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作为全国文艺院团转企改制示范单位的辽宁省营口市艺术剧院,改革一年多来迎来市场化运作和文艺创作的双丰收,目前全体演员正在为11月中旬的全市专业文化团体演出周而紧张排练,届时他们将带给营口观众综艺、戏曲、轻音乐会、儿童剧等一系列精彩节目。
辽宁省营口市艺术剧院责任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峰告诉记者,现在剧院的繁荣景象都来自于当初的艺术院团改革。艺术剧院市场化之后,不仅演员阵容从院团留下的38人增加到76人,演出收入更是上了大台阶,今年截至10月末,营口市艺术剧院的演出收入突破200万元,比上一年增加至少60万元。
记者采访了解到,2009年文化体制改革前,营口市歌舞团、京剧团、评剧团每年就靠政府拨款150万元过日子,演出收入以每年20%的速度下滑,最少的时候一年仅收入30多万元,连基本的工资收入都难以保证,更别提添置新设备了。
2009年12月,营口市进行三团合一,转企改制,成立艺术剧院责任有限公司,实行新的企业化、市场化体制机制。转企后的第一年,剧院演出场次90多场,演出收入140多万元,是原“三团”2009年总收入的3倍,演员人均月工资提高到2000元左右,比改制前增加了近800元。
更重要的是,转制后艺术剧院的演出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面向市场生产剧目,积极开拓演出市场,除承担营口市多场大型演出活动外,剧院还把精心创作排演的新节目推到星级酒店、大企业、部队去,演出场次和收入大幅度增加。
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东北民歌大赛上,营口市艺术剧院派出的两名选手分别获得金奖和铜奖。获得金奖的声乐女演员亢平说,剧院市场化之后给有能力有才华的演员很大的发展空间。她的参赛曲目《我爱你塞北的雪》就是剧院自己组织改编创作的。
“以前基本上是吃大锅饭,演出收入低得可怜,遇到有演出任务,演员们都躲着走,不是这个不愿演,就是那个不愿干。现在可大不一样了,大家都争着抢着上节目,演员的艺术创作激情重新被点燃。”亢平兴奋地说。
总经理高峰告诉记者,现在剧院开拓了市场,演出一场接着一场,演员收入一年上个台阶,原来拿到手不足900元的月工资,现在可以拿到近3000元;同时公司有了资本,添置许多新设备,演出效果更好了,在演出市场里形成良性循环,企业和职工都感到很有奔头。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