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知识经济所引起的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如果说在第二产业中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高技术产业替代了传统产业,那么在第三产业中是服务业革命促进了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向高级化的演变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崛起。
1.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产生的背景
1.1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深刻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变化基本符合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即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而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我国农业产值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从1952年的57.7%下降到1992年的29.2%,农业劳动力在总劳动力中的份额也由1952年的83.5%下降到1992年的58.5%。1992年以来, 我国城乡就业出现了四个历史性变化:一是,我国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在1992年第一次出现了总量净减少的现象,比上年减少336万人。然后逐年递减(与上年相比,1993年减少915万人,1994年减少945万人,1995年减少1021万人,1996年减少699万人,1997年减少456万人)。二是,自1994年起,我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和人员总数第一次超过了第二产业。三是,1997年第二、三产业就业的比重(50.1%)和人数第一次超过第一产业。四是,1998年在国有经济单位中,第一、二产业职工减少,第三产业职工增加,首次超过了第一、二产业;第三产业职工占全部职工的比重已从1997年同期的49.9%,提高到52%,提高了2.1个百分点。
1.2 第三产业中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新概念的出现,是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必然产物
第三产业中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新概念的出现,表明了人们对知识在第三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有更充分的认识。新的知识,包括新技术、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经营方式、新的服务方式、新的生活方式在第三产业的扩散和应用,逐渐构成人们新的消费基础。这一切不断地调整社会的就业结构,改变人们的价值取向,从而引发经济结构的更替。我国在原有传统行业的基础上崛起了一批交叉的、新兴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如金融保险业派生出了股票、证券投资服务业,邮电通信业派生出了信息服务业,科学研究业派生出了技术服务业、工程设计业,医疗卫生业派生出了保健服务业等行业。正是这类服务业在近期像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结构内部的分化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兴起,已成为当前我国第三产业结构发展演变的总趋势。
2.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概念、内容和特点
2.1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概念
关于第三产业的内部行业的分类,目前有几种说法。
2.1.1传统服务业与新兴服务业。按其发展先后来分类,第三产业可划分为传统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商业、饮食业、文化教育等是属于传统服务业;旅游、房地产业等属于新兴服务业。
2.1.2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按劳动特性分类,第三产业可划分为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相对第三产业中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业而言的。
2.1.3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概念。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就是为知识的生产、储备、使用和扩散服务的行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功能是: 通过协调网络和技术扩散来增强知识的扩散能力,促进知识的生产和扩散; 提供多种技能的训练机会,提高人力资本素质;促进组织结构变化,使劳动生产的技术收益最大化。
2.2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内容
服务业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种类:有些对工业起直接的辅助作用,例如运输业和公用事业;有些从事经营销售和贸易,例如金融业和保险业;有些提供专业和商业服务,例如数据处理;有些源于休闲需要,例如旅游、演出、运动和娱乐,包括宣传媒介;有些提供相关社会服务,主要指保健、教育和政府部门。
根据以上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概念和功能的规定,我们认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主要指:咨询(法律、科技、政策、项目、市场、经营等)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教育业、医疗卫生业、金融保险业和文化产业。
2.2.1咨询业是今年来新兴的知识、智力密集型服务行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发展,咨询活动在经济建设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他包括工程咨询、企业管理咨询、信息咨询、决策咨询、涉外咨询和专业咨询等。
2.2.2 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国家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增加,意味着依靠科学作为创新和组织技术变革的手段。科学研究的主要功能是发展和提供新知识,他包括各类研究机构的活动。工程研究、技术服务业是为知识应用、转化系统服务的,这一阶段内以科学为基础的工业,尤其是知识密集度大的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增加了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加快了科研成果的转化,使综合技术服务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2.2.3 教育业是为知识的生产、应用及传播、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服务的。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是极为重要的,他可以决定个人、企业乃至国家经济的命运。人们学习新技能和应用他们的能力是吸收和使用新技术的关键。严格训练的专业人员对于生产和应用科学技术知识是必不可少的。美国1949年的教育开支是国民生产总值的3.4%,到1969年这个数字上升到7.5%,大学生的人数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1960到1970年翻了一番。
