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发达的服务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前,世界经济的中心已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全球竞争的焦点已从商品转向服务。加快服务业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根本性、战略性课题。党中央对发展服务业非常重视。十七大明确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当前郑州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提高服务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水平,对于增强郑州市的综合实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郑州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郑州市服务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所谓服务业是国际通行的产业分类概念,指那些提供非实物产品为主的行业。在我国,通常将第三产业称为服务业,严格地说,服务业是我们常说的第三产业(除去国际组织)加上第一产业的农、林、牧、渔服务业。由于郑州市没有国际组织,农、林、服务业牧、渔服务业增加值的规模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以下本文所述服务业是以第三产业为界定范围,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共14个大类。
(一)总量规模不断扩张,增长速度持续稳定
2000年以来全市服务业增加值保持了12%以上的增长速度,其中2004年增速达到14.30%,服务业总量迅速扩张,2007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突破千亿,达1024.1亿元,比上年增长12.3%,七年来年均实现增长12.8%。
(二)从业人员不断增加,服务业成为就业主渠道
服务业行业众多,随着人均GDP的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服务业成为吸纳劳动就业的主渠道,在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社会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00年以来,全市从业人员共增加63万人,其中服务业增加58.7万人。2007年全市服务业从业人员达169.2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比重为40.3%,比2000年提高9.3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投资稳步增加,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随着经济发展战略转变以及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近年来全市不断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力度,服务业保持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具体来看,年固定资产投资额由2000年的166.2万元增长到2007年的717.7万元,投向服务业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达到717.7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2.5%。七年来全市服务业累计投入3147.7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9.8%。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既成为扩大需求、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又促进了全市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新兴服务业发展强劲
近年来,全市服务业在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的同时,其内部结构也明显改善,服务业结构转换与升级速度加快,已形成了传统与新兴并举的格局。
在服务业的传统行业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批零贸易住宿餐饮业两大行业占据主导地位。2007年,这两个行业实现增加值438.9亿元,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42.9%。郑州市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造就了郑州较为发达的交通运输业。同时随着消费观念更新和消费水平提高,带动了贸易业和住宿餐饮业的快速发展。
新兴行业不断发展壮大。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住房、养老、医疗、等制度的改革为服务业发展提供多层次的市场需求,一些新兴行业特别是金融业、信息、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房地产、教育等繁荣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2007年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141.1亿元,占服务业比重为13.8%,比2000年提高2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86.1亿元,占服务业比重为8.4%,比2000年提高1.8个百分点。
二、郑州市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全市第三产业近年来虽然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先进城市的发展现状相比,与跨越式发展的目标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
(一)服务业总量规模相对较小,发展速度不快
1、纵向相比,服务业发展速度趋缓,比重持续下滑
郑州市服务业历年来一般略快于全市GDP增长速度,自2003年以来全市拉高坐标,采取各种措施拉长工业短腿,工业经济突飞猛进,而服务业虽然仍保持了较快的速度,但是已落后于全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势头,2003-2007年全市GDP年均增长15.5%,而服务业年均增长13.0%,落后全市增速2.5个百分点。相应的服务业占全市GDP比重逐渐回落,由2002年的48.7%降低到2007年的42.3%。
2、横向相比,总量规模和发展速度相对落后
2007年,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郑州市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居第18位,比GDP位次落后1位;服务业增速居第29位,落后于GDP增速位次16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第29位。和今年初,我们考察的几个城市相比,郑州市的发展差距主要也体现在服务业上(详见下表)。目前与郑州市经济总量相当的哈尔滨市,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为2436.8亿元,但哈尔滨市的服务业增加值却高于郑州市162.5亿元,服务业所占比重高出郑州市6.4个百分点。
(二)服务业投入仍显不足,投资与效益不同步
