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科技>  正文

程苓峰:我做个人媒体活下来了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2/15/2012 16:56:11   来源:腾讯科技

程苓峰:我做个人媒体活下来了

资深媒体人程苓峰(微博)

腾讯科技讯 12月15日消息,资深媒体人程苓峰在腾讯新媒体论坛上表示,只要有机会,一定要做自媒体,微博的出现极大的增加了用户数量,从而使得个人媒体的影响力可以快速凸显出来。

谈到对个人媒体的定位,程苓峰认为,个人媒体类似于一份每天发表的杂志,达到一定规模的用户是其临界点,而其最有力的地形不是微博,而是微信。

“总之,我做个人媒体是活下来了,肯定会坚定的做下去,肯定会有越来越的人帮助这些个人媒体活下来,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这就是我的真实的体验。”程苓峰如是说。

以下为程苓峰演讲实录:

各位前辈大家好,到这里来是李方老师让我做一个小白鼠,这几年我靠个人媒体混饭吃,有很多的原始阶段的感受,我把这些结果说出来给大家听,我觉得就是算个小实验。

之前我试验过两段个人媒体,第一段在09年做做个云科技,大概做了10个月,每个月1万元的收入,有5000元是给杂志做顾问,还有5000元是写字,给中文网撰稿,后来之所以不作是因为1万元不能买房子,后来进腾讯赚房钱,在腾讯有了钱买了第一套房之后就辞职这是2012年。2012年8月份开始到现在大约—5个月,又开始作做云科技的自体,从4年前是翻了3倍,我从9年来作记者时一开始就觉得自由独立是最重要的,后来认为只要自己有机会,有条件就一自己做自媒体,认为做作记者一点不爽就是自己写的东西有人改,或者是被老板撤掉版面,或者是当你为媒体作出比较大的献的时候,你的工资长很少,我相信这个不爽大部分做记者的人都能感受到,我相信这个普通的记者这是一个很长远的想法,当翅膀硬了就开始做自己的事了。

今天为什么我要谈个人媒体,是因为个人媒体能够赚到钱,为什么能赚到钱是因为微博、微信这些媒体能够增加10倍。我今天来说个人的媒体,让我们快速的传播出去。个人媒体区别说白了就是报纸、周刊、杂志的区别。为什么以个人在这个地方有优势?是因为你不受局限的,是不受制衡的,这是创意的。无法说杂志是一个月一期,而你每天把你的结果发送给你的读者,所以我认为只有这样才会有优势,个人媒体实际上最有利的不是微博,而是微信,但是这两样都是有用户的,微博不适合个人媒体,他是有限的,得不停的发微博,这导致个人的微博总是是被没掉,微信会限制你发信息的条数,这导致你每天必须发最精采的东西。你的量就没有优势了,要求你发最精采的东西,一个人的判断可能和一个团队的判断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认为最有优势的个人媒体的是微信。

接下来说比较实际的,当你在微博、微信上立足之后,每天接收微信,我接触到的第一个媒体是沙龙。如说一个人他查你做一个沙龙,你要做的是把4、5个人请来参加讨论,企业会得到什么东西呢?他会得到跟这些嘉宾建立联系的机会,他知道来的这些人的数据库,就可以进行竞销,他们也希望通过跟你的合作、平版曝光。他们付的价格还比较高高,有一个不好的地方这个事不能琐碎,你要和4、5个嘉宾交流,磨他们的观点,这个是比较索碎的。以长久而言可能会损坏自己有利的地位,所以现在看起来价值比较高,但是要谨慎的去选择。

第二、作媒体肯定是是想过稿费挣钱,我也是想过这样的方式来进行,但是很难实现,中国的媒体不太愿意付给你很高的价钱,我在国内的一个很有档次的稿费是每500—1000元,他们有对你有防备心里,他觉得他被外来人侵占了,怕你跟外来人有勾结,这导致杂志的合作是非常不愉快。从这个角度来看是媒体的稿费无法生存,像今天跟大家签约,如果有大的媒体承担这个责任,投入前期的资源去养活这么一批人,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对很多人是有意义的。

第三、关于咨询,你去跟一个媒体建议做个事的时候,他很难把这个事做到,还是需要你跟他们深入的工作才能做好,导致你投入的精力是不小的,我也是媒体,这个权利到底是你做还是我做也是一个问题,只要你舍得投入时间,这也是一个收入来源。

第四、付费协作,比如说李志军给联想写了一本书叫联想风云,那么他们把书写出来我相信这些公司都会给他们钱,有没有人觉得你看他写软文的,我认为这没有体现作者和读者的良方价值,如果付费价值能够同时满足公司、读者和写者自己的价值都是好的,把公司的价值挖掘出来给行业启示,给读者价值,这个东西就是成立的,所以我认为把握的好是一个好。

关于(保护费)我个人认为,对于传统的行业里面的写手、记者、媒体来说,广告是一个很不错的方式,我建议大家不要采用这个方式。我希望通过筹资的方式来,打赏就是你看我的东西爽我就给你投资,这就是居高临下,我付你的费才看你的文章,打赏就把读者的姿态变成了从上往下的,第二个是筹资,就是我要写篇文章,就要把这个标题的文章写出来,我相信这个动力是要比付费的动力强很多。从做这么多的媒体来说,我相信打赏是有一个空间的,有些人愿意给你钱。筹资我觉得可以实施,我觉得这样的方式是可以的。但是即使这样的形势到最后拿到的钱也是很少的,需要什么样的读者量呢?我算了一下如果说1万元里面每个月赚5000元,有5000元是来自于打赏的,我们要保证千分之一的打赏的话,是很难的,另外的钱是通过筹资来的,一次筹资20元,如果你一个月写4篇文章,每个人给你60次的投资,这也是很难的。所以我觉得就算是有打赏和筹资的客观存在,也很难每个月赚1万元。所以如果说这条路可以去摸索,走不通的话我感觉还是比较现实,方式就是这些平台目前基于你新的用户,下载多少给你分帐的意思。假设一个人一年10万,200个人是2000万,2000万可以养活200个人,2000万是什么概念,实际上就是200个编辑,看你是否愿意顾一个编辑的钱来养活一个写手,像一个门户收入20亿,这2000万等于20亿的一百分之一,具体的腾讯总收入是4000亿,拿出2000分之一来维持。总之,我做个人媒体是活下来了,肯定会坚定的做下去,肯定会有越来越的人帮助这些个人媒体活下来,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这就是我的真实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