(66.8%)

  >4%

  1581家(63.8%)

  >6%

  1181家(47.7%)

  4、大多数企业取得ISO质量体系认证

  共有2418家高转项目企业获得了ISO质量体系认证,约占企业总数的98.0%。在91家获得驰名商标(国家级)的企业中,89家企业取得ISO质量体系认证,38家企业取得国外产品认证,2家企业取得国内行业认证;在250家获得著名商标(省部级)企业中,244家取得ISO质量体系认证,111家企业取得国外产品认证,5家企业取得国内外行业认证;在没有填报或者填报没有获得驰名、著名商标认定的2137家企业中,2085家企业取得ISO质量体系认证,1186家企业取得国外产品认证,39家企业取得国内外行业认证。

  表4-5 高转项目企业获得商标和认证情况

  

  ISO质量体系认证

  国外产品认证

  国内外行业认证

  驰名商标(国家级)

  89家企业

  38家企业

  2家企业

  著名商标(省部级)

  244家企业

  111家企业

  5家企业

  

  2073家企业

  1174家企业

  39家企业

  5、研发支撑体系建设有待加强

  高转项目企业的研发支撑体系包括企业享受优惠政策、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和产学研合作机制三个方面。从企业填报数据看,611家高转项目企业享受了研发费用加计抵扣政策、人才引进政策或职称评审政策;271家高转项目企业建立了各种类型的研发机构,包括各种级别的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博士后流动站;396家高转项目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了产学研合作。其中,55家企业既享受了优惠政策,又建立了研发机构,同时开展了产学研合作;233家企业只涉及其中的两个方面;651家企业只涉及其中的一个方面。

  由于部分企业未填报享受政策情况,统计结果显示,1539家高转项目企业未涉及研发支撑体系中的任何方面,占企业总数的62.1%。这些企业需要通过加强内部研发、与外部的交流合作,以及获得资金、人才政策支持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表4-6 高转项目企业研发支撑体系情况

  

  三项全有

  三项有二

  三项有一

  三项全无

  ①享受优惠政策

  ②企业研发机构

  ③产学研合作机制

  55家企业

  233家企业

  651家企业

  1539家企业

  6、注重管理制度建设,采取各种创新激励机制

  有效跟踪的2478家高转项目企业都采用了“奖金福利”、“薪酬”、“技术奖励与分成”、“奖励股权”、“技术折股”、“股权出售”等不同形式的创新激励机制。其中,“奖金福利”和“薪酬”是最为企业普遍采用的激励方式。

  为推进创新方法的普及,市高转中心举办了“创新精益六西格玛”系列培训和“企业创新与项目管理”系列培训,每个月举办“创新论坛”,并应10家企业的要求帮助企业开展企业内训。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为企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输送“知识”,帮助其提高自身成果转化能力。

  三、高转项目企业总体状况分析

  1、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具有较强转化能力,小型企业、民营企业的转化能力相对最弱

  在有效跟踪的3781项高转项目中,有2060家企业共3021项高转项目实现了销售,实现销售的高转项目占有效跟踪项目的79.9%。

  从企业规模看,高转项目企业中的237家大型企业共有512项高转项目,其中437项实现了产品销售,占比为85.5%;873家中型企业共有1511项高转项目,其中1263项实现了产品销售,占比为83.6%;1368家小型企业共有1758项高转项目,其中1320项实现了产品销售,占比为75.1%。从实现销售的高转项目比例来看,大型企业具有比较强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能力,中型企业的高新技术转化能力次之,而小型企业的转化能力相对最弱。

  表4-7 不同规模企业的高转项目实现销售情况

  

  企业规模

高转项目数量

实现销售的项目数量(占比)

  大型企业

  512项

  438项(85.5%)

  中型企业

  1511项

  1263项(83.6%)

  小型企业

  1758项

  1320项(75.1%)

