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7月5日全球同步发行的《新华字典》第11版“满月”了,《新华字典》修订组就网友质疑给出了一份长约5000字的《感谢与回应》,分“关于字音”、“关于异形词”、“关于复音词或义项的增删” 、“关于社会生活类禁用词”、“关于字形”五类,逐一回应网友此前明确提出的问题,并表示部分意见可以采纳。修订组称,“广大读者的参与,对辞书质量的提高不可或缺”,“对于读者的意见,我们进行了认真研究”,此度归纳成类回应,以表示对读者的“尊重和感谢”,并称“如有不妥,请广大网友和读者指正,希望继续就《新华字典》提出宝贵意见”。
■肯定网友关于“的”与“地”、“栏杆”和“阑干”的意见
《新华字典》修订组在《感谢与回应》中称,“有网友指出,应该把‘楯shǔn’字的释文‘阑干’改为‘栏杆’,这个意见可以吸收。”因为“虽然释作‘阑干’并不错,但‘阑干’毕竟不如‘栏杆’好懂。”
此外,有网友指出,新版《新华字典》把“加以适当的整理、加工”改作“加以适当地整理、加工”不妥。就此,《新华字典》修订组明确表示“我们同意,还是不改为宜。”
■网友所言字典自相矛盾,是异形词的问题
网友对新版《新华字典》中既有“制服”又有“制伏”、既有“脚趾头”又有“脚指头”不认同,认为二者自相矛盾。就此,修订组表示“所谓异形词,是指书面语中音义相同、用法相同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汉语书面语中异形词很多,目前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只对其中的338组提出了推荐词形,属于柔性规范;另有几家民间机构对另外的264组进行了内部协商,约定了推荐词形,不属于正式的规范。‘制服’和‘制伏’既不属于338组,也不属于264组,两词貌似词义完全相同,实际在使用上仍有细微差别,不宜简单化处理。”
就“脚趾头”与“脚指头”的问题,修订组称,“字典释文应尽量避免重复词目,在‘趾’字头下不宜用‘脚趾头’做注,所以选用跟它可通用的‘脚指头’来解释,这并不意味着《新华字典》主张‘脚趾头’与‘脚指头’混用。”此外,修订组称,“脚趾头”和“脚指头”这对异形词目前还没有规范,“实际应用中‘指头’也可以指脚趾”,“《汉语大词典》的释文跟《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相同,注为:‘趾:脚指头。’这样处理都是出于同样的原因。”
就网友说,“叽哩呱啦”的第二个字是音节衬字,无义,其规范当作“里”。修订组称,“据我们所知,目前这两个词形还没有确定规范,写哪个词形是选择问题,不是对错问题”。
■列举“瞎子”的例词,“不表明词典提倡人们使用”
有网友根据新华社《新闻报道中的禁用词》中“对有身体伤疾的人士不使用‘残废人’‘独眼龙’‘瞎子’‘聋子’‘傻子’‘呆子’‘弱智’等蔑称,而应使用‘残疾人’‘盲人’‘聋人’‘智力障碍者’等词语”的通知,批评《新华字典》在“子”字下列举“瞎子”的例词是对盲人的不尊重。就此,修订组认为“这是一种误会”。“字典所举例词只是为了说明词尾‘子’用在形容词、动词后能够构成名词,这些带‘子’尾的名词都是现代汉语常用词,辞书收词、举例不能一概回避。这跟对社会生活用语的文明规范或道德取向是两个层面的事情,正如词典为了全面描写词汇面貌,也要收一些脏字和骂人的话,这并不表明词典提倡人们去使用。”
修订组还表示,“实际上,生活中包括反映社会生活的文艺作品中免不了要使用这些负面意义的词语,词典如果不收它们反倒是不应该的。”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