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佩之介绍他创作的摆锡画。张水湘 摄
株洲油漆匠唐佩之靠着50多年的勤奋自学,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农民画家。他创建的诗书画廊,慕名观赏的人络绎不绝,特别是他的摆锡画更是一手绝活。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唐佩之却忧心忡忡,他积累了50年的画画技巧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徒弟传承下去,特别是他的摆锡画面临失传的危险。
苦学50年建立诗书画廊
唐佩之是株洲芦淞区五里墩乡家喻户晓的农民画家,昨日,记者慕名参观了他的诗书画廊。
这是一栋古色古香的农家大屋,屋内墙壁上挂满了唐佩之的作品。有花鸟鱼虫的国画、有富有地域特色的油漆画、有行云流水的书法作品,还有独树一帜的摆锡画。
“这里有100多幅作品,是我多年画画积累下来的。”年过七旬的唐佩之说,“我们家是三代油漆匠,从十五六岁开始我就跟着我父亲学艺,一下子就喜欢上了画画。”
“当时我家境不好,天天必须外出打工养家糊口。我每天早上4时就起床了,然后画上4小时,再出门打工。”唐佩之回忆那些岁月忍不住感慨,“上个世纪60年代,由于物资匮乏,很难买到宣纸,我就将装水泥的纸袋子洗干净当做画纸。”正是凭着这股韧劲,唐佩之坚持画画50多年,自学了国画、油画、炭笔画等多种绘画技巧。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起,唐佩之的绘画作品就放在株洲工艺用品店里售卖。
去年唐佩之更是将家里规划成诗书画廊,把自己多年积攒的绘画精品展览出来。
祖传摆锡画经久不褪色
在唐佩之的各种绘画作品中,他最为满意的还是自己的独门摆锡画。
“这是我祖传的一种画法,现在会这种画法的人很少了。”唐佩之介绍。早年,富贵人家流行在木质的家具上画摆锡画,“这种画工艺十分复杂,而且耗时间耗金钱。画画的原料是用水银和锡混合调制而成,所以这种画经久不褪色,灯光一照闪闪发亮,很漂亮。” 他说:“你看我这幅‘八哥枇杷’摆锡画,先在选好的木板上刮三次底灰,接着上大漆,反复几次,并用手掌将干掉的油漆磨成镜面状,再描图作画。画好这幅画我花了20多天,光成本就要好几百元。”唐佩之指着画告诉记者。
唐佩之有个烦恼却始终挥之不去,“我积累了几十年的画画经验,却挑不出一个好徒弟来传承,特别是我的摆锡画没人学。”他无奈地表示,“也曾有不少年轻人来拜师学艺,可是他们不愿意坐冷板凳练好基本功,都半途而废了。我很想找个有志青年,将自己多年的积累传承给他,将这些艺术发扬光大。”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