  从企业类型看,208家国有企业共有351项高转项目,其中291项实现了产品销售,占比为82.9%;290家三资企业共有472项高转项目,其中391项实现了产品销售,占比为82.8%;1965家内资民营企业共有2939项高转项目,其中2325项实现了产品销售,占比为79.1%。从实现销售的高转项目比例来看,国有企业的高新技术转化能力最强,三资企业略次之,而内资民营企业总体转化能力相对弱些。

  表4-8 不同类型企业的高转项目实现销售情况

  

  企业类型

高转项目数量

实现销售的项目数量(占比)

  国有企业

  351项

  291项(82.9%)

  三资企业

  472项

  391项(82.8%)

  内资民营企业

  2939项

  2325项(79.1%)

  2、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设立研发机构”、“获得驰名或著名商标”对高转项目的转化有显著影响

  利用SPSS软件分析高转项目的销售与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设立研发机构”、“属于科技园区/孵化器”以及“获得驰名或著名商标”等性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如表4-9所示。

  表4-9 企业性质与高转项目实现销售情况的相关性

  

  企业性质

高转项目实现销售情况

相关性

  相关系数

  显著性概率

样本数

  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0.124

  0.000(**)

  3781

  显著相关

  开展产学研合作

  0.062

  0.000(**)

  3781

  显著相关

  设立研发机构

  0.055

  0.003(**)

  3781

  显著相关

  获得驰名或著名商标

  0.048

  0.001(**)

  3781

  显著相关

  属于科技园区/孵化器

  0.003

  0.851

  3781

  不相关

  **. 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概率水平为0.01

  从表中可以看出,高转项目的“销售”与高转项目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设立研发机构”、“获得驰名或著名商标”四项的显著性概率值Sig<0.01,并且有显著性相关的标识,说明高转项目的“销售”与高转项目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设立研发机构”、“获得驰名或著名商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且与“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性最高;而高转项目的“销售”与高转项目企业是否“属于科技园区/孵化器”没有关系。

  第五篇 上海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实施效果分析

  从2009年跟踪统计数据分析的情况反映了高转项目的成果转化效果,但还有一些隐性效果无法单从数字上显示出来。本篇主要从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效果、高转项目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效果和高转项目带动产业发展的效果三方面来讨论高转项目的实施情况。

  一、高转项目有助于企业获得政策支持

  1998年开始实施的上海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就是从财政、金融、人才等多个方面对通过“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的科技成果转化予以扶持。

  1、财政扶持政策的作用

  为支持各类企业实施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促进其做大做强,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主要从财政专项扶持资金和贷款贴息两个方面对经认定的高转项目的转化予以扶持,而且都属于后补助性质。

  财政专项资金的扶持力度根据高转项目的转化绩效和技术创新水平而定,高转项目转化得越好、创新性越强、技术水平越高,可获得的扶持金额越大,扶持的期限也越长,因而具有比较强的激励作用,政策的激励效应比较显著。贷款贴息根据企业制订的转化计划,向商业银行贷款,并用于高转项目的转化,在还贷以后,可向财政部门申请贴息。贴息额与贴息率有关,也与贷款额有关,而贴息率根据高转项目的技术创新性核定,如果创新性达不到规定的要求,还享受不到贴息。因此,贷款贴息也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鼓励企业转化创新性强、技术水平高的高转项目。

  2、融资扶持的作用

  资金缺乏是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所在。由于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高,尽管创业投资能够承担一定的投资风险,但创业投资对投资高转项目持比较慎重的态度。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从两个方面鼓励创业投资投向高转项目:一是对主要投资于成果转化项目的创业投资公司、投资管理公司管理投资于高转项目所取得的收益给予财政专项资金扶持;二是设立创业投资风险补偿金,对因投资高转项目而发生的投资损失给予一定比例的救助。这些有助于创业投资机构投向具有一定风险的高转项目。另外,对企业和科技人员投资高转项目的转化也给予财政专项资金扶持,以激励社会资金投向高转项目。

