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夫妇俩抢救舞虾绝技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7月5日   来源:长沙晚报

张利珍夫妇用于表演的虾,有一米多长,虾身用竹篾和铁丝捆紧,前后有两个木制的操作杆。虾身各个关节可以活动自如。吴珊?郑燕晓?摄影报道

  本报湘潭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7月4日,在湘潭河西沿河的街道上,一对六旬夫妇的舞虾表演让笔者大开眼界。据了解,丈夫谭光明和妻子张利珍都是湘潭市水运公司的退休职工,他们是目前省内唯一掌握舞虾绝技的传人。

  你退,我进,前后交换,一个眼神的交流,虾头与虾尾已掉转了方向。夫妇俩时而双手相互环绕,时而身体前后交换,时而跳跃,时而定格……?今年63岁的张利珍年幼时就接触到了虾舞,她的哥哥曾是水运公司的船夫。“当时船上的一大帮人都会舞虾,我很小就在旁边看。14岁时我已经大致学会了套路。”张利珍介绍,舞虾是船夫们逢年过节的传统节目,“遇到喜庆的日子,不管船开到了哪里,船工们都会上岸表演舞虾,寓意平安和吉祥。”

  张利珍夫妇用于表演的虾,有一米多长,虾身用竹篾和铁丝捆紧,外面糊上百余片黄绿相间的彩纸做成“虾鳞”,头上用弹簧和钢丝做出可以活动的虾眼,前后有两个木制的操作杆。虾身各个关节可以活动自如。

  对于颜色的选择,舞虾是很有讲究的,“白色不吉利,红色更不行,因为红色的虾是死的,所以一定要避免用这两种颜色。一般黄、绿混搭是用得较多的。”张利珍感慨地说,丈夫还是她的徒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逢年过节的时候表演,一片锣鼓声,看的人多,他们的表演也很带劲。

  “现在娱乐项目多了,也没有人愿意看舞虾表演,眼看着这套技艺就要失传了。”谭光明夫妇的绝技被湘潭市民间美术研究会主席陈新民发现,他们决定组织一个舞虾队,让谭光明夫妇当师傅,配上服装和音乐,把动作系统地梳理,并把这项表演推广到各项庆祝活动中去。陈新明表示,他们还准备把虾舞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向有关部门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