虽然郑州市服务业投资保持了较快增长,总量不断扩大,但是占全社会投资比重却不断回落。2007年全市服务业投资所占比重为52.5%,比2002年的67.6%降低了15.1个百分点。2000年以来服务业投资年均增长23.2%,而服务业增加值年均仅增长12.8%,低于服务业投资增速10.4个百分点。与其他城市相比,郑州市服务业投资也略有不足,所占比重仍然偏低,这不利于服务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内部结构亟待优化,新兴行业发展不足
在近年来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中,服务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但是内部结构仍需优化。郑州作为全国的交通枢纽,与其他城市相比交通运输业未呈现出一枝独秀局面。尤其作为“商都”,郑州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在六个城市中却数值最小。同时新兴的行业明显不足。如金融保险业增加值与郑州市区域金融中心地位还不匹配,房地产业仍需加快发展。
三、加快全市服务业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一)继续推进服务业的市场化改革
建议分步骤放松对现代服务业中投资项目的行政审批,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以此打破市场壁垒,实现要素的自由流动。同时,改变服务业部分行业垄断经营严重、市场准入限制过严和透明度低的状况,按市场主体资质和服务标准,逐步形成公开透明、管理规范和全行业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积极鼓励非国有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服务业发展,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信贷、税收、上市融资等方面,对非国有经济实行与国有经济同等的待遇,形成与国有经济企业相竞争的局面,增强市场机制的作用,提升服务业产业的竞争力。
(二)优化和完善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加强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人力资本和科学技术方面的投资;完善服务业的法律、法规,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设立财政服务业引导基金;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镇化进程,加速人口向市区集中;实行朝九晚五作息制度等。
(三)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
随着我国进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后过渡期以及中部崛起的加速推进,郑州服务业面临发达国家、港澳台以及沿海地区服务业转移的新形势,为此,需继续开放服务市场,有序承接国际现代服务业转移。完善服务业对外开放的体制与政策
(四)积极培育服务业人才体系
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关键不在于先进的装备以及体现在装备中的技术,而是合格的人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求社会提供大量懂技术、会经营、善操作的人才。因此,要通过加大对科技型、创新型、综合型、专业型服务企业项目引进与投入,多渠道吸引高层次服务业专业人才,加快人力资本的积累,形成与现代服务体系相适应的人才体系。对于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也要通过劳动技能培训、职业上岗培训等多种方式,形成服务业梯度人力资源结构,并努力创新服务业的人才培养体制,努力造就一大批高层次、高技能、通晓国际规则、熟悉现代经营和管理的服务业专门人才。
为了进一步加快全市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尤其需要做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是努力建设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落实《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规划纲要》和《关于鼓励外资金融机构落户郑州的意见》,重点做好汇丰银行、民生银行、东亚银行等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引进工作,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向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聚集,推动郑州市商业银行发展成为全国一类城市商业银行。
二是构建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依托郑州“四位一体”的综合交通优势,着力构建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加快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郑州综合交通枢纽工程、郑州国际航空货运中心等重大交通枢纽和物流节点项目建设。依托大型商品交易园区和大型工业企业,构筑生产制造业物流配送体系。
三是打造中部会展之都。积极培育和引进品牌展会,吸引国内外大型展会在郑州举办。做好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的管理运营工作,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为参会客商提供一流的商务服务。引进国内外知名会展企业来郑州设立分支机构,开展会展业务,在全市形成以大型会展企业为龙头、中小型会展企业为骨干、会展服务企业相配套的会展市场主体。
四是建设富有活力的商贸都市。加强商业设施的规划建设,进一步优化网点布局,形成商圈经济、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网点三个层次有机结合的商业格局。推进商品交易市场升级改造,打造一批年交易额超百亿元、在全国有广泛影响的专业商品交易市场。积极引进香港恒隆置业公司,投入巨资,对德化街以东包括亚细亚商场在内的区域进行整体改造和提升,建设大型综合商业服务中心。
五是促进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加大服务外包招商力度,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能承接国内外服务外包业的自主品牌企业。编制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积极申报“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支持鼓励创意产业、信息服务业和中介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
六是建设文化旅游休闲都市。整合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历史文化游览区。整合水系资源,塑造中原水城特色。打造特色消费街区,营造休闲、旅游、购物、娱乐为一体的都市游览区。大力发展休闲产业。
七是加快服务业载体建设。设立2亿元城区经济发展资金,支持城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商圈经济和特色商业街,创新服务业发展载体。加快二七商圈等传统大型商圈改造升级步伐,规划建设郑东新区商圈和火车站西出口商圈,在中州大道、未来大道和金水大道围合的三角区域规划建设现代服务业核心区。
文章来源:郑州市统计局 添加时间:2008-6-13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