  3、人才激励政策的作用

  人才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为促进企业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从人才激励、人才流动、人才评价和人才开发四个方面,支持企业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稳定人才。

  科技成果转化的未来收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收益的大小与科技人员的主观努力密切相关,科技人员如果能够预见到,其收益与其努力挂钩的话,就会非常投入地参与到科技成果转化中去,成果转化的收益就会显著提高。针对民营企业、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人员的职称评审难的问题,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设立了专门负责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对成果转化业绩突出的可以破格评审。许多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人员,特别是民营企业的科技人员,获得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这种做法激励了科技人员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另外,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还设立了上海人才发展资金,对优秀的人才予以资助。鼓励企业设立技术主管、信息主管岗位,促进企业完善技术管理。

  除以上政策以外,还有许多其他政策。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主要特点不是多项政策的简单相加,而是每一项政策都针对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某个具体问题设计出来,而且每一项政策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它们不是独立地发挥作用,而且共同发挥作用,具有政策的整体效果。因而比任何一项单一的政策更有效、更科学。

  4、政策落实及其效果分析

  再好的政策,如果落实不到位,部是空谈。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尽管涉及面比较广,但基本上都能得到有效落实。

  作为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执行部门,上海市高转中心依托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联合设立的科技成果转化“一门式服务窗口”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该窗口主要有两项服务功能:一是受理有关政策申请,目前主要受理贷款贴息、人才引进、人才引进居住证、职称申报等政策申请。2009年受理贷款贴息79笔、人才引进申请113人、人才引进居住证申请28人、职称申报504人次。二是提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知识产权等政策咨询服务,2009年接待政策咨询4508人次。

  科技成果转化“一门式服务窗口”起到了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提高了政策的知晓度。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通过这个窗口,直接面向企业解读政策,减少了政府与企业之间沟通的环节,提高政策沟通的效率,政策的知晓度不断提高。二是提高了企业享受政策的便捷性。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指定专人,每周一、四上午在“一门式服务窗口”上班,直接接待企业的政策咨询或受理企业的政策申请,企业到窗口来可以“一站式”咨询并申请有关财政、人才等方面的政策,既节省了时问,也提高了企业享受政策的便捷性。三是提高了政策的兑现率。政府与企业面对面沟通,对企业是否可以享受政策、如何享受政策等问题提供咨询辅导,只要符合政策条件的,都能享受到政策的扶持。因此,科技成果转化政策颁布实施以来,各项政策基本上得到了有效的落实。

  仅仅依靠“一门式服务窗口”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还是远远不够的。在2009年3月,上海高转中心根据上海市科技两委“助企业、促创新、渡难关”行动制定并实施了“高新技术成果加速转化”行动计划,推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服务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帮助企业度过金融危机,是许多企业从中受益。

  从统计数据可知,大多数高转项目企业享受了成果转化政策的支持。企业享受到的这些优惠政策,为企业的后续发展与自主创新提供了一定的支撑作用,也激发了企业开展自主研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高转项目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2009年,高转项目企业迅速摆脱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亏损企业数量和亏损总额迅速减少,企业净利润显著增长。这些发展的背后离不开高转项目的影响。

  1、促进企业完善创新管理

  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政策的引导和促进下,企业通过撰写“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申请书”等申报材料,获得了对科学管理的深入认识,促进企业完善科研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管理等。

  例如,某大型集团公司创建了个性化、高效率的工作模式,组成高转团队协作工作小组,从项目挖掘、高转项目认定申报、产品销售、政策落实等每一步部有相关责任人把关落实。公司主要领导亲自过问高转项目认定,凡通过认定的高转项目,都要报告公司主要领导,并重点予以组织推动。对获得财政专项资金资助的高转项目,其完成人可以获得最高30万元的奖励,因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更高,都非常投入地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一旦取得研发成果,科技人员就会非常主动地撰写认定申请书、组织申报材料。由于形成了高转项目认定申报、政策落实的有效机制,技术成果不断涌现,技术创新水平越来越高。

