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服务业>  正文

长三角地区发展迎来新机遇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09年3月12日

  长三角“共建四个中心”战略非常可能成为加快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新型“发动机”

  2008年9月7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对长三角未来发展提出了清晰的方向、要求和目标。指导意见指出,长三角地区要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努力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并进一步强调长三角地区要“优先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积极发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大力改善服务业发展环境”。指导意见出台,对长三角地区的长期健康发展和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

  开创长三角发展新格局需要新的区域发展战略

  当前,长三角地区已进入重要的发展时期:首先,2007年,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范围)的人均GDP已突破5000美元,这标志着长三角地区将面临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转型的迫切要求;第二,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和市场状况将进一步趋紧,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提升的压力将日益突出;第三,中央对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全面加快协作进程、促进协调发展、提升区域整体国际竞争力寄予殷切期望。种种状况表明,长三角地区需要新的发展思路、发展路径和发展手段,才能顺利跨入发展新阶段。

  回顾全国和长三角地区的区域协作进程,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总体上发展相对缓慢,长期在较低层面上徘徊,没有达到原先所期望的更高水平。主要问题在于,我国的区域协作、特别是长三角的区域协作缺乏清晰的发展战略的引领。

  区域发展战略从区域整体的、长远的发展要求出发,把区域内各地区的发展统一到区域整体发展提升的目标去考虑,并且在区域发展战略基础上引领各地区的发展。在这种格局中,虽然各地区的发展仍然是独立自主的,但其发展效果是整体、统一和互补的,能有效提升区域整体发展水平,并且将随着区域协作进程的深入而不断加强出自内在的协作要求。

  我们目前所进行的区域协作由于战略思路和目标上的不统一,不但难以整合区域发展效果,而且往往各地区的发展效果被互相抵消,整体效应被缩小。

  应该充分认识到,区域协作在我国具有特殊的意义和功能,除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深化产业分工协作、促进市场统一深化等经济功能之外,形成区域共同发展、共同提升的内在互动机制,通过区域内的分工协作克服我国和区域“总量规模大、创新能力差、竞争实力弱”的根本性问题,更是区域协作的重要功能。

  长三角区域协作进程必须在正确的发展战略指引下,着眼于长三角区域发展目标、发展定位和发展层次的整体提升,进一步有效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来实践推进。因此,在国务院指导意见的基础上,长三角地区还需要形成更为清晰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路径,从而开创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新局面。

  凝聚放大长三角发展能量“共建四个中心”

  中央对上海的发展定位和目标可以表述为:以“四个中心”(国际性的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和经济中心)为支撑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面对长三角地区协作进程的加快和未来的区域一体化趋势,上海有必要主动提出长三角区域“共建四个中心”的策略,把长三角“共建四个中心”作为长三角区域整体发展提升的清晰目标,以长三角“共建四个中心”作为长三角区域加快发展提升、加强区域协作的战略突破口,从而促进长三角区域的协作进程和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

  以“共建四个中心”作为长三角地区的整体发展战略,既符合国务院指导意见强调长三角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导向,又紧密结合上海发展的目标定位,也适应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阶段性转型和经济结构优化提升的内在要求。因此,长三角“共建四个中心”战略非常可能成为加快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新型“发动机”。

  长三角地区“共建四个中心”战略使得长三角区域协作互动具有了明确的基础、方向和内容,而且这种协作互动对长三角各地区具有明显的发展共赢效果,将充分激励长三角各地区积极主动融入区域协作互动,积极主动参与区域产业分工,积极主动打造地区独特优势。

  同时,长三角地区“共建四个中心”具有坚实的客观基础和条件。长三角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江海航运港口和货物进出口的集聚地。长三角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国际贸易平台和基地。上海正在加快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步伐,长三角共建金融中心,将把上海的金融平台建设和金融服务创新与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转型紧密结合,同时又加快两者的发展步伐。

  因此,长三角需要在更高的定位和发展战略目标上来重新定位发展战略目标,带动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层次。

  从加强长三角区域协作深化的角度,共建四个中心具有重要的促进功能。

  首先,“共建四个中心”战略将大大加强长三角地区区域协作的凝聚力。长三角区域共建“四个中心”,在战略上把上海从一个原先高高在上的竞争对象转变为与长三角各地区紧密协作发展的合作伙伴,成为长三角区域整体团队中的一个和谐成员,改善和增强长三角区域各地区间的融合关系。

  第二,“共建四个中心”战略将长三角地区未来协作内容清晰化。“共建四个中心”的战略目标将使长三角地区摆脱目前各地区着眼于一般制造业发展、着眼于地区间竞争的状况,真正从区域未来发展的高度来重新审视各地区的功能定位、产业发展和区域协作。

  第三,“共建四个中心”战略将加快提升长三角区域整体发展水平。长三角“四个中心”战略的提出,将使长三角各地区积极考虑参与建设,以“四个中心”的标准来加快提升各地区的市场化、信息化、法制化和国际化程度,从而加快提升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同时,由于各地区的功能和发展层次不同,其所发挥的功能及其定位是不同的。但有效组合各地区不同的独特功能,形成紧密互动的整体结构,将明显放大长三角区域共建“四个中心”的合力和长三角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能量。

  第四,“共建四个中心”战略将进一步增强上海城市国际竞争力。长三角地区共建“四个中心”,一方面有利于加强长三角各地区间的协作互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加快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增强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基础,提高上海城市国际竞争力。

  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其发展高度决定区域整体的发展空间和影响力,而同时区域的整体实力基础也决定了上海城市的发展高度。长三角区域“共建四个中心”,上海与长三角地区形成“塔身”和“塔尖”的关系,没有塔身,不显塔高;而缺乏基础,何来高地。在长三角地区共建“四个中心”进程中,由于各地区的功能、地位和条件的不同,其角色是不同的,但是一个有机整体中的不同分工。长三角共建“四个中心”,长三角各地区是共建共享共荣的关系。

  可以充分期待,在国务院指导意见的引领下,在长三角共建“四个中心”战略的组合中,长三角地区将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2008年10月17日  上海国资  陈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