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当今社会的职业教育,“教育”只应作为实现“职业”目的的一种手段,而教育最终是要回报社会的。根据这一规律,珠海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将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教育工作目的。
“学校现有五大专业,其中汽车运用与维修、电气运行与控制、计算机网络、动漫设计四大专业是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还是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只有四届毕业生的现代物流专业不但是珠海市重点专业,近日又通过省级重点的评审。广东省1200多所中职学校中拥有四个以上省重点专业的仅有两所。”珠海理工的詹红红校长告诉记者,学校的专业建设之所以如此成功,得益于学校始终坚持立足珠三角,服务珠港澳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目标。在这一办学目标指引下,学校注重校企合作引领下的专业建设,全力打造汽车运用与维修、电气运行与控制、网络技术动画设计和现代物流为核心品牌的五大特色专业群,培养珠三角紧缺工种的技能型人才。
此外,学校还制定并执行紧密联系市场动态的专业建设机制,保证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接轨,凸现职教特色。第一,聘请各行业和企业的专家,作为学校各专业建设的顾问,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专业建设与发展出谋划策;第二,学校每年定期召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专业课和文化课骨干教师参加的专业建设研讨会,探讨专业设置的合理化,适时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对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进行滚动修改和完善。
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各专业首先在深入开展市场和职业岗位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学生就业岗位群;然后依据“职业资格标准”和“实际岗位能力要求”,进行专业能力结构分析;最后运用“模块化、项目化”课程模式的设计思想,对专业课程进行改革,最终各专业形成了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人文课程在内的完整课程体系。开展了文化课服务专业建设的课改、技能大赛项目引领的专业课改等课题研究。
几年来,学校还通过校企合作,开设企业冠名的特色班,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获得了最新技术和企业捐赠,完善了实训装备,推动教学内容贴近市场,为学生“零距离”上岗创造了有利条件。学校与企业的深度、紧密合作为开拓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基础,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工学融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汽车、计算机专业采用2+1(两年在校,1年顶岗)、 电气、美术专业采用2.5+0.5(两年半在校、半年顶岗)、物流专业采用1.5+0.5+0.5+0.5(一年半在校、第四学期到企业或超市实践、第五学期在校、最后半年顶岗)。各专业建立专业品牌班(如丰田和通用汽车班、泰坦电气班、天威机电班等),引进新技术,开展订单式培养;开设汽车、电气、物流专业高级技工班,扩大了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模。学校电气和动漫专业还是广东省“3+2中高职衔接”办学的定点专业。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