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长杰是圣力(福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圣力投资”)财务总监。这家公司将其钢铁产能的四分之一放到了越南。
圣力(越南)钢铁有限公司(下称圣力越南)的产品主要是钢坯。放在国内,其年产量并不算高,只有60万吨。但圣力投资在越南获得了税收、土地等多项优惠政策,因为投产后它将成为越南当地较大的钢铁企业之一。
圣力并未不是个,去年下半年开始,仅福建省内,就已经有包括圣力在内的4家钢铁企业在海外建厂。中国钢铁产业政策日益严厉,钢铁产能过剩压力之下,圣力投资这样的民营资本冀望于海外新兴市场。
走进越南
5月份,圣力投资在琼副县千桥工业区一期投资额3650万美元的圣力越南就将投产。
圣力投资能够获得在越南的投资机会并不简单。圣力投资是圣力集团全资子公司之一。圣力集团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从事冶金设备的生产、进出口业务。同时,他们在国内拥有200万吨产量的钢厂。
“最开始我们是通过向越南出口冶金设备,因为生意上的往来和越南那边的朋友慢慢熟悉了,进而和太平省的计划投资厅有了初步接触。”孙长杰称。之后圣力集团有了在越南投资的念头。
“我们当时去越南,发现整个国家没有一条正规的高速公路,也没有什么高楼大厦。而且越南钢铁工业落后,没什么像样的钢厂。下一步,只要越南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就需要大量的钢铁”。孙长杰回忆说。
2007年中旬,福建省代表团对越南太平省进行友好访问。圣力集团抓住这个机会,在相关领导的沟通下,和太平省计划投资厅签署在该省投资兴建钢铁厂的备忘录。
2007年底,圣力集团寻找到合作伙伴广东省广新外贸集团,这是广东最大的外贸企业。双方议定,圣力集团通过圣力投资,广新外贸集团通过旗下的广东省五金矿产进出口集团公司(简称“广东五矿”),联合投资。
其中圣力投资出资2400万美元,广东五矿出资1250万美元。分别持股65%和35%。“在海外投资办厂,必须要获得相关的外贸资质,否则会在原材料出口,资金进出口等方面遇到很多不便”。原北京市天银律师事务所律师杜庚龙指出。
在向太平省递交了相关规划,可行性建设报告等材料后,2008年初,圣力越南开始正式动工,一期占地20公顷。
便利
圣力越南的建设获得了很多的便利条件。在税收方面,圣力越南投产后,前3年免税,5-9年仅征5%的税,甚至到第13-15年,其税率也不过才15%。孙长杰称,在设备进口方面,越南对圣力是全免关税的。
长期关注产业外移研究的福建省外经贸厅副调研员陈奇表示,越南国内钢材市场80%依靠中国进口,中国限制钢材出口后,越南国内钢材价格上涨了近三成。同类螺纹钢产品越南市场的售价比中国要高出20%-30%,“越南政府将钢材生产冶炼列为外商鼓励类投资项目。这些都企业实现产业转移提供了便利条件”。
孙长杰的目标不仅仅是越南市场,圣力越南距离越南的海防港仅60公里。在他的计划中,周边的印尼,柬埔寨等都是潜在的钢铁市场。
孙长杰称,圣力越南一期从日本、欧美市场进口废钢材,而后在越南就地生产冶炼并投放当地市场。“公司正在和合资方商议增资事宜,二期工程将新增轧钢生产线,两期的总投资额将达到近7亿元人民币。”
风险
在国内众多钢铁企业呼吁调整钢铁产业出口退税的时候,孙长杰却并不希望出现这样的调整。“出口退税调整后,越南的钢材价格肯定会随之降低,这对我们会有不小的冲击”。
就在圣力越南刚刚开始动工兴建,2008年越南就遭遇了一系列的金融危机,而随后全球性的金融风暴也让越南经济出现剧烈动荡。
“这些都是不可控的风险,这些危机的确对我们的投资项目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如压缩基建工程导致对钢材的需求有所下降,物价上涨加大了我方的投资成本等。”孙长杰称。
孙长杰称,在海外投资其实更需要深入了解该国的劳动力成本、法律法规等。“比如说,在越南你雇用工人要通过他们的咨询公司,否则是违法的”。让他感慨的是在越南征地,因为越南的土地是私有化的,你要征地仅仅通过政府同意是不够的。
在建厂时,仅仅动员农民搬迁圣力就花费了2个多月的时间。
但最困扰的还是融资难的问题。“越南的银行是很少给外资提供贷款的,即使提供贷款里面的内幕交易也很多,比如返点回扣等等。”孙长杰称。
中国的外汇审查和购汇手续十分复杂和严格,资金调动、使用都很被动。陈奇告诉记者,目前外汇管理部门在办理境外投资项目的外汇资金来源审查时,需要考察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一般条件下,企业对外投资金额不得超过所有者权益50%。
同时,圣力越南还面临走出去政策不配套的制约。记者了解,目前国家对海外炼钢所需的硅锰合金、硅铁合金以及石英砂等原辅材料实行特别许可制度。
陈奇称,企业所需的这些原辅材料必须通过国家认可的专营企业出口,同时硅锰、硅铁合金等材料也需要向有专营资质企业购买,而这些资质企业数量少、产品要价高。此外,国家对铁矿石进口实行许可证管理,企业即使在海外寻到商机也不敢贸然出手。
集体出走
像圣力投资这样尝试走出去的资源加工型企业不在少数。陈奇告诉记者,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福建省已经有包括圣力在内的4家钢铁企业开始在也门、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投资设厂,总投资额达4000多万美元。这四家企业在海外可形成160多万吨钢材年生产能力,几亿美元的收入。
圣力合作伙伴广新外贸集团的报告强调,到国外特别是中国周边的东南亚地区投资建厂,这样既有利于钢铁制造业这一资源依赖型的、高耗能行业向境外转移,减轻环保及资源压力,同时又能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开辟新的市场,获取更大的效益。
陈奇说,通过“走出去”投资海外新兴市场,以寻求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这些企业产业外移的新动向值得关注。
这些企业的海外投资建厂,带动了相关产品的出口。圣力集团在越南建设期间就已带动机器设备、配件、合金和耐火材料出口2000多万美元,投产后每年带动出口1500万美元。
在陈奇看来,走出去的钢铁企业能有效的获取境外市场资源。“比如闽东汽车电器厂在也门投资就利用当地废钢铁回收以及旧船拆解等资源。福州木林森贸易有限公司在哈萨克斯坦还直接利用当地的铁矿石资源。”
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司长吴喜林谈到民营企业走出去时表示,企业对外投资要坚持两点:第一要量力而行。这个“力”包括资金实力、管理能力和人才储备,中央鼓励有条件和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第二,要熟悉当地的情况,即要深入研究掌握东道国法律法规、风土人情、习惯做法、市场环境、劳动力成本等等。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