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科技>  正文

电子政务提速IT业 政企沟通促产品创新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9月19日   来源:慧聪it网

  

  

  电子政务就是政府信息化。最近,这一不显山不露水的IT细分市场因其效益巨大正在引起各路资本的关注。

  电子政务市场规模到底有多大?调研公司的数据显示,中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规模未来三年将达到1250亿,其中硬件投资1000亿,软件投资250亿。

  电子政务市场一定是大有可为的,中国的IT企业正在努力向其靠拢,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近日,一家即将登陆创业板的民营软件企业负责人向本报表示,“电子政务将是带动中国IT业再次提速的最佳机会。”

  该人士并不讳言公司之所以能够得到资本的青睐,获得数千万美元的风险投资,直到即将顺利上市,和它们的产品服务于电子政务是密不可分的,“资本的流向是市场、政策最直观的反映,国家现在非常重视电子政务建设,对国产软件商的扶持力度相当大,以‘核高基’政策为例,国家平均每年投入规模将超过40亿元,累计投入资金将达到600亿元。”该人士反问记者,“这么好的市场机遇,资本怎么会错过呢?”

  事实上,电子政务建设的火热已经在股市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包括东软、航天信息、浙大网新这些业绩优良的公司,它们都在从事着电子政务的相关业务。目前在国内的股市,有超过30家的公司都在从事着此类业务。

  分析人士指出,电子政务市场规模巨大,但在创新上表现的并不是太好,产品重合度比较高,这是未来服务于电子政务企业所要关注的问题。分析人士认为,产品出现雷同,说明企业和政府在产品需求的沟通上还做的不够,企业并没有真正抓住政府的核心需求,“这是一个长期磨合的过程。”

  电子政务也需创新

  政府信息化是世界性的大趋势。在中国,国务院早在2005年即出台了《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详细阐明了“十五”期间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和建设目标,同时也为城市电子政务建设指明了方向。高瞻远瞩地指出发展电子政务对于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管理体系有着重大意义。

  如何让电子政务得到基层公务员的青睐,电子政务建设中产品缺乏创新的问题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没有优秀易用的产品,电子政务的普及必将难度大增。北京大学电子政务学院的杨教授认为,我国信息产业已能够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我国在软硬件产品和服务方面已具备了较好的基础,但是,由于保密性和安全性要求,在软硬件产品、技术解决方案和综合服务,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方面,企业需要更贴近政府的要求。

  据杨教授介绍,目前随着我国各级政府在转变职能、精简机构、政企分开等方面迈出重大步伐,电子政务建设也相应有了更高的要求,产品的创新、绿色电子政务、云计算、物联网等等新技术新思维都应在电子政务上得到体现。

  杨教授透露,包括创新在内的一些问题,都将在今年11月27日在北京召开的“2010大中华区电子政务发展合作论坛”得到广泛的讨论,来自亚太地区的数十名国内外专家学者、政企代表将共聚一堂,分享包括创新在内的有关电子政务的诸多业界真知。

  “我们这次论坛的主题是共享、创新、可持续发展。”共享即在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实现资源和成果的合理分发,同时也意味着实现大中华区各地、各国、各界电子政务从业人员知识、经验和智慧的交流和激荡;创新一方面意味着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的策略、技术的创新,另一方面也意味着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和服务的创造性贡献;可持续发展意味着在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如何规避存在的风险、如何实现低碳、绿色、友好型的电子政务和政府创新发展。

  “论坛的召开不能解决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所有问题,但是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可以把所存在的问题都交流出来,从政府、企业两方面入手,共同探讨解决之道,共同为中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出谋划策。”杨教授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