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CEO李彦宏
由于eBay、Google在中国市场上的受挫,不少来自硅谷的投资人对于中国的互联网始终有着一种“雾里看花”的感受,并在咨询中希望我能够提供一个能够代表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样板。
我的回应通常都是:“你需要先读懂百度。读懂了百度,你就能够读懂中国互联网。”
对方最多的一个回应就是:“百度?那不是中国的Google吗?”
这就是硅谷以及华尔街对百度的理解偏差,甚至连百度自己,也并不明白它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互联网企业。百度,绝对不是中国的Google这么简单。
2月5日,百度公布了2012年四季度及全年的财报,净利润的同比增长分别是36.1%和57.5%,增速开始放缓,但仍停留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线以上,第二天,百度的股价跌破十个百分点,一夜蒸发近38亿的市值。
李彦宏在对股东的电话会议上声称百度“目前正处于中国互联网的核心”,并且将会“引领下一波以移动以及云为中心的互联网发展”,不仅无法得到中国互联网业界的认同,甚至也没能再次说服纳斯达克的投资者,这是百度的第一个矛盾。
矛盾之一:资本对百度的态度
美国最负盛名的评级机构Moody's Investors Services在2012年给予百度“A3”的评级,甚至高于它给腾讯的评级(Baa1),认为百度“投资品质优良”,但是从证券市场上看,百度的股价从2012年8月最高的134.71美元一路滑坡到现在的不足100美元,颓势尽显。
资本市场是一个冷暖自知的行当,一边是百度希望借由评级机构的看好来增发债券,另一边则是投资者正在向外吐出百度的股票。这种矛盾的根源就在于:大家都认为百度的前景非常远大,毕竟搜索引擎这种商业模式有着Google的探路,百度就是跟着Google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也能将Google的盈利趋势复制得八九不离十了,但是如果不将目光放得那么长远和抽象,细看百度现在的状况,却又能发现一大堆Google不曾有过的问题:
1、移动转型进程缓慢(Google早有Android布局);
2、乐酷天等战略注资棋子的失败;
3、对360、搜狗等竞争对手的崛起无法起到遏制作用(Google从来不会被Bing一夜之间吞下超过10%的市场份额);
4、即使在PC上面也没有形成矩阵产品的落地(Google有Chrome、Gmail、Reader等数不清的成熟产品分布在PC端);
5、百度每年有上亿的支出用来从网址导航等地方购买流量,且购买成本是逐年上升,投资人不希望自己的钱被消耗在这里(Google不知道什么叫作“购买流量”);
这就是为什么说不能将百度单纯的看作是中国市场上的Google,尽管商业模式十分接近,但是百度背负了Google所不需要理会的太多负担,这使百度始终是一个“重型”的公司,它从来没有能力像Google那样去创造未来——后者的Project Glass、街景、卫星、无人驾驶汽车等创新都有潜力颠覆互联网之外的行业,百度的眼界和能力决定了它既不想在发展上效仿Google,也没有能力做到后者那种程度。
同时,由于中国市场仍然存在一定的特殊性,百度也有着部分灰暗的收入结构,目前可能能够为百度创造利润,但是在未来也存在着被清洗和追究的风险,一名曾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实习的朋友分享过他的工作经历:“每天工作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接听打进来骂百度的电话,第二部分是接到上级领导命令让他打电话去骂百度。”
< 1 2 >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