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范周把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体制形象地比喻为推动文化发展的"三驾马车"。
他认为,文化事业的发展,使全民文化消费权益得到了保证;而文化产业的发展,回过头来能够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体制改革,则是解决在产业和事业再发展中遇到的诸多瓶颈问题。
作为"三驾马车"之一的文化产业,则被寄予了厚望。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意味着,如果要使2016年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该比重则每年均需提高0.4个百分点,这将产生巨大的需求,为我国经济增长开辟新的动力,同时,文化产业大发展也将释放广阔市场空间。电影产业持续高速增长电影行业在拉动文化产业增长中一直是领头羊。传统的大制作高成本的影片虽说依旧是票房主力,但小成本精制作巧营销的影片也开始走俏电影市场。《失恋33天》9000万的成本收获了3亿的票房,成功地诠释了并非只有大制作才有大收益。
发展如火如荼的电影产业,近年来不论从影片数量还是票房都呈高增长态势,电影营销和海外市场也在逐步打开,将进一步拉动电影产业收入。
目前,票房收入仍是电影产业的核心驱动力,2004年,国内电影票房收益只有16亿元,到了2010年电影票房收入已经达到了102亿元。过去7年,电影票房占电影产业综合收入比重逐年提升,从2004年的43.6%增加到2010年的64.7%。
同时,中国电影海外总收入也大幅提高,2010年达到70.4亿元,同比增长24.7%,其中,合拍片占比从2006年的58.8%上升到2010年的99.9%,10年达成出口交易影片共47部,其中46部为合拍片。北美、亚太以及欧洲是中国电影主要输出地区。
据记者了解,目前虽然票房收入仍是电影产业的主要收益,但电影营销快速成长,越来越成为电影产业的重要收入来源。2005年,电影营销收入只有9000万元,2010年,已经攀升至5.3亿元,年均增长58%。
此外,政策红利继续助推电影产业发展。《电影产业促进法》历经十年酝酿,首次从产业的角度对电影市场进行立法,取消了对社会资本投资电影摄制等业务的限制,采取财政、税收、金融等扶持措施促进电影产业发展成为亮点。
业内专家纷纷表示,对单一产业进行立法,这在立法史上尚属首次,足以表明国家对发展电影产业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
在国内票房连年高速增长的背景下,社会投资电影产业的热情也有望进一步得以激发。减少行政审批与加强信息公开则从实际操作层面便利了各类市场主体的进入。
中国电影业正在成长为一个名利双收的朝阳产业。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文化产业逆势飘红。当年,贺岁片《非诚勿扰》创造了3.5亿元的票房奇迹,其投资方华谊集团稳赚1亿多元;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单集售价达到百万元,创下历史新高;盛大等网游企业更是赚得盆满钵满……文化经济的力量逐渐被广泛重视。
不过,电影产业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目前的影院规模,每年只能容纳150部电影进入院线。也就是说,有近3/4的电影无缘与观众见面。此外,中国电影产业目前过于依赖票房,产业链过于单一。2011年8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文化蓝皮书: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指出,电影的产业价值应该伸向更远、更深的地方。
电影学博士张江艺认为,电影市场不只是影院市场,更不只是拷贝市场,而是在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现代传输技术开拓下的多元市场。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