2.2.4 医疗卫生业。包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
2.2.5 金融保险业。包括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他作为北京市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创造产值、提供就业、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的直接效应越来越大,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完善首都城市功能等方面的间接效应也越来越明显。
2.2.6 文化产业。主要指以下三大类行业:一是生产和销售以相对独立的舞台形式呈现的文化产品行业,如生产销售书刊、雕塑、影视、音像制品的行业;二是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服务行业,如戏剧、舞蹈、娱乐、策划及文化经纪人等行业;三是向其他行业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业,如服装设计、装饰、装潢、文化旅游业等。
2.3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特点
2.3.1 智力服务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主要形式。服务活动在现代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服务活动包含于经济活动的每一个部门,如RD活动、病人看护、测试和安全评价、营销和分配等活动均为服务活动。服务部门,如卫生、教育、金融和商务等,与农业、工业部门的不同在于,其产出主要是服务,而不是产品。这些产出对于其他部门可能既不是使用的最终产品也不是中间产品,而服务活动如会计、管理、计划和研究与开发活动等,对于产品生产部门来说是处于中心位置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主要是依靠自己的智力劳动向社会个人或团体提供的知识服务,它常表现为一种建议、点子、方法、技术方案以及对工作、决策和行动有用的知识、判断、计算机程序等。
2.3.2 直达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基础。人们所谓的知识指的是什么呢?丹尼尔·贝尔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对此作了如下定义:知识是对事实或思想的一套有系统的阐述提出合理的判断或者经验性的结果,它通过某种交流手段,以某种系统的方式传播给其他人。知识有别于新闻和文娱,知识包括新的判断或者对老判断的新提法。
马克斯·谢勒把知识分为三类:统治知识、教育知识和宗教救世知识。马克卢普在《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一书中认为:知识是认识者对已认识事物的含义所做的主观解释,并以此为标准区分了五种类型的知识:
(1)实用知识:对一个人的工作、决策和行动有用的知识,可以根据他的活动细分为: ①专业知识;②商业知识;③劳动知识;④政治知识;⑤家庭知识;⑥其他实用知识。
(2)学术知识:满足一个人在学术方面的好奇心,是自由派教育、人文主义和科学知识以及一般文化的一部分;总是在积极集中力量于评价现有问题和文化价值观之后得到的。
(3)闲谈和消遣知识:满足一个人在非学术方面的好奇心,或者满足他对轻松娱乐和感观刺激方面的欲望。
(4)精神知识:他与上信仰和知识有关。
(5)不需要的知识:他不是一个人的兴趣所在,通常是偶然得到、无目的地保留下来的。
按照OECD的定义,知识可分为四大类,即:①知道是什么(KNOW-WHAT),是指关于事实方面的知识;②知道为什么(KNOW-WHY),是指自然原理和规律方面的科学理论,此类知识在多数产业中支撑着技术发展及产品和工艺的进步;③知道怎样做(KNOW-HOW),是指做某些事情的技艺和能力;④知道谁有知识(KNOW-WHO),涉及谁知道和谁知道如何做某些事的信息。
知识是一种客观上已认识的事物,一种精神财富,他是服务业的基础,同时更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基础。
2.3.3 人才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关键。在第一、二产业发展中主要的资源是土地、资金、设备等,而对服务业来说,他的主要资源是他的专业人员,所以服务业的人员素质决定了他的服务水平和质量。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人员应该由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科学家、工程师、经济师、医师、教授等各类专业人员组成。没有这样结构的人才队伍,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
目前,对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认定标准和认同范围,认识观点并不一致。我们认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必须具备以上特点。传统的第三产业在市场经济和高技术的推动下,也在发生分化和发展。第三产业通过采用高新技术的,提高了技术含量,向高层次发展已成为国际发展的总趋势。一部分传统的第三产业变成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或分离出新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3.北京第三产业及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
(1)北京第三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最大的增长点。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很快,一直呈两位数增长,是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门类。同时第三产业也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增加,1991年为43.72%,开始超过工业;1994 年为46.99%,开始超过整个第二产业;1995年达到50.06%,已占整个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近两年,第三产业的比重继续加大,1998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6.3%。在这个过程中,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八五”期间,第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为55.76%,也就是说,在“八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递增的11.8%中,有6.6%是第三产业创造的,而第一、二产业只创造了其中的5.2%,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最大的增长点。1997年第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63.93%。
北京与主要国际大都市的产业结构比较见表1。
表1 北京与主要国际大都市的产业结构比较 单位:%
城市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年份
东京
-
25.5
74.3
1980
巴黎
