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达州通川区:文化产业生机勃发 发展喜人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1月5日   来源:中国安徽在线

  

  【慧聪印刷网】 “电影下乡好啊,不仅不花钱就能看到最新的大片,而且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12月17日晚,尽管天气骤然下降,通川区北外镇张金村的村民们还是早早地吃过晚饭,端起板凳坐在新修的广场里等待市电影公司送来的电影开场。去年,通川区在101个行政村(社区)共放映1214场电影。

  除了电影下乡,通川区还实施了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进一步改善了基层群众文化生活。

  惠民文化大放异彩

  “台上,精彩纷呈的节目频频上演;台下,观众不断欢呼鼓掌,台上台下一片欢乐融融……”这是在该区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中最常见的一幕。近年来,通川区区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通川区在全域范围内吹响“文化通川”的号角。

  据了解,该区全年共举办、参加文艺演展活动15次,组织策划的春节团拜会文艺演出、“华夏之声”迎新演唱会、“元九登高节”民间节目汇演、“感恩・奋进”暨新中国成立61周年歌咏比赛等好戏影响深远,城乡文化氛围和品味不断提升。

  同时,该区加大城乡文化统筹,夯实乡镇行政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文体局主导,乡镇实施,统一规化,统一验收”的原则,大力推进综合文化站建设。目前,已建成的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开放,今年又新建成新村、魏兴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以前农闲或者春节大家伙的休闲是打麻将,看看视,自从镇上建起文化站后,我就经常去看书、下棋、读报,既打发时间又增长见识,真不错。”新村乡长河村村民李峰说。

  精品创作硕果累累

  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该区还加强高端文艺创作力度,2010年文学创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目前,该区完成国家级作品1件,省级获奖作品1件,省级作品10件,市级作品60件。龙懋勤的中篇小说《本是同根生》荣获第六届“四川文学奖”,《走在你前头》由国家级出版社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填补了通川区无长篇小说出版的空白;吴海的诗歌《楼兰三叹》被中国文化艺术评定中心评为中国文化艺术终身成就奖文学类银奖,并于2007年荣获首届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人类贡献奖中国文学金奖;安全东的散文集《山窗图画》、诗集《吹过屋檐的风》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并两次荣获四川省报纸副刊二等奖。胡文彬的散文数十篇在《读者》、《散文百家》等杂志发表,并在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散文集《净土》。

  文化产业生机勃发

  文化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正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重视。据统计,全区各类文化经营单位达257家,解决就业人员8000余人,固定资产投资上亿元,年交税金200多万元,文化产业正逐渐成为区域经济不可替代的中兴力量。

  通川区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坚持“破立结合”原则,对规模大、效益好、品味高的文化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并鼓励其壮大发展,尤其是在规划布局上,鼓励文化企业立足城区,向乡镇、村社延伸,经营项目多样化、现代化。该区以大修当代艺术车间为主角,加快北外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将文艺作品创作、加工推向市场,吸引更多的省内外文学艺术家到艺术村搞创作、出力作、出精品,为宣传通川、宣传达州,繁荣全市文艺创作贡献力量。

  同时,全区对网吧、音像市场、书报刊市场、电子出版物市场、印刷行业、文化娱乐场所等各类与百姓休戚相关的文化市场实行“分类管理、动态监控、专项整治、疏引结合”,对违规违法行为加大打击力度,并按规定取缔或处罚。全年共查处违规经营单位68家,立案57家,收缴非法音像制品、盗版软件近40000余张,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生态文化旅游生机勃发。该区重点打造了莲花湖风景区、王家山风景区、神剑园红色文化景区和犀牛山风景区,吸纳解决就业人员10000余人,实现收入上亿元,积极带动了景区周边农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