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2010年话剧:五彩缤纷,经典与创新同行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1月18日   来源:人民日报

  

  2010年,中国话剧沿袭既有的发展势头,在总体上呈现演出市场活跃、文化交流频繁的景况。无论是经典剧目的改编、上演,还是新创剧目的实力展现,抑或国外剧团的在华巡演,都为中国观众带来新鲜观感。

  

  舞台尽吹经典风

  

  2010年的话剧舞台弥漫着一股怀旧风。或许因为现代社会的加速发展,导致了人们在快节奏的人生里无暇自省,在蓦然回首时,才发现已远离最初的梦境;故而在倾向审思的艺术表达中,不自觉地回望来时路,表达个体生命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对自身命运的咏叹。

  

  这股风潮首先引发了对经典作品的重新演绎。2010年初由王延松导演,孙海英、吕丽萍主演的易卜生的戏剧《培尔·金特》,继上年度在保利剧院首演之后,开始在上海、深圳、重庆等13城市巡演。吕丽萍在剧中一人分饰培尔的母亲与爱人,将操劳农妇、垂髫少女、盲眼老妪扮演得可圈可点。孙海英扮演的培尔,从寻衅滋事的少年,到历经风险、比邻死神的老人,显现了人生进程中幻象中的迷失和真我的重现。由喻荣军改编、王晓鹰导演的《简·爱》,2010年多次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在闪婚、闪离的物欲时代,人们仍在追寻着《简·爱》,正是对性灵之爱的缅怀。由王洛勇扮演的罗切斯特,由袁泉、陈数、朱杰扮演的简,满足了人们怀旧的心理期待。中国国家话剧院推出由田沁鑫导演的时尚版《红玫瑰与白玫瑰》,将艺术审视的目光移向旧的时代;又从旧的故事架构里开掘出新意。张爱玲原小说里男人佟振保对女人红、白玫瑰的缱绻,变换为当下境遇中女人佟振保对两个男人的暧昧,作为都市白领,女人在平庸的生活中渴望冒险,又在选择的苦恼中寻找安宁。佟振保由两个女演员同时扮演,将女性的多情多面、自相矛盾的特点作了形象化呈现。由焦晃领衔主演,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钦差大臣》,因为重新诠释了果戈理喜剧的不朽价值,还因为汇集了上海戏剧学院59级表演系的学员,因而备受新闻媒体和老观众的瞩目。2010年末,另一台举足轻重的话剧,当属田沁鑫导演的《四世同堂》,该剧取材于老舍先生的同名小说,反映了日军占领北平时期平民生活的悲惨。演出时,一批国家话剧院的明星演员雷恪生、孙红雷、辛柏青等集体亮相,自10月30日到31日在台北连演3场后,再赴广东等地巡演,一时间成为令人瞩目的话剧热点。

  

  2010年9月24日,正值中国现代戏剧家曹禺先生诞辰100周年,除了社会各界举办的纪念活动,许多剧团都排演了曹禺的戏剧作品。北京人艺复排《雷雨》《北京人》,重排《日出》《原野》。顾威导演的《雷雨》,在舞台呈现上延续着北京人艺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强调细节真实与形象塑造的艺术魅力。这一次,人艺启动了新的演员,摒弃了从前的阶级斗争观念,从人性的角度看待《雷雨》的悲剧性,突出了“雷”与“雨”的象征寓意和剧场效果,使人物命运的悲怆感愈加鲜明。李六乙导演的《北京人》,在冷寂、苍凉的情境中,充分调动了舞台的表现元素,以倾斜的舞台,败落的四合院,以及生活在其中的“死活人”,“活死人”的种种形态,形象地展现了一个行将灭亡的时代“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悲哀。由任鸣执导的新版《日出》,起用影视明星陈好来扮演陈白露,诠释了陈白露悲剧的现实意义,演出中规中矩,流畅整饬。陈薪伊执导的《原野》,集中了胡军、吕中、濮存昕、徐帆等一批优秀演员,调动繁复的布景、音乐、肢体语言,展示了一个复仇农民的复杂心路。此外,田本相编剧的话剧《灵魂的石头》,苏州评弹团的评弹《雷雨》,上海沪剧团改编的沪剧《日出》,高杰导演、大连话剧团演出的《雷雨》,易立明根据曹禺的《雷雨》改编的《阅读雷雨》等都对曹禺名作进行了别有新意的阐释,真是说不完的曹禺演不完的戏。

  

  除了重新演绎经典作品,以新排话剧再现过去的难忘时光也是2010年话剧的一大潮流。由王晓鹰导演的《1977》,讲述了上世纪70年代末恢复高考前后,一帮东北知青为取得受教育权,进行的不懈努力和决绝抗争,一个震撼的场面是:一群知青为追赶那列奔赴考场的火车,在原野上狂奔、嘶嚎、跌撞、哀告,再不能耽搁,再不容错过,那是一代青年的心灵呐喊,也是时代转变的先声。剧中人的青春感慨,引发了一代人的共鸣。为纪念波兰钢琴家、作曲家肖邦诞辰200周年,中国国家话剧院在保利剧院推出音乐话剧《肖邦》,它以倒叙的方式,从肖邦之死写起,以音、诗、画的和谐统一,诠释了音乐家“心”归故里的精神轨迹。将这股舞台怀旧风推向高潮的戏剧,当推台湾戏剧家赖声川、电视制作人王伟忠联手打造的《宝岛一村》。它2月5日在北京世纪剧院首演后,又在沪、杭、穗、蓉等地巡演。所到之处,观众透过台湾眷村的历史境遇,感知了1949年以来彼此走过的不寻常的历史。这里有台湾三代人漂泊、企盼、定居、发展的命运轨迹,有含泪的微笑,也有笑过之后的唏嘘;有小人物被时代裹挟的感慨,也有挣扎求生、随遇而安的无奈;有一片生活的滚滚红尘,也有超然度外的淡漠从容。

  

  经典与怀旧的流行,一方面固然反映了人们藉着对从前生活的记忆性反思,阻抗现代商业化生存方式的努力;另一方面虽有《资本论》《向上走,向下走》《柔软》等新剧问世,但原创剧目在数量上仍显不足,迫使人们向既有的文化资源谋取创作灵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