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服务业>  正文

构筑区域性高端服务业集聚区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3/15/2009 00:39:00

  专家表示前海中心将主要发展区域功能的生产性服务业与总部经济  
 
   构筑区域性高端服务业集聚区
 
 
 
  前海中心将主要发展区域功能的生产性服务业与总部经济。
 
 
 回顾“前海中心”战略出台的前因后果,从理论上搞清究竟是什么因素使得“前海中心”获得如此重要的战略定位,比起简单地介绍这里将规划建设多少个重大项目更能使人们理性地认清“前海中心”的无限前景。

  故事还得从头说起。大概在2000年左右,深圳开始着手研究城市规划的远期发展策略,并广邀各路规划大师献计献策。在此期间,被人称为“城市纵横家”的国内著名城市规划战略专家赵燕箐主笔提交了一份名为《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空间咨询报告》的专题研究报告。这份报告对日后成文的《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就是在这份《空间咨询报告》中首度提出了“前海中心”概念,尽管在这份报告里,日后的“前海中心”使用的还是“前海湾”一词。

  四年前,在一次近四个小时的非正式采访中,赵燕箐向记者全面分析了他的那份《空间咨询报告》中在当时看来几乎“惊世骇俗”的战略构想。

  城市空间资源紧缺根本原因在于城市中心区域资源短缺

  近年来,深圳的土地(空间资源)短缺问题一直在为人们所高度关注。但赵燕箐说:“我们的深入分析认为,这一命题仅仅部分正确。”土地资源短缺只是相对而言的,其一,土地是一种有价格的商品,一种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之所以能成为商品,原因就在于它的稀缺性。其二,一个城市的空间资源是否短缺只是相对于发展什么样的产业而言,对于发展空间资源消耗大的低级产业,深圳的空间资源毫无疑问是永远短缺的。以纽约、东京、香港这样的世界级城市为例,那里的地价高得惊人,地价高最主要原因就是有各种各样的人和企业在城市里对空间资源展开竞争的结果,“核心城市”的空间资源短缺完全是普遍现象。而如果发展高端产业,概念完全不一样,“道理很简单,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总部大楼能抵得上多少家‘三来一补’的工厂?”其三,实际上,几乎所有城市的物理边界,都可以近似地看作是无限的,因为很少城市真正用“完”了它所有的土地。

  赵燕箐进一步分析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城市空间资源的短缺(表现形式就是城市地价的上升),并不像以往认为的那样,是由于土地供给不足造成的,真正导致地价上升的原因是最优区位土地的供给不足。因为城市边缘的土地供给理论上可以认为是无限的——只要有需求就可以立即增加供给,而只有中心区才会短缺。因为所有竞租土地的人,首先竞争的必然是市中心,如果地价太高(意味着短缺)才会转移到次一级的区位,以此类推,从而导致整个城市土地价格的上升。因此,城市成长的真正问题是如果扩大最短缺区位土地的有效供给。换句话说,所有城市土地资源的短缺,理论上都可以认为是市中心区位土地的短缺。

  上海发展经历证明寻找“新的城市中心”的战略意义

  深圳如何做到增加中心区位土地的供给?《咨询报告》提出,这可以从上海、青岛乃至深圳自身城市中心变迁的轨迹中找到“秘诀”。

  赵燕箐说,可行之径就是调整城市结构,将城市中心‘跳’出来发展。上海、青岛、天津、英国的DOCKLAND、巴黎的德方斯、乃至深圳本身在此点上取得的成功就是证明。

  首先是上海。途径就是在原来的城市中心浦西之外建设一个新的中心区——浦东新区,然后通过修建桥梁、隧道等手段改善两个中心的联系,使新的“中心”和旧“中心”一同形成一个面向全市服务的“超级中心”。正是这个最重要的选择,成为上海经济重新起飞的第一推动力。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所有新增的城市中心功能——金融、贸易等几乎全部安排在浦东,浦西则以更新为主。赵燕箐说:“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浦东,现在陆家嘴那些高楼大厦完全建在浦西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英国的DOCKLAND开发与上海十分类似,它是通过对废弃码头区的改造,直接增加了城市中心区位的供给,降低了伦敦地价上涨的势头;巴黎的德芳斯也是如此。

  毫无疑问,天津的滨海新区意义也在于此。

  那么,城市中心区位土地供给的增加为何就不能通过沿着现有中心区域的边界向外扩张来实现呢?其秘密在于“拆迁”二字。《咨询报告》指出,大量的城市进入高速成长阶段时,大规模的拆除成为增加城市中心区土地供给的唯一途径。因此,高成本的扩张无法避免。

  深圳“中心迁移史”暗藏城市新中心“变迁秘笈”

  深圳自身的“中心迁移史”中所暗藏的秘密更值得人们玩味。《咨询报告》指出:深圳过去的发展恰好呈现出中心不断‘漂移’态势。最早,深圳从罗湖和蛇口两翼同时起步;之后,市政府从老的宝安县城转移到上步;如今,城市的中心区位又进一步转移到了福田。也正是深圳中心区位土地这种独特的供给方式,极大地延缓了地价的上升压力。而且几乎所有的中心均分布在深南大道沿线,使得各先后中心之间的联系成本接近于零,并进一步呈现以深南大道为核心的,几乎囊括整个特区的新的城市中心(这也是《深圳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中将福田中心区和罗湖中心区统一在“福田中心”这一概念下的理论及事实支撑之所在)。这使得深圳的“影子中心”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一直在漂移——总是落在建成区以外。这就使得后来实现的较高档次的城市功能,既能够避免大规模拆除原来的建筑,又能够寻找到更好的区位。

  “鉴于这一地区的至关重要的意义,任何前海湾资源的使用,都要极为慎重。目前提议的在前海湾地区发展港口、高科技和物流中心的设想,都不足以充分发挥前海湾地区的最大价值。除非准备今后搬迁,否则这一战略地区目前不应当被任何其他功能永久占用。这里应当是珠三角未来的曼哈顿。”

  当然,增加中心区位的土地供给并非只是找一块空地建设一个新的“中心城区”这么简单。关键在于这块地方是否有成长的潜力,而且是不是城市内最具成长潜力的地区?人们还可以进一步追问,深圳的哪里最具有成长潜力?