  正是在申报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和政府各类鼓励、支持科技创新计划中,发现了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理清了企业发展的思路,强化了相关管理,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

  2、提高企业社会知名度

  认定是由某种机构利用其公权力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对是否符合规定的条件作出判断的行为;认定是否获得认可及其认可程度,取决于该机构的社会影响力。而高转项目认定,是根据《上海市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作出决定、按照上海市科委制定的《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程序》所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并由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办公室(依托上海市科委)作出审批的行为,因而具有较高的公信力。也就是说,凡是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的产品(服务),都是根据《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程序》规定的程序作出的、符合该程序规定的条件的;政府以其公信力对高转项目作出认定,就是对高转项目作出评价并形成结论。其评价结论减少了以高新技术成果研制的产品(服务)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为其“证明真身”。

  在2008年至2009年的金融危机中,尽管同行业内多数公司相继关门歇业,但某建筑材料公司不仅没受影响,其销售额反而增长了20%以上。其创新产品在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后,凭借这张“身份证明”,该公司在参与投标时可获得2分的加分,因而在投标活动中显示出了较为显著的竞争优势。

  正是由于政府不同形式和程度上的认可,在赢得重大项目招投标、提升无形资产价值、获得新的资金注入、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提高销售收入、扩大市场份额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帮助。

  3、促进企业开拓市场

  高转项目认定和政策扶持不是目的,而是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手段,其目的是将上海的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目标是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实现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但要实现这些目标,仅靠高转项目认定、兑现扶持政策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对高转项目转化的服务。上海市高转中心成立伊始,为推进已认定的高转项目的实施转化,为高转项目提供融资、创业投资、展览展示、产品推广、对外交流、创新培训等一系列服务。有时这些服务只是锦上添花,有时却是雪中送炭,可能为项目带来根本性的改变。上海市高转中心的服务,实际上为高转项目提供了发展机会。

  例如,为缓解成果转化融资矛盾,上海高转中心分别与浦东发展银行上海分行、上海银行浦东分行等4家银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获得综合贷款授信额度20亿元人民币。2009年有79家企业向上海高转中心提交了贷款需求,其中26家企业获得银行贷款1.8亿。又例如,为帮助高转项目拓展国内外市场,共组织5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77个高转项目分别参加了西洽会、昆交会、兰洽会、西博会、高交会、东盟博览会、埃及展等展会,达成合作意向155个,意向金额为2.95亿元。其中,仅埃及“中国科技与创新技术及产品展览会”就达成合作意向50项,合作金额达1.7亿元。参展对高转项目拓展国内外市场的效应初步显现,企业参展的热情也较高。

  以上各项服务,为高转项目的转化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会。一些善于抓住机会的企业,以较小的代价,获得较大的机会,取得了成功。

  4、推动科技企业上市发展

  科技企业上市标志着成果转化成功。对处于初创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高转项目的支持无疑是“雪中送炭”,在成功跨越“死亡谷”的同时,还获得了超常规的发展。一批企业,如上海置信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复旦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威尔泰工业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海得控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神开石油化工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等在成果转化成功后实现了上市。为提高成果转化的成功率,2009年,上海高转中心依托上海证券交易所及深证证券交易所上海中心等,联合多家专业服务机构组成的改制上市服务团队,先后对21家企业进行专题性上市咨询辅导,帮助6家企业解决了股权交易、外汇申请、股份制设立等问题。为缓解成果转化融资矛盾、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市高转中心通过深化银企合作、帮助企业获得风险投资、辅导企业改制上市融资等方式加强高转项目企业的资金服务。从2009年开始实施“高新技术成果加速转化”行动计划之后,有26家企业获得银行贷款1.8亿;召开各类项目洽谈对接会19场次,收集高质量融资项目84个,帮助7家科技企业获得8家投资机构注资近7亿元;为金盾消防、丰科生物、洁润丝等4家拟上市企业解决流动资金贷款6500万元,帮助晨路信息、农乐生物4家拟上市企业获得股权基金投资2.7亿元。通过辅导科技企业改制上市服务增强了企业上市的意识,加快了上市进程。至2009年,哺育出如网宿科技、佳豪船舶、普利特、神开等一批创新行业龙头企业,为推动这些成果转化项目单位的成功上市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5、不同规模类型企业的成果转化效果分析

