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委三届十次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和桂林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全力打造千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本文就打造以桂林国家高新区为龙头的千亿元产业园区的必要性、可能性和主要途径等谈谈管见。
一、加快发展高新产业是促进桂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首先,加快发展高新产业符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桂林国家高新区是桂林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只有以桂林高新区为引领,切实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才能更快更有效地将桂林经济社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进而加快推动科学发展。
其次,加快发展高新产业是科学保护以漓江为核心的桂林山水的内在要求。桂林发展的定位是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名城、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山水名城,保持漓江山清水秀是桂林经济社会发展的底线,加快桂林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更加注重生态建设与可持续。而加快以桂林高新区为龙头的高新产业发展,其根本目的是要以高新区为引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桂林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再次,加快发展高新产业是桂林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关键举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提出要争创“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全面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以桂林高新区为龙头的高新产业发展,其根本目的是要充分发挥桂林高新区业已形成的科技、产业和人才优势,在区域创新体系、人力资源开发、国际国内科技合作、多元科技投入等事关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点领域进行新的探索,推动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深入开展,进而如期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
二、打造千亿元产业园区是实现“工业强市”的必然选择
工业强市离不开强有力的产业支撑。首先,打造千亿元产业园区是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重要支撑。园区是实现产业聚集的重要载体,打造千亿元产业园区有利于人、财、物等生产要素的聚集,形成规模经济;有利于企业集约发展,优势互补,节约成本,形成循环经济;有利于集中开发土地,节约土地成本,形成合理的城乡区域功能布局,进而实现集约化、集群化、集聚化发展,真正使千亿元产业园区成为转变桂林经济发展方式的引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助推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平台、财政增收的聚宝盆。
其次,打造以桂林高新区为龙头的千亿元产业园区是桂林从整体上加快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高新区在桂林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新区的成功转型升级事关桂林高新产业能否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继续保持广西领先。打造以桂林高新区为龙头的千亿元产业园区,其根本目的是要以高新区率先突破,切实把培育做大做强新兴产业,优化经济结构作为全市各级各类园区的重要发展方向,着力促进发展路径的战略性和根本性转变,推动转型升级,实现以创新驱动和引领发展,不断提升园区综合竞争能力,引领和支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第三,打造以桂林高新区为龙头的千亿元产业园区的条件基本成熟。千亿元产业不是一个绝对数字,而是一个台阶概念,也不是单指工业产值,而是包括工业在内的园区产值;千亿元产业园区是指以桂林高新区为龙头的一区多园,它是以复合型产业为支撑的复合型经济园区,也是桂林产业发展的航母舰队。之所以说条件基本成熟,理由有二:其一,桂林高新区成立20年来,已成为带动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重要平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支撑载体、引领“工业强市”的核心龙头。目前,已形成高端制造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以及新材料、环保产业等特色产业链,拥有比较完整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和一流的创新环境和创新资源,是广西最大的科技企业和留学人员企业群体。其二,桂林面临“两大改革区”的叠加机遇。只要充分发挥三个国字号、两大改革区的政策叠加优势,就一定能够加快打造以高新区为龙头的先进制造业和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新型产业体系。预计到2015年,以桂林高新区为龙头的园区工业总产值将有望超过2500亿元,其中桂林国家高新区的工业总产值有望达到800亿—1000亿元。其他工业园区的工业总产值有望达到1800亿元,最终实现“十二五”全市工业总产值3000亿元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以桂林高新区为龙头的园区工业总产值将有望突破4500亿元。
三、打造以桂林高新区为龙头的千亿元产业园区的主要途径
首先,必须加强组织领导,改革管理体制。借鉴全国其他省市重视和扶持国家高新区发展的经验做法,建议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桂林市“千亿元产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定期研究相关事宜。高新区工委和管委会作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管委会根据委托行使市级人民政府的行政审批、经济协调与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建议市里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尽快出台《关于打造千亿元产业园区的决定》和配套文件。
其次,实行“一区多园”的运行机制。在国务院授权科技部批准的原高新区管辖范围的基础上,通过托管和共建方式,将全市高新产业园区纳入高新区管理范围,构建起以科技部批准区为核心,托管区、共建区相呼应的整体空间格局。一方面,要对核心区现有97平方公里的土地规划进行调整,重点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打造研发中心,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实现集约化、集群化、集聚化和高端化发展;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快拓展产业园区发展空间,建议将七星区与托管区、共建区涉及的所有乡镇全部委托给高新区管理,并立即着手向自治区申报行政区划调整。在此基础上,全市园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作”,统一管理和规划、统一调整产业布局、统一优惠政策、统一招商引资、统一建设服务平台和创新体系。
第三,实施规划导向,加强配套能力建设。基于园区社会化的发展趋向,要按照功能差异化和协同化原则,高标准编制《桂林高新区总体规划》,整体优化全市园区的功能布局。规划和引导全市工业和服务业的重点企业、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重大创新资源、大型科研机构、风险投资和贷款担保机构、科技中介机构向高新区集中,进一步提高园区的创新层次和资源富集程度。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健全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实施人才战略,建立人才引进和培养的长效机制。推进重点创新平台建设,构建完善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