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服务业>  正文

发挥区位产业优势打造重要产业支点 推进武汉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建设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3/25/2009 17:36:00

  中共武汉市江汉区委政策研究室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今后一个时期“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现代服务业发展对调整城市结构、提升城市功能、服务现代制造业具有重要作用。把湖北建成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需要有强大的产业支撑。江汉区是武汉的核心城区,建设武汉现代服务业中心区,不仅具有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而且具有很好的产业基础和条件。 
  一、发挥区位优势,推进武汉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建设 
  江汉区第十次党代会确定了建设武汉现代服务业中心区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思路。这个目标和思路符合党的十七大精神,符合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今后五年湖北要成为中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平台”和市委、市政府实施“两业并举”战略的要求,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江汉的实际,符合全区人民群众的愿望。最近,国务院又批准了武汉城市圈作为“两型社会”国家级试验区,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武汉市将进一步统筹区域产业布局,促进产业聚集和链条延伸,这对我们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更为有利。 
  1、已经形成了以王家墩CBD为代表的优势地区 
  建设武汉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必须依托现有优势区域重点突破。江汉的区位优势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王家墩CBD。其主体在江汉区,规划总用地面积7.41平方公里,定位于“立足华中、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现代服务业中心,要求建成“大企业总部、地区总部集中办公的现代商务区和综合商贸区,成为体现武汉市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特征的标志区”。王家墩CBD已载入《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并已经国务院批准。二是由建设大道和新华路形成的“金十字架”。这里现代服务业已成气候,早在1998年汉口建设大道就被武汉市政府正式名命为武汉金融一条街,仅金融机构就有260家。“金十字架”与王家墩CBD相邻,也在江汉区,在空间上构成了一个 “古”形(近似汉字“古”字)。因此,以“金十字架”与王家墩CBD构成的“古”字为基础,将整个江汉区纳入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同时,现在金融机构主要聚集在“金十字架”,以后要大举搬迁到王家墩,既无必要,也无可能,但一个CBD缺乏金融业是不合适的,只有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意义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区。 
  2、江汉区已经具备了发展武汉现代服务业中心区的良好基础 
  江汉区担当武汉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建设重任,也完全有这样的底蕴和实力。一是江汉区有深厚的商业文化底蕴。从古至今,武汉(汉口)是中国的经济地理中心,而江汉则是这个中心的中心。因为自明成化年开埠以来,江汉区是汉口传统的商业中心。二是江汉区服务业要素富集,交通物流优势独特,拥有铁、公、空、水“多式联运”的交通网络,以及海关、边检、商检等全省重点“大通关”平台,而这些资源在全省都是独一无二的;信息服务优势突出,以江汉开发区信息通讯产业和辖区内省移动、省电信、省邮电为主的现代信息服务业快速成长;江汉区初具中部地区金融中心雏形,拥有中部六省现有全部5家外资银行机构,还有2家省行总部、9家市级银行、27家区级银行(包括工行的武昌支行,农行的桥口、东西湖支行,建行、交行的江岸支行等),12家证券机构、11家保险经营机构(包括中部地区唯一的全国性总部合众人寿)。三是江汉区服务经济载体不断创新,武汉市高层次楼宇近1/3在江汉区,辖区内民生银行大楼是武汉市地标性建筑;同时,基本形成武商摩尔城为主的汉口中心商业区核心商圈。四是江汉区在全市服务业比重最高、现代服务业实力最强。2006年江汉区服务业比重超过82%(非全口径统计)。武汉市要重点发展的三大主导自发性一的现代服务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商务房地产业),江汉区都占有绝对统治地位,条件非常优越。据经济普查资料,江汉区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的2004年末主营业务收入1045.67亿元,占全市的35.28%;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的利润总额34.49亿元,占全市的43.50%。