  高转项目实施的主体是企业。实际上,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与企业经营规模和所有制性质密切相关。

  (1)中小民营企业通过成果转化发展壮大

  在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已成为数量最多、比例最大的企业群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以年均9%的速度增长,而民营经济年均增速达20%以上,目前民营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超过50%。在跟踪统计的上海高转项目企业中,民营性质的企业共有1965家,占总数的79.78%,达到了非常高的比例。因此,民营企业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占有重要地位。推动民营企业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于从根本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综合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然而,有不少制约因素阻碍了民营企业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如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缺乏,科技创新投入不足,对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开发重视不够,没有真正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等。在众多扶持中小民营企业的政策中,上海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帮助这些民营企业解决了实际的问题。

  例如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高性能改性塑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民营科技型企业。自2001年起,该公司就通过了第一项成果转化项目认定,至2007年底,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已申请专利175件,其中发明专利78件,已有7项产品通过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果转化项目占公司产品销售总额的71%,产业化效果明显。同时,公司享受到“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中的多项支持,如第八条“财政专项资金对其专项研发给予扶持”,大力支持公司加快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第十三条“自行决定其职工的工资发放水平,并可全额列支成本。”降低了公司工资总额的资金使用成本,并有条件更好的引进和激励杰出员工;第十六条“人才引进”以及十七条“上海人才发展资金资助”也均在公司得到落实。

  公司在成果转化项目上还相继获得“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百佳项目企业”、“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自主创新十强项目”等殊荣,跻身“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上海市百强私营企业”、“上海市民营科技企业100强”前列。

  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认定项目的企业中,类似该公司的中小民营企业不止一家。可以看出,通过高转项目的扶持及一系列政策享受,可以有效帮助这些企业从初创孵化到发展壮大。

  (2)国有企业通过成果转化提升创新能力

  国有企业作为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中也处于核心地位。在高转项目认定企业中,国有企业也占有一定比例。但部分国有企业规模大,暴露出了对高新技术反应慢,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低等问题。然而,在成果转化政策和高转项目的推动下,某些国有企业逐渐找到了提升企业技术管理水平的契机,走出了一条新的自主创新之路。

  上海涂料有限公司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国有涂料企业。近几年,公司拥有“全水性多彩内、外墙弹性涂料”、“S43-31脂肪族聚氨酯可复涂面漆”、“CH-1型高速耐候预涂卷材涂料”等多个成果转化项目,项目累计实现产量近9.8万吨,销售收入近18亿,共享受财政专项扶持资金279.2万元,并且在吸引和留住人才上获得政策支持,保障了企业技术中心研发工作的稳定开展。作为公司核心产品的卷材涂料已成为宝钢、马钢等多家大型企业卷材涂装线配套的卷材涂料。通过成果转化,提升了公司卷材涂料与大型钢厂的配套能力,进入了主流市场。通过与大型钢厂的配套,加快了公司卷材技术的进步,开发了系列的新产品。2009年,功能性卷材涂料项目获得了石油和化学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此外,成果转化助推的重防腐蚀涂料也用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如卢浦大桥、磁悬浮列车轨道梁功能件等。

  作为传统产业的国有企业,该企业在创新能力的提升效果上是显著的,其中不能排除高转项目起到的激励及扶持效应,也可以看到成果转化能帮助国有企业焕发新的生命力。

  (3)外资企业通过成果转化本地化创新

  国外高新技术企业的进入,为上海带来了新技术与新产品。虽然外资企业在高转项目认定企业中所占比重不大,但高转项目推进了国外高新技术的引进,为这些科技成果在本地转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三、高转项目带动产业发展

