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科技>  正文

纽约时报:内容聚合网站剽窃成风恐伤互联网健康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3/12/2012 17:40:12   来源:新浪科技

  导语:《纽约时报》网络版今日撰文指出,美国传媒界人士近期呼吁业界加强对内容聚合网站的管理,制定一系列行业规范,如若不然,原创内容会越来越少,终有一天会枯竭,从而危及互联网的健康发展。

  以下为文章主要内容:

  剽窃劳动成果

  随着过去15年来信息数字化的日趋深入,一些专门搜集互联网上各种信息的网站开始大量涌现。“策展”(curation)和“聚合”(aggregation)等词汇成为这个领域的流行语言,有时还被用来指代真正的内容创作。

  传统媒体机构眼睁睁看着一些网站抢占了他们的劳动成果——不仅剽窃他们的内容,还用这些内容取悦观众。“新秩序”的从业者们在听到抱怨声后,建议主流媒体停止埋怨,同时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增强自身竞争力:在新的环境下,如果别人找到了更好的办法来包装你的内容,那么这些内容或许不再属于你。

  然而,我们如何明辨宣传别人的杰作与简单抄袭之间的界限呢?有人说,不讲规矩的聚合就等同于色情内容:你看见时就知道了。随着内容监管变得愈发空洞,最终原创作品可能会越来越少。数字移民和原住民由此越来越感到不安,他们担心“所有权”的缺失或许会最终削弱互联网的价值。

  在奥斯丁举行的西南偏南音乐节(SXSW)上,传媒行业的有识之士提出了两个让内容所有权实至名归的办法。第一个办法是,某个团体将利用一种类似同业公会的形式来宣传常用标准。在第二个办法中,依靠挖掘互联网信息谋生的人将利用符号来创造内容归属的常见表达方式。

  网站纵容怂恿

  去年7月,美国《广告时代》杂志专栏作家西蒙·杜曼克(Simon Dumenco)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在数字行业,苹果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离世引发的关注度,完全可以与声名扫地的美国前议员安东尼·韦纳(Anthony Weiner)的丑闻相提并论。

  由于这篇文章的主题与当时Twitter上流行的热门趋势话题紧密相关,赫芬顿邮报和Techmeme等内容聚合网站立即抓取了杜曼克的文章内容。数字新闻生态系统的浮士德式讨价还价还表明,一些网站希望从你那里得到一些好处,然后返还一些流量作为回报。但杜曼克意识到,拥有大量用户的赫芬顿邮报并未带给他太多流量,而Techmeme的情况也好不了哪里去。

  于是,杜曼克继续对这种做法展开抨击,称赫芬顿邮报当时的做法过于激进——删除链接、增加少量新内容。赫芬顿邮报见事情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便开除了当事编辑,并向杜曼克道歉。不过,杜曼克对赫芬顿邮报的做法并不满意,认为那名年轻的编辑只是替罪羊,“其采用的内容聚合方法长期以来受到赫芬顿邮报编辑管理团队的纵容与怂恿。”

  在收到许多有相似经历的作家的电子邮件以后,杜曼克决定推出一个重大举措:他组建了一个专门委员会,用以建立内容聚合的标准。“道德博客与内容聚合委员会”(Council on Ethical Blogging and Aggregation)就这样诞生了。

  行业大佬力挺

  计算机行业专家对这种少数新闻从业者与整个互联网行业斗争的做法都抱着轻蔑的态度。但杜曼克将他的努力与美国杂志编辑协会制定的编辑准则相提并论。正是由于这些规定,杂志逐渐将编辑部与广告部门区分开来。这项制度虽难称完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杂志编辑协会提出的行为准则对整个行业带来了深远影响,至少制定了让人们争论的标准。

  新闻媒体行业的一些大佬也参与了杜曼克的倡议:《时尚先生》(Esquire)杂志主编戴维·格兰杰(David Granger)、《大西洋》(The Atlantic)杂志主编詹姆斯·贝尼特(James Bennet)、《纽约》杂志的亚当斯·摩斯(Adam Moss)等。当然,上述三家杂志旗下的网站本身也在大量聚合内容。

  这个委员会的成员包括数字媒体行业的许多知名人士,例如《纽约观察家》主编伊丽莎白·斯皮尔斯、Longreads.com创始人马克·阿姆斯特朗(Mark Armstrong)和网络杂志Slate主编雅各布·威斯伯格(Jacob Weisberg)。这些人都认为,在内容的链接、概括和聚合问题上,应该建立一个最合适的行业标准。

  支持内容聚合

  杜曼克说:“这个委员会不是一个反内容聚合团体,相反,我们支持内容聚合。我们希望创建简单易行的常识性标准。这个行业应该提出类似‘黄金标准’的规定,对内容聚合进行全面规范。”时尚网站Salon主编凯利·劳埃曼(Kerry Lauerman)表示,推行新的标准不仅仅可以保护旧有特许内容。

  他说:“当人们上网的时候,感觉越来越像是打破一面窥镜。无论你是关注Twitter的链接、电子邮件,还是关注Pinterest,你最终都有可能登陆一个陌生的网站。如果有什么办法提示你这个网站的功能,以及上面内容的可信程度,这无疑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

  杜曼克上周在奥斯丁举行的一个研讨会上介绍了他的一些想法。他说,道德博客与内容聚合委员会将会努力制定一套新标准并逐步发布。有人开玩笑说,这个组织既没有“胡萝卜”也没有“大棒”,但最终会制定一个管理完善的标准,让消费者只去访问那些遵守常用行业标准的网站。

  杜曼克对此表示:“我们不是一个吹毛求疵的小团体,这是一个全行业许多人希望建立的研讨会。”

  注重内容归属

  在奥斯丁举办的另一个研讨会上,Brain Pickings网站创始人玛利亚·波波娃(Maria Popova)认为,信用制度的缺失正呈现蔓延之势。上周五,波波娃和她的合作伙伴、知名设计师凯利·安德森(Kelli Anderson)推出了一个名叫Curator’s Code的网站,为人们表达有趣之事提供一个平台。

  Curator’s Code网站将通过类似S型人行道的符号来表示一篇内容直接来自于另一个来源,用像弯弓射箭一样的符号向激发人们深入思考的内容来源表示“脱帽致敬”的意思。Curator’s Code会提供适当的象征符号,博客主或作者只要像以前一样将文章的超链接放在后面即可。

  波波娃每天花费数小时时间从网上搜索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她注意到许多看似奇特的发现一旦被发现,便突然变得无处不在。波波娃说:“信息发现也是一种智力劳动。当我们都不重视发现时,我们就是在抢占别人的时间和劳动成果。Curator’s Code试图解决其中的一些问题。”

  通过创建一种由两个统一码字符所代表的语言,他们希望让内容归属变得更具标准化。波波娃说:“互联网之所以让我如此着迷,是因为它是一个获得重要发现的地方。你可以通过一连串链接,找到令人惊讶的事情。”波波娃自称是互联网上“一切趣事的管理员”。她对内容的归属十分在意,同时建议别人也应该留意。

  杜曼克的委员会和Curator’s Code似乎都并不打算作为一个强力机构,给管理混乱的数字世界带来“正义和秩序”。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两个倡议只是寻求重新实现消费类互联网的承诺,在看似毫不相干的两种信息之间搭建一座看得见的桥梁。毕竟,这个虚拟世界被称为互联网,一定有它的理由。(圣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