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钢集团顺应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大趋势和要求,以极敏锐的触觉逐渐实现了从单一贸易企业向贸易与实体相结合的综合类企业的转型,并于2007年组建了集矿山采选、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中钢矿业公司。在总经理连民杰的带领下,中钢矿业经过4年多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10座矿山正从基建转向生产,2011年可实现利润2亿多元。中钢山东富全矿业有限公司就是中钢矿业旗下这样一个“摘毛桃”的角色———低品位难选地下矿山。从2008年成立以来,该公司在3年间究竟收获了什么?时近2011年底,本报记者走进了这家矿山。
敢于“摘毛桃”
凡是搞矿业的人都知道,河北邯邢地区的铁矿是国内名副其实的富矿,原矿品位可达50%以上。从事铁矿工作20多年,现任中钢山东富全矿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的尹宝昌说:“比较而言,富全矿的生产整整多了一道破、磨环节。”
但谈起富全矿建设的意义,尹宝昌却毫不犹豫地竖起大拇指,这是中钢矿业抢抓机遇的成果。2008年4月,中钢矿业公司抓住机遇收购了山东李官集铁矿,于6月13日注册成立中钢集团山东富全矿业有限公司。
建矿之初,中钢矿业公司总经理连民杰就明确指出,该公司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即依法对项目的策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生产经营、债务偿还和资本的保值、增值负责;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创新管理模式。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给了公司全体职工不断施展才华的动力。
胆子大、敢干,是尹宝昌的特点;干了,就要干好,是尹宝昌的性格。该公司成立初期,留给他们的仅有80亩地、临时的采矿装备、临建板房。尹宝昌是个急性子,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带领公司领导班子,拿出国有企业特有的魄力和责任感,在资金短缺、人员不足,办公、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和员工一起开始了创业。在短短3个多月的时间,经过上百次谈判,公司完成了工程、技术、政府批文等矿山建设资料交接、各项建设工程验收和财务账目清点等工作,快速恢复了矿山建设。
创新“摘出”效益
2010年为矿山基建的攻坚阶段,为落实中钢矿业提出的“在基建中合理压缩投资,在生产中降本增效”要求,富全矿业大力实施了创新管理方式、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体系的建立。
首先,大胆创新管理模式。该公司领导班子认真做好工程设计方案优化,力争缩短施工工期。年初,该公司根据基建特点抓主要矛盾,确定了工程建设的“三条主线”———主井提升系统工程建设、100万吨/年选矿厂建设、井下首采矿段具备出矿条件,并实施“条块式”项目管理模式,实现了提前达产。其中,主井提升溜破系统工程采用平行作业方式,利用导硐法施工破碎硐室掘砌,实现了与主井提升系统土建、安装平行作业,较传统的施工方法提前近6个月完成主井提升系统,井下八大生产系统日趋完善;120万吨/年选矿厂从2月22日开工到9月17日重负荷联动一次成功,仅用6个月25天,创造了富全的速度,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的奇迹;井下首采矿段也较计划提前两个半月具备出矿条件,提前实现了矿石生产。在当年全国十佳项目经理评选中,该公司的事例被称为“中钢速度”。同时,为合理压缩投资,取消了100万吨/年选矿厂浓缩池的建设;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涉及选矿厂自动化、主副井提升系统智能化、空压机房监控及自动化系统、破碎系统、井下运输系统等重要建设项目30余项,直接节省投资千万余元。
其次,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尹宝昌认为,速度就是效益。但鉴于低品位、难选矿的特点,要实现产能的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损失和贫化率指标的降低、选比的降低、金属回收率的提高以及尾矿综合再利用等,必须紧紧依靠科技创新。
2010年,该公司制订了科研计划,与北京科技大学、长沙矿山研究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等多所院校,就尾矿沙充填工艺与技术的研究、富全矿业采矿方法实验研究、矿区地应力场与地压活动、岩层变形与地表沉陷规律研究等科研项目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其中,采矿方法实验研究成果正在南矿段矿石回采中应用。
2011年,该公司围绕试生产的目标,开展了“科技创新年”活动。该公司成立了3个攻关小组,力争早日出成果并尽快转化为生产力。“选矿攻关小组”致力于研究提高磁性铁回收率、降低选比,进一步提高选矿工艺;提高磨机生产能力,确保精矿品位、硅含量、水分等各项指标符合市场需求;分析选矿成本的构成要素,从各环节节能降耗,确保选厂高效、低耗、稳定运行。“采矿攻关小组”进行采矿研究,减少损失贫化、提高回采率和产能,确保矿石生产的衔接。“生产组织攻关小组”针对采、运、提、选一条龙的生产工艺流程特点,加强生产组织,实现节能减排、增加效益。在活动中,该公司营造出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新”的良好氛围,为科技创新奠定了基础。
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2011年是基建转生产的第一年,该公司顺利实现了生产调试目标。截至目前,预计全年开采铁矿石达60万吨,超额完成全年计划。
新型绿色矿山什么模样?