  1、三大领域产业发展成熟,增长稳定

  作为高转项目的重点领域,电子信息、先进制造和新材料,在规模效益方面有稳定表现:从表5-2、表5-3、表5-4来看,无论从高转项目数,还是实现销售额或实现利润,三大领域基本稳定在前三位的排名。

  表5-2 三大领域高转项目统计情况表
 
 

  

  2009年报

  2008年报

  项目数

  排名

  项目数

  排名

  电子信息

  909

  1

  820

  2

  新材料

  901

  2

  828

  1

  先进制造

  815

  3

  705

  3

表5-3 三大领域高转项目实现销售额情况表

  

  

  2009年报

  2008年报

  销售额(亿元)

  排名

  销售额(亿元)

  排名

  电子信息

  150.89

  3

  144.71

  3

  新材料

  308.45

  1

  298.38

  1

  先进制造

  151.90

  2

  163.97

  2

表5-4 三大领域高转项目实现利润情况表

  

   

  2009年报

  2008年报

  利润(亿元)

  排名

  利润(亿元)

  排名

  电子信息

  32.69

  2

  24.38

  1

  新材料

  32.32

  3

  19.43

  3

  先进制造

  34.35

  1

  19.27

  4

  从表5-5可以看到作为高转项目的三大领域,电子信息、先进制造和新材料,在产业化方面具有领军优势,为每个产业化阶段的前三位,三大领域综合来看占据每个产业化阶段的67.0%~70.5%。

  表5-5 三大领域高转项目产业化情况表

   

  

  大批量生产

  (项目数&占比)

  小批量生产

  (项目数&占比)

  中试生产

  (项目数&占比)

  小试产品样机

  (项目数&占比)

  电子信息

  334(21.6%)

  287(25.2%)

  50(24.9%)

  32(38.6%)

  新材料

  473(30.7%)

  215(18.9%)

  37(17.4%)

  11(13.3%)

  先进制造

  276(17.9%)

  300(26.4%)

  48(23.9%)

  15(18.1%)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三大领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企业通过自身的战略调整降低成本寻找市场以外,高转项目的认定对在困难中的企业来说,亦是一种雪中送炭,帮助重点领域的企业毅然渡过了寒冬。

  2、生物医药产业迅速成长,符合产业发展特征

  根据上海市经信委2009年软课题项目《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思路、目标、重点及对策研究(2011-2015)》(简称《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课题》)的研究:目前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处于成长阶段,呈现出市场规模稳步扩大、盈利能力不断提升、产品结构日臻完善、产业集群逐渐形成、优质资源陆续流入等阶段性特征。结合2009高转项目的跟踪统计,生物医药领域的高转项目符合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一般特征。

  (1)规模效益稳步扩大

  根据《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课题》,2002~2008年间,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保持了年均15%的增幅,产业规模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同时产业盈利能力也得到大幅提升。根据上海市高转中心2007年、2008年和2009年三年跟踪统计数据显示(表5-6),生物医药领域的高转项目在2007~2009年间,实现利润持续增长,尤其从2008年到2009年,实现利润翻倍;利润率同样呈现增长态势,同样在2009年45.6%的高利润率,为2009年利润率最高的技术领域。

  表5-6 生物医药领域高转项目盈利能力情况表

  

  

2007年报

2008年报

2009年报

实现利润(亿元)

3.22

6.23

13.61

利润率

15.0%

16.2%

45.6%

 
  (2)产业集群逐渐形成

  产业集群是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生物医药这一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许多发达国家已在技术、人才、资金密集的区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集群。

  根据《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课题》,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正逐渐形成以张江国家基地为核心,南汇周康、徐汇枫林、星火开发区、青浦开发区为辐射点的产业集聚;张江国家基地形成了产业群体、研究开发、孵化创新、教育培训、专业服务、风险投资六个模块组成的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中试孵化—规模生产—营销物流的现代生物医药创新体系。