江汉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资产合计318.09亿元,占全市的75.01%;主营业务收入130.65亿元,占全市的77.56%;利润总额25.27亿元,占全市的94.75%,具有绝对优势。去年提出建立武汉现代服务业中心区战略以来,江汉区服务业发展更为迅猛,区域经济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今年1—6月,完成财政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49%,充分显示以服务业为主的中心城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即使在中部地区和全国范围进行比较,江汉区的现代服务业也处于先进水平。在中部省会39个城区中,江汉区现代服务业名列前茅,2006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0亿元,居39个城区首位;在全国副省级以上服务业为主的中心城区中,江汉区居前十位(由于武汉市未将金融、电信等6大行业的增加值划分到各区,因此江汉区全地域的GDP和服务业增加值都大大减少了。如将这一因素考虑进来,江汉区GDP和服务业增加值都以及单位面积产出强度不低于重庆市渝中区,可以进入前6位)。 
  3、江汉区具有完备的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制度基础 
  江汉区始终致力于发展现代服务业这个主线,从1997年江汉区第八次党代会“建设武汉现代商贸金融区的战略构想”、2002年第九次党代会“建设武汉现代服务业中心区的奋斗目标”到2006年第十次党代会“建设武汉现代服务业中心区的战略规划”,并在全市率先建立区级政务中心等。可以说,江汉区是武汉唯一明确提出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区的城区,其产业的战略定位只有一个——现代服务业。这在全省都是独一无二的。江汉区上上下下已经形成了齐心协力抓现代服务业的共识,包括一些非服务业管理部门和辖区市民都形成了“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江汉区唯一出路”的意识,并主动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配套服务。 
  江汉区建立武汉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中央提出促进中部崛起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省委提出“要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此为“天时”;江汉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此为“地利”;江汉区干部群众形成抓现代服务业形成共识和合力,此为“人和”。为了巩固和发展江汉区现代服务业的地位,缩小与发达地区城市功能的差距,江汉区出台了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在空间布局,产业规划,政策支持、实施步骤等方面都制定了详细的发展思路,一是优化现代服务业的空间布局。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制定高质量、科学可行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实现重点产业与区域规划空间布局的对接。二是调整现代服务业的产业结构。强化现代服务业中心区的产业支撑,巩固和提升现代服务业企业集群集聚度高的优势,重点发展金融、现代物流、通讯信息及中介服务、商贸、文化创意等。三是完善现代服务业的资源配置。有效整合土地资源,协助配合市规划部门做好土地储备工作,积极引导商业地产业发展,控制一般性住宅地产开发,促进商业地产开发,进一步繁荣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空间平台。四是增强现代服务业的项目支撑。做好重点项目的跟踪检查和协调服务,落实领导抓项目责任制,及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确保顺利实施,提高项目的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开工投产率。五是优化现代服务业的政策环境。认真梳理现行政策规定,研究新的扶持政策,实行分类指导,对重点行业实施重点扶持,逐步调整和形成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举措。江汉区希望能通过努力,打响现代服务业品牌,使之能像“武汉·中国光谷”那样享誉全国。 
  二、发挥产业优势,打造中部崛起重要产业支点 
  打造武汉现代服务中心区,是影响全市乃至全省的大事。要规划明确,及早定位,重点扶持发展以下几个方面的产业。 
  1、建设“汉口金融生态试验区”,提升金融服务业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要围绕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推进金融资源重组整合,促进各类金融机构在江汉区的聚集。打造“汉口金融生态试验区”。金融生态是金融以及影响金融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因素所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它既包括宏观层面上具有全局性、整体性的制度建设,如金融法律法规、司法执法体系、金融会计准则、社会信用体系等,又包括微观层面上企业治理结构、个人和企业诚信意识、银企关系、中介服务体系等。王家墩CBD和“金十字架”提供了完善“汉口金融生态试验区”的空间,江汉区将全力支持“为金融业服务”的服务业发展,为金融发展提供专业服务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更公开透明的信息服务、引进和培养高级金融人才。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华中地区票据结算中心、恢复武汉证券柜台交易等,多管齐下,努力提升现代金融业。 