  在回答这一问题之前,赵燕箐给记者详细分析介绍了“香港——广州轴线”这个对深圳乃至整个珠三角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力的概念。

  赵燕箐的《咨询报告》指出,整个珠三角在区域发展结构上极为明显地体现出以香港和广州分别为两极的“香港——广州轴线”的作用。正是在这个“轴线”的作用下,形成了香港/深圳/东莞和广州/南海/佛山两大区域发展集群。而由于香港这一极点的动力更强,香港/深圳/东莞集群的发展速度更快。此外,在整个区域范围来看,越靠近“香港——广州轴线”的区域发展越快。而偏离这一轴线的其他地区,虽然会出现一些局部的经济高地,但总体发展都不如靠近这一战略轴线的地区。以深圳为例,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偏离这一轴线的龙岗发展速度低于靠近这一战略轴线的宝安,而宝安内部的发展又以与这一战略轴线直接重合的107国道沿线最为突出(而位于坪山和坑梓的深圳市大工业区即便是市一级的开发区也远比不上107沿线的发展)。放眼整个珠三角我们还可以发现,惠州、中山、珠海等地区的相对落后也可部分从“香港——广州轴线”的作用中找到答案(因为它们相对偏离这一轴线)。

  过去近30年,深圳的发展就极为精确地体现出“香港——广州”这个战略轴线的明显影响。那就是,深圳的发展最快的地区,几乎全部是在“香港——广州轴线”上实现的。而且,越靠近香港,发展得越快。

  再来回顾深圳的“中心漂移史”还可以发现,深圳过去30年的“城市中心”不仅全部在这个轴线上,而且深圳与香港接触点(几个口岸)的迁移,也几乎完全主导了城市中心的迁移方向——最早的罗湖和蛇口分别是深圳通往香港陆路和水路的最大通道,深圳的发展依托这两点起步,成为自然的选择;而随着皇岗口岸的开通,城市中心也明显呈现出从罗湖和蛇口这两端向中间集中的趋势,最终成就了现在的福田中心区。

  据此,《咨询报告》做出如下的基本判断,如果“香港——广州”轴线继续保持现有的影响力,深圳未来最具成长潜力的就必然是位于这条轴线之上的前海湾地区。赵燕箐说:“不需要有多少规划知识,你翻开地图就可以看到,从整个珠三角以及“香港——广州轴线”来看,深圳西部沿海地区正好就是珠三角的核心。

  深港西部通道、港珠澳大桥、沿江高速(与广深高速并行、经珠江口东岸的连接广州和深圳之间的第二条高速公路)、杭福深铁路往西跨越珠江口的延伸、机荷高速往西跨珠江口的延伸、深中大桥、深圳机场和香港机场连接线、穗莞深城际铁路线这一系列战略性交通设施的建设无一例外地都“指向”了“前海中心”。赵燕箐说,可以断言,前海湾地区在珠三角的地位会迅速上升,成为无可比拟的最佳区位——同时利用珠江口两岸的资源;依托深圳、香港、澳门、珠海机场;位于广州南沙、香港维多利亚两个大港之间;连接深圳特区、宝安中心区、东莞几大城市重点区域;前海湾地区将成为深圳市和珠三角区域内各种交通基础设施的交汇点。按此设想发展,30年后,前海湾地区不仅将成为深圳的中心,也必将成为珠三角最为耀眼的明珠。”

  在《咨询报告》里写下了如下一段分量极重的一段话:“鉴于这一地区的至关重要的意义,任何前海湾资源的使用,都要极为慎重。目前提议的在前海湾地区发展港口、高科技和物流中心的设想,都不足以充分发挥前海湾地区的最大价值。除非准备今后搬迁,否则这一战略地区目前不应当被任何其他功能永久占用。这里应当是珠三角未来的曼哈顿。”

  一位全程参与《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及《深圳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规划专家告诉记者:“这一战略构想当时在深圳规划界的影响完全可以用‘震撼’一词来形容,当然在部分细节上还有争论。也正因为这一构想的颠覆性,我们在2005年底出台的《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中只是谨慎地写为‘前海湾是布置泛珠三角大型商贸服务设施的最佳区位之一,未来深圳应加强与香港的合作,发展现代服务业,把前海湾建设成为泛珠三角的现代服务中心之一’。随着研究和认识的进一步深入,前海湾地区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最终,《深圳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中明确地提出,深圳将构建‘双中心’城市中心体系,‘前海中心’这一战略构想最终成型。”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员深圳分院副总规划师范仲铭说:“‘前海中心’将主要发展区域功能的生产性服务业与总部经济,构筑区域性高端服务业集聚区。这里将是引领深圳乃至珠三角参与全球经济体系的指挥中枢。”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冯 杰  
 
2009年03月13日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空间 开心网 人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