  根据《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09~2012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形成浦东张江-周康、闵行、徐汇、奉贤、金山、青浦六大产业基地构成的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布局。

  结合2009年高转项目跟踪统计数据(表5-7),张江高科技园区、闵行、徐汇、奉贤、青浦在生物医药领域的贡献非常突出,4个区县和张江核心区占据全市18个区县生物医药领域项目数的51.3%、占据全市18个区县生物医药领域销售额的61.2%、占据全市18个区县生物医药领域利润的70.0%。由此可见,生物医药领域的高转项目也具有明显的产业集群特征,并且在集群布局结构上与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项符合。

  表5-7 生物医药领域区县情况表

  

  生物医药

  项目数

  销售额(亿元)

  利润(亿元)

  奉贤区

  15

  5.92

  4.67

  青浦区

  21

  0.87

  0.11

  闵行区

  25

  3.45

  1.59

  张江高科技园区

  47

  4.09

  1.96

  徐汇区

  54

  3.93

  1.20

  18个区县总计

  316

  29.84

  13.61


  3、现代服务业引领经济新增长点

  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发展而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多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国民经济新领域。现代服务业具有现代与传统的交融性、要素的智力密集性、产出的高增值性、供给的多层次性和服务的强辐射性等特点,它广泛渗透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

  2009年,上海市服务业增长快于制造业增长;税收增长高于工业增长;三产比重占到59.4%,比上年提高了3.4个百分点。其中现代服务业在金融、房地产、信息服务、贸易、餐饮住宿、交通运输六大行业增加值占上海服务业的65%以上。

  根据表5-9显示,现代服务业在2007~2009年间实现了项目数、销售额和利润的稳步增长。其中2008年至2009年的利润增长幅度最大,达到245.0%。

  表5-9 现代服务业领域情况表

  

  现代服务业

  2007年报

  2008年报

  2009年报

  项目数

  118

  146

  162

  销售额(亿元)

  34.08

  51.53

  81.06

  利润(亿元)

  5.14

  8.17

  20.02

 
  在高转项目的现代服务业领域中,上海巨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可以说是一个典型。

  上海巨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关联企业是上海征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11月18日,是一家以网络游戏为发展起点,集研发、运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互动娱乐企业。于2007年11月1日顺利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成为在美国资本市场发行规模最大的中国民营企业之一。

  网游行业不同于传统行业,它的发展更大程度上依赖的是游戏的新颖性和玩家的心理感受。巨人网络能够快速发展的背后必定拥有高强的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能够及时地把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一点巨人网络在《征途》和《巨人》两款游戏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技术上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游戏软件的开发和服务器性能的优化及游戏效率的优异上。其中《征途》游戏软件V2.0在国内首创跨服战场技术。巨人的另一款主打游戏就是《巨人》,《巨人》同样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在增值服务模式创新上,2005年巨人推出征途免费版,打破了网游世界里无钱的尴尬局面,成为中国第一款免费网游,2006年8月5日征途公司突破性地推出全新运营模式,每月给玩家发工资,构建网络和谐社会,引发了网游界第三次产业革命。在人才培养方面,强大的研发团队和管理团队可以说是巨人的左膀右臂。巨人把“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作为公司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在巨人集团内部很少发生利润分配不到位、骨干跳槽这样的事情,巨人很清楚人才是成果转化的灵魂,在巨人眼里员工和玩家同样重要。

  我国网络游戏属于现代服务业中的一个新增长点,在未来的几年里,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仍将快速增长,监管工作也将日益完善和严格。在上海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巨人集团依靠企业自身的自主创新,对人才的重视,以及高转项目的政策扶持,已经走在了行业的前列,对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和成果转化起到了带动作用。

  数据来源:2009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地址:http://www.hitec.net.cn/structure/cgzh?infid=4372&category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