  2、以总部经济为引导,繁荣商业地产业 
  近几年,总部经济在全国各主要城市风生水起,发展迅猛。世界500强企业已有60多户进驻武汉,国内不少企业尤其是大型民营企业也纷纷乘中部崛起的东风登陆江城。江汉区将进一步抢抓机遇,大力发展商业地产业,牵动整个现代服务业。 
  近年来,江汉区房地产发展非常火爆,现在主要是进行住宅开发,还须借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的东风,转向以商业地产开发为主。商业地产开发运作经营涉及到房产、商业、物流、金融、旅游等多种产业,对提升区域影响力和区域整体实力有很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是依靠商业地产的运营方式,进一步汇集人流、信息流、物质流和资金流,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引导高端智能服务业的升级;另一方面总部基地为繁荣商业地产提供了高端消费群体,为商圈的发展提供消费支撑,而商业地产的兴起,将进一步服务于总部经济,提供娱乐、休闲、时尚的消费空间。 
  在商业地产开发运作中,可充分发挥国际专业机构的作用。DTZ载德梁行现已入驻江汉。它是一家国际主要的房地产顾问公司,公司在全球40多个国家开设200多家分公司,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专门引进服务型企业和企业总部的企业。另外,入驻江汉的类似企业还有一家规模位居香港第二的地产公司。通过载德梁行等机构的桥梁作用,江汉区将进一步繁荣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 
  3、以“内调外联”为途径,优化中心城区物流业 
  武汉市的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建设国家级物流枢纽城市”的宏伟目标,并在主城区外围规划建设阳逻港、舵落口、常福、郑店、宋家岗五大综合型物流园区。这符合城市区域功能分工的要求,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这些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于主要为制造业服务,而中心城区物流主要面向社会消费品。如何解决中心城区“交通制约流通”的现象,在有限的地域内进一步增强流通业对外的辐射效应。一是利用武汉1号轻轨与2号地铁形成的江汉区轨道交通“十”字基本骨架,疏通人流压力;并实施“优南强中”战略,将解放大道以南建成武汉乃至华中地区高档消费的聚集区,减少物流流通数量、提高物流流通质量。二是物流中心北移,实施“兴北”战略,围绕内环线、汉口火车站、天河机场,重点建设规模大、辐射广的专业特色市场和物流配送中心,形成业务半径延伸向华中地区及长江流域的大型专业市场区域。三是利用电子商务等非物质形态的物流,提高商贸流通现代化水平,努力把江汉区建成武汉乃至中部地区的商贸中心。另外,中心城区的物流业还可以实施“飞地”战略。前几年,江汉区向毗邻的东西湖区借地建立了高桥物流园区,成效比较明显。省市有关部门应鼓励中心城区建立“经济飞地”,与周边地区资源实施互补组合,以赢得新的发展资源,破解物流业制约“瓶颈”。 
  4、以典范企业为起点,开拓新兴创意产业 
  创意产业就是“将无形的文化变为高附加值商品出售”。江汉区的江通动画和利器广告是武汉创意产业的典范。江通动画是我国为数不多的进入国际市场的本土企业,是国家的文化产业基地,预计5年内达到年生产能力20000分钟。以这两家典型企业为起点,进一步发展创意产业。重点发展产品概念设计、广告设计、产品形象设计等行业,并借助王家墩CBD会展中心、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两大平台,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比如,武汉大小服装企业数千家但自主创新的款式和叫得相当品牌少,而武汉地区仅服装设计人才7多万人(包括大学生),其成果往往只是交了作业或者完成课题了事。将进一步鼓励创意的“产”、“销”衔接,通过在江汉建立时尚创意园区提供对接平台,推动武汉及武汉城市圈的服装产业在创新中发展。 
  5、以分类聚集为特色,做强专业中介服务业 
  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崛起的有关文件指出:“依托产业集聚规模大、装备水平高、科技实力强的地区,加快培育建成功能互补、支撑作用大的研发设计、财务管理、信息咨询等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的作用,建设一批工业设计、研发服务中心、不断形成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新增长极。”江汉区已经形成了一批公共服务平台,是湖北省乃至中部地区中介服务业发展的“引擎”。如湖北省4家年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律师事务所就有3家在江汉区,还有中部地区最大的劳动力市场,等等。但目前江汉区的各类专业中介机构大多比较分散,没有形成聚集效应和品牌效应。因此,要进一步引导中介服务业在江汉区分散聚集,如可建立法律服务大楼,将江汉区现有的律师事务所、法律咨询中心等尽量囊括进来。类似地,还可建立会计审计大楼、职业介绍大楼、房屋中介大楼,等等。要通过制定专业中介服务业分类聚集和扶持发展的政策,同时积极引进国际知名的资讯、会计、律师、审计等中介机构,特别是为制造业配套服务等专业中介服务机构,为湖北省真正为促进中部崛起的重点战略支点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