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经济中心城市而言,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之下,无论是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还是其辐射服务能级的形成,均离不开现代服务业强有力的支撑。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一个地区或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它是城市经济运行在空间的延伸和展开,是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正日益成为现代城市与区域竞争的中心内容,成为城市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看,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国际大都市功能提升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上海目前的发展阶段看,人均GDP已达到5000美元以上,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已超过50%,上海正朝着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的目标前进,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之举。
作为国内的经济、金融和物流中心,上海的城市发展目标是加快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经济中心城市。上海要尽快让城市功能的作用由工业社会的生产聚集和扩散转向管理的高度集聚渗透、辐射,改变有形的以实物转运手段为主的输出物资商品为无形的以信息传输为主的输出高科技产品的外界交流方式;努力使信息密集在中心城区,成为咨询管理中心。
现代服务业的从业人数在全球城市的比重相当高,仅金融业从业人员在纽约的比重就高达13%,伦敦为8%,东京7%;而上海仅为2%,这样的差距说明上海要真正提升城市能级,成为国际大都市,现代服务业一定要大力发展,这是上海发展现代化的必然性所决定的。
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迫切性主要体现在:(1)15年的高速增长,上海的人力成本大大增加,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国内大型企业的营销、管理和研发中心移至上海,与之相配套的商务成本居高不下;(2)传统型工业资本向周边城市转移和扩散的趋势不可避免,急需新动力来保证未来上海经济与社会的高速发展,上海的产业结构一定得向高度化变化;(3)与此相关的上海就业压力也是摆在决策者面前的难题;(4)上海要作为带动长三角以及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也迫使其率先进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5)随着人世后过度期结束的临近,上海的服务业的竞争压力已经是“箭在弦上”,而金融业和服务贸易更是尤为迫切。
有鉴于此,提出以下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1、增强政府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力度
转变政府职能,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加强法制建设,为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加大扶持和引导力度,为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融资和税费政策环境;加强领导,为服务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按照WTO的运作模式,主动扩大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水平。
2、积极培育各类中介产业,进行市场化操作
中介服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催化酶和放大器,市场越发育,对中介服务的需求就越迫切、越深入。上海发达的工业经济为各类中介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建立完善的中介服务体系,做到服务的市场化,推进部分服务行业的资源配置由政府为主向市场为主转变。推进部分服务领域的产业化,适宜产业化的服务领域应由政府办转向社会办,盈利性事业单位都要改制为企业,实行企业化管理。非盈利性机构要引入竞争机制,面向市场提供服务。
3、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建立健全的行政公务、企业、社会公共、科学技术信息服务体系,培育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有机结合的信息服务创新体系,使其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国际信息服务中心和电子商务中心,基本确立国内和亚洲互联网中枢和信息交换枢纽地位。大力开拓上海信息服务市场、提高信息透明度、培育服务业群体。注重在信息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改造的同时,防止出现城市产业“空洞化”。
4、重点发展金融保险业,全方位推进金融中心建设
加快金融改革开放,尽快建立社会诚信体系,全面提升金融电子化,进一步完善和拓展主板市场、债券市场,发展离岸金融和金融衍生品市场,形成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打通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金融组织和金融机构,实行混业经营,设立监督管理只能的分级管理,规范市场,巩固金融安全区,建成资本市场中心、资金结算中心。要注重发展以金融、保险、广告、咨询、律师、会计师等无形服务为主的服务贸易,推进上海服务贸易的结构调整,带动贸易升级。
5、积极开拓会展经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会展业汇聚巨大的信息流、技術流、商品流和人才流,对运输、物流、建筑、商业、广告、咨询、旅游、金融、保险等相关产业,具有强劲的辐射力和拉动力,对城市的经济能级、文化内涵及其开放度、聚合力产生难以估量的催化和提升作用。上海要注重培育会展的专业人才,尤其是培养能习国外发达的会展业人才进行合作交流的高端人才;政府要大力投资,注重会展场馆的建设,合理安排场馆的布局,并做好场馆的管理;切实地引导会展企业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结合我国和上海的实际,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办出特色的会展来,增强会展企业的竞争能力,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办展。
6、发展物流园区和第三方物流,推动现代物流业加速发展
转变传统营销思路,树立供应链管理理念,形成物流网络。借助IT技术对传统物流组织、物流设施、物流业务进行整合和重构,使上海成为国际性的物流供应链管理中心。目前上海的物流人才缺乏,因此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增加物流人才的数量、提高物流人才的质量是使物流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
依托外高桥的国家级保税区和即将建成洋山深水港口,发展现代物流。利用保税区和港口的贸易枢纽,开展综合服务。上海港要完善港口集疏运网络、培育第三方物流行业主体、建设物流功能园区或临港经济区。给港口以新的发展空间,使其成为现代综合物流服务平台,成为提供增值服务,产生新价值的源。发展港口为依托的物流园区,使其成为港口实现价值增长源的角色的主要手段,从而提升上海国际港口竞争力。
7、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塑造城市精神
文化产业是高智力型、高增值型、高风险型、超规模型的无污染型产业。要注重统筹规划,合理开发城市的文化资源;实施集团战略,实现规模效益;加强法制规范,繁荣文艺市场、娱乐服务市场、科技市场和教育市场;改革文化体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市场管理体系,促进文化市场结构合理化。
籍此,通过对企业的信息化、产业的信息化建设,从而带动城市的信息化进程,尽快营造出以流量经济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模式,完成由以生产经营为主向以服势型为主的管理职能,使上海尽早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作者:李国俊 刘澎 来源:《上海经济》(2005年第2期)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