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礼大户”的困扰
老何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每逢“大节”,总会有企业送来礼物。“要是春节还好,一般收到的都是购物卡、礼品券一类的”,但是每年中秋却让他头疼:“三四十家企业,一股脑儿都送月饼,每年中秋节过后一个月我早餐都吃月饼,再以后看着月饼就反胃”。
一开始,老何消灭“剩礼”的办法是再送礼,但是“拢共没几个亲戚,连老丈人的表亲戚都走了一圈儿,还是送不完”,“关键是我去人家送了礼,人家还要还礼,里外里我什么都没送出去!”
后来老何开始练摊,在小区门口铺了块布卖月饼,但是生意一点都不好,还“经常得罪人”。老何说小区里住的都是熟人,朋友们来来往往都喜欢到他的摊儿上瞅瞅,但看得人多买的人少。“熟人要买我不好意思要钱,人家也不好意思白拿,于是干脆装作没兴趣”。
变身网络大卖家
再后来老何发现有朋友在网上出售闲置礼品,心想这是条好法子,“反正比砸在手里强”。
老何说自己从9月10号开始就陆续收到月饼和各种礼品卡,他按办公室“小青年儿”教的把月饼和礼品卡挂到网上,“怪费劲的,得打好多字,还得挨个儿加照片和描述”。
忙活了半天,成效很快,不到半天就有网友直接拍下他一张标价188元的月饼卡,这笔买卖老何收入50元。
眼瞧着赚钱这么容易,老何接下来变得特别忙,上班儿时间也要开着聊天工具“等生意”,每天拎着大包小裹回家头一件事就是拍照上传。
在老何看来,别人买他的东西“简直太正常了”。他的定价一般是礼品价值的1/3-1/2,“都是精装礼盒,送礼很有面子的,比买新的划算多了,有个人一口气买了4盒月饼”。一周来他已经卖了20多盒月饼和10来张礼品卡,平均每单50元,总计大约1500元入账。
双节催生“节日卖家”
据了解,网络上像老何这样的“节日卖家”为数众多,虽然鲜有老何这样的“月饼储量”,但想法几乎相同:多余的礼品无法处置,不如放到网上换钱,“赚点是点”。
据北京市商委统计,2010年预计全市销售月饼近5000吨、销售金额2.16亿元,而这其中,绝大多数用于礼品馈送,流入“老何们”的家门。
但是市场的另一面,是庞大的“送礼方”。以中秋节为例,多数家庭除自备少数月饼外,都会选择购买礼盒来馈送长辈和亲友,但目前做工精良的礼盒都价格不菲。
据了解,目前上市场月饼礼盒价格由88、188元甚至1888元不等,而多数消费者选购时“主要看包装是否上档次”,并不在意月饼本身的口味和质地。
因此“剩礼”一面催生了“节日卖家”,另一面也刺激一部分消费者在网上购买闲置礼品。有80后小夫妻计算过,拜访双方家长、双方领导共需月饼约15-20盒,平均每盒188元,则要花费2000多元;而在网上购买,档次不低却可节省一大半预算。(完)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