-
-
(58.1)
20世纪80年代
柏林
-
-
54.9(64)
1982
上海
2.7
52.2
45.5(40.3)
1997
北京
5.3(11)
43.8
50.9(49.6)
1996
说明:括号内数字为就业人员比例。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北京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但在国内首屈一指,而且已经接近国外大都市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随着北京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向国际大都市的接近,北京要根据当前国际第三产业向高级化的发展趋势,优化第三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中高新技术含量,扩大高层次第三产业的规模,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2)北京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北京目前仍处在工业化时期,典型的工业经济时代的第三产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这些第三产业基本上都属于低层次第三产业。根据1996年的数据,北京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就业人员数占整个第三产业的31.57%;占第三产业GDP的44.8%。如果按有些学者不把金融保险业列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话,就业人员占第三产业的29.37%,占GDP的27.4%。
咨询产业的GDP占第三产业GDP的比例由1992年的1.2%提高到1996年的5.6%;科学研究及综合技术服务业的GDP占第三产业GDP的比例,基本保持在6%~7%左右;教育业的就业人员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从1994年以来基本上保持在8.7%左右,占第三产业GDP的比重在7.4%~8.5%之间(包括文艺);北京医疗卫生业的就业人员占第三产业从业总人数的比重从1994年的3.66%提高到1996年的4.4%,医疗卫生机构从1994年的4958个增加到1996年的6577个;金融保险业是北京第三产业中的支柱行业之一,他占第三产业GDP的比例从1994年的21.4%提高到1997年的25%,就业人员占第三产业总从业人员的比例从1994年的1.7%提高到1997年的2.3%;文化产业就业人员占第三产业总从业人员的比例从1994年的2.7%提高到1997年的2.99%。由此可见,在1994~1997年期间,金融保险业和咨询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有较大增长。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教育业、医疗卫生业和文化产业基本上持平。
北京是我国知识、智力密集区之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信息机构密集,高等院校众多,加上中央各部门及其重要的直属机构设在北京,人才济济,发展北京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前景。
4.发展北京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建议
尽管我国的知识生产和应用水平、产业结构的置换进程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但是,从北京地理环境优势来看,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科技、教育、医疗密集程度都为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对于北京来说,发展高层次第三产业对于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及早研究并制定发展对策。当前,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4.1 加快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社会化和产业化进程
国际上从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第三产业的概念,并把社会各经济部门按三次产业进行分类。40年代后成为了世界上通用的一种经济分类方法。我国在80年代中期以前,甚至简单地把第三产业当成福利事业,而没有按产业来办。因此造成目前第三产业中有相当一部分行业仍处于“事业性质”阶段,其社会化和产业化程度不高,或者形成行政垄断性质行业。因此,北京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市场经济、市场竞争为导向的方针政策,才能加快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产业化进程,使他得以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4.2 加快第三产业应用高新技术的步伐
北京的高新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北京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非常迅速,相比之下高新技术在第三产业中的应用则相对不足,第三产业中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比较落后,使高层次第三产业的比重还比较小,因此必须加快高新技术对第三产业的渗透,用高新技术武装第三产业,包括低层次的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中的高新技术含量,不断扩大高层次第三产业的规模。
4.3 以科教产业为重点带动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
在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过程中,在经济发展的任何时期内,总会存在着一组主导产业,他推动和刺激了其他产业的发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是发展知识经济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同时他们本身的活动领域也是高层次第三产业的范围。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作用在知识经济中的影响,已引起全球的重视。为发展知识经济,美国政府提出了三项发展教育和科技的举措,即颁布教育改革法,提高教育水平;优先发展生物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等10个重点领域;建立横贯各大学、科研机构以及企业和家庭的信息高速公路。目前我国已经提出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同时也是第三产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战略。今后必须坚持这一战略的实施,继续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加大科技和教育投入,把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逐步使科教产业成长为支柱产业。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完成单位 : 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
研究人员 : 王立 蔡汝魁
获奖情况 : 获1998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