在中钢矿业2011年工作会上,连民杰对富全矿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把富全矿业建成“一个占地最少、厂区布置最合理、低碳环保、现代化的绿色矿山。”为实现这个目标,该公司闯出了一条适合企业自身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节约型矿山建设道路。
在尹宝昌的介绍下,本报记者领略了一座新型矿山的风采:从气温已达摄氏零度以下的矿山走进办公、生活区,融融的暖意会马上将你包围。但室内的空调机用的可不是我们日常用的能源,而是井下生产疏干水———可再生能源。富全矿业与山东科灵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在铁矿山中利用井下生产疏干水源,全面推广应用地热/水源热泵技术代替传统锅炉、空调实现生产/生活的制冷/采暖”项目,实现井下生产排水?邛矿区制冷/制热供暖?邛处理选矿场选矿用水?邛尾矿池回水再用于选矿,矿区实现“水资源闭环系统”。可节约电能205万千瓦时/年,标准煤1000吨/年,节约费用237.4万元/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620吨,减少供水设施投资近千万元。矿井投产后,每年可节约用水108万立方米,减少污水排放16.5万立方米,节约电耗330.3万千瓦时,节约电费、水资源费、污水排放费用累计700余万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显著。
在全国铁矿山中,该公司的200亩占地面积可谓是小规模了。为提升土地利用率,实现土地集约高效化,该公司始终把“减少建设用地、少占用基本农田”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他们对矿区总图布置中生产、办公和风井三个区域布置原设计进行重新优化,尾矿库建设用地避开基本农田(同时结合农田整理造地)、排水管线和排尾管线采取“架空改直埋”措施,减少占用基本农田450亩,而且节约征地费用5000余万元。
据了解,一般矿山生产中仅主井提升系统约需要员工70余人。而在富全矿业,这个数字是零,实现了无人值守。该公司把“走自动控制之路,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降本增效,实现岗位智能化管理”作为建矿理念,两年多来,先后对矿井压风系统、35千伏变电站、井下中央变电所、中央泵房、主副井提升系统、选厂进行了自动控制系统改造。目前,矿井压风系统、通风系统、排水系统、主井提升系统等实现了智能化“无人值守”。井下各区域的无线通讯系统全面覆盖,手机信号畅通。以此为基础,人员定位系统建设也开始全面推进。这些措施也有效地保障了产品质量的稳定和产量的提高,降低了生产成本和职工劳动强度。
矿山巷道必须进行24小时照明,采用白炽灯能耗较高。为此,该公司与常州华岳电子有限公司一起研发了井下照明替代光源23瓦/110伏无极灯,完全取代60瓦/110伏白炽灯,节能达62%,且寿命长、照明效果好。经测算,该项目每年可节约标准煤800吨、热风炉电费11.5万元,共计每年可节约运行费用100余万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096吨。
尹宝昌说:“在当前全球变暖、能源问题日益凸显的情况下,打造低碳经济,建设节约型矿山是建设现代化矿山的必由之路。”他还介绍,目前充填站已建成投入使用,矿井废石、选厂尾矿将全部用于井下采场充填,确保地表不塌落,保护好生态环境。公司还将开展尾矿砂综合利用的研究,充分利用好国家资源,实现变废为宝,将富全矿业尽快建设成为低碳、环保、节约型的现代绿色矿山。
什么是新型绿色矿山?白天,可以仰望到蓝天白云;夜晚,可以在几乎听不到噪音的生活区安然入眠。本报记者在富全矿业公司找到了初步的答案。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