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科技>  正文

调查:双节“剩礼”多 催生网络“节日卖家”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9/25/2010 08:14:21   来源:DoNews
DoNews9月25日特稿(记者 尚婧)老何填好最后一张快递单,长舒一口气,等待快递员上门“取货”。这已经是他一周来发出的第三批包裹了,这个节前他一下子从个白领变成了生意极好的网络卖家。

  “收礼大户”的困扰

  老何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每逢“大节”,总会有企业送来礼物。“要是春节还好,一般收到的都是购物卡、礼品券一类的”,但是每年中秋却让他头疼:“三四十家企业,一股脑儿都送月饼,每年中秋节过后一个月我早餐都吃月饼,再以后看着月饼就反胃”。

  一开始,老何消灭“剩礼”的办法是再送礼,但是“拢共没几个亲戚,连老丈人的表亲戚都走了一圈儿,还是送不完”,“关键是我去人家送了礼,人家还要还礼,里外里我什么都没送出去!”

  后来老何开始练摊,在小区门口铺了块布卖月饼,但是生意一点都不好,还“经常得罪人”。老何说小区里住的都是熟人,朋友们来来往往都喜欢到他的摊儿上瞅瞅,但看得人多买的人少。“熟人要买我不好意思要钱,人家也不好意思白拿,于是干脆装作没兴趣”。

  变身网络大卖家

  再后来老何发现有朋友在网上出售闲置礼品,心想这是条好法子,“反正比砸在手里强”。

  老何说自己从9月10号开始就陆续收到月饼和各种礼品卡,他按办公室“小青年儿”教的把月饼和礼品卡挂到网上,“怪费劲的,得打好多字,还得挨个儿加照片和描述”。

  忙活了半天,成效很快,不到半天就有网友直接拍下他一张标价188元的月饼卡,这笔买卖老何收入50元。

  眼瞧着赚钱这么容易,老何接下来变得特别忙,上班儿时间也要开着聊天工具“等生意”,每天拎着大包小裹回家头一件事就是拍照上传。

  在老何看来,别人买他的东西“简直太正常了”。他的定价一般是礼品价值的1/3-1/2,“都是精装礼盒,送礼很有面子的,比买新的划算多了,有个人一口气买了4盒月饼”。一周来他已经卖了20多盒月饼和10来张礼品卡,平均每单50元,总计大约1500元入账。

  双节催生“节日卖家”

  据了解,网络上像老何这样的“节日卖家”为数众多,虽然鲜有老何这样的“月饼储量”,但想法几乎相同:多余的礼品无法处置,不如放到网上换钱,“赚点是点”。

  据北京市商委统计,2010年预计全市销售月饼近5000吨、销售金额2.16亿元,而这其中,绝大多数用于礼品馈送,流入“老何们”的家门。

  但是市场的另一面,是庞大的“送礼方”。以中秋节为例,多数家庭除自备少数月饼外,都会选择购买礼盒来馈送长辈和亲友,但目前做工精良的礼盒都价格不菲。

  据了解,目前上市场月饼礼盒价格由88、188元甚至1888元不等,而多数消费者选购时“主要看包装是否上档次”,并不在意月饼本身的口味和质地。

  因此“剩礼”一面催生了“节日卖家”,另一面也刺激一部分消费者在网上购买闲置礼品。有80后小夫妻计算过,拜访双方家长、双方领导共需月饼约15-20盒,平均每盒188元,则要花费2000多元;而在网上购买,档次不低却可节省一大半预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