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2010,中国舞台艺术异彩纷呈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12月30日   来源:新华社 蒋 芳

  

  2010年对中国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世博会、亚运会等大型活动的成功举办,向世界展示着从“中国制造”向“中国魅力”的转变,这种魅力同样体现在全国无数个艺术舞台之上,异彩纷呈、令人炫目。

  

  上海世博会,全球演艺绽放中国舞台。6个月,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区,33个演出场地同台,2.2万场演艺活动……对上海、对中国而言,上海世博会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世界文化艺术大集成,来自各大洲的表演者营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界级舞台。场次之多、地域覆盖面之广、各民族艺术品种之全,改写了世博会的演艺历史。

  

  点评:上海世博会是一个窗口,不仅向中国观众展示全球艺术,也将中国多民族、多种类的舞台艺术介绍给世界。除了这样的“交流”,更值得珍视的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为期半年、汇集各国,平均每天超过100场密集的演出,不仅为今后的上海文化市场提供了一份大容量的节目单,留下了丰富的文艺演出运营经验,也造就了一批喜欢观看演出的观众。更为长久的效果可能还将在今后的数年间逐渐显现。

  

  “九艺节”,精品力作纷纷亮相。三年一度的中国艺术节今年落户广州。15天的“九艺节”留下一串令人记忆深刻的数字:10台文化部重点资助精品剧目、18台文化部常演剧目、65台文华奖专业参评剧目、229台群星奖参评剧目,还有100台优秀剧目参加首届中国(广州)优秀舞台艺术演出交易会。

  

  点评:作为国家艺术节,“九艺节”不仅是一座代表我国舞台艺术创作的最高水平的精品展示台,更是一面展示我国文化事业成就的镜子。在接受观众检验、专家考评的同时,异彩纷呈的舞台艺术亦体现了各省区的文化软实力。但是,艺术与市场如何对接?观众的口味与专家的品味孰轻孰重?……繁华背后中国舞台艺术还面临诸多困境与挑战,要真正成长为中国软实力依然任重道远。

  

  曹禺百年诞辰,大师之作历久弥新。2010年,欣逢“曹禺百年”盛事,这一年很多的戏剧活动和戏剧演出都在围绕纪念曹禺而展开。曹禺先生的4部经典剧作《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在北京、天津、上海、湖北潜江等地由不同的演出团体以不同的形式陆续演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仅从北京市场来看,由北京人艺演出的4台话剧票房总成绩过千万元。票房最高的《原野》演出档期恰逢中秋、国庆两节,演出13场,票房高达450万元。

  

  点评:年仅23岁的曹禺初出茅庐便带来了石破天惊般的《雷雨》,成就了中国话剧史上的一座巅峰,使中国话剧真正成为一门成熟的舞台艺术。现在,他的作品不仅继续在话剧舞台上发光发热,也还在成为其他多种艺术形式的灵感源泉,不仅受到业内人士的喜爱,亦受到现代观众的追捧……凡此种种,足见大师之作从未远去、历久弥新。

  

  京剧入选世遗,原汁原味还是创新求变?11月16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中,24个成员国一致通过中国的京剧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2月2日,全国京剧优秀剧目展演活动拉开帷幕,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45台京剧剧目在京集中展演;12月6日,京剧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庆典活动举行;12月10日,京剧传承与发展论坛在京举办……

  

  点评:广收博取了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及南北戏曲各路声腔和剧种优长的京剧经典,堪称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集中、最深刻、最有魅力的具象化显示。但是,申遗成功显然并不意味着京剧从此进入了“博物馆”“保险箱”,未来要回归传统力保原汁原味还是以创新求发展?这个曾经在2001年昆曲成为世遗之后引起广泛关注但至今仍未解答的问题,继续摆在京剧面前,也摆在中国戏曲的面前。

  

  演艺院线联盟,舞台艺术走近市场。2009年国务院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明确提出了将“建立全国文艺演出院线”作为振兴国家文化产业的战略性举措。2010年,国内演艺团体“合纵连横”态势明显,国内演艺业出现了中演、保利两大院线,北方剧院联盟、西部演出联盟、东部剧院联盟、珠三角演艺联盟、长三角演艺联盟五大省际联盟。剧院联盟或院线联盟由艺术团体、演出机构和演出经纪人组成,帮助相关文化企业和机构开展舞台艺术信息交流、宣传推广等活动,通过专业性、互动性的舞台艺术合作交易平台,力求将眼下仍和市场若即若离的话剧、歌剧、音乐剧等舞台表演艺术真正推向市场。

  

  点评:尽管由于相对于电影院线制,这种联盟关系仍显得松散,难以真正打破条块分割、突破地区差异,形成演艺资源的区域性共享,但这一态势仍然是未来演出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关键突破口,也是舞台艺术接近市场的一条捷径。

  

  院团转企改制,力推舞台精品。2009年底,原东方歌舞团等4家单位由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国有独资的中央文化企业。以全新姿态参与市场竞争近一年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原东方歌舞团)面貌焕然一新,演出场次、收入增加的同时,在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中,集团一下子就拿出了4台高水平的节目,展示出改革所激发出的活力、实力、竞争力。截至今年11月15日,全国共有343家国有文艺院团已完成或正在进行转企改制,是2009年转企改制院团数的近5倍。

  

  点评: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是出人、出戏、出效益。转企改制不仅让全国许多院团内的人才得到了解放,也让艺术生产力得到了释放。这种变化不仅是把原本国家养的院团推向市场,更深层次的变化是人心与观念,这种改变使得演出院团更加重视受众的感受和需求,而演出市场的繁荣也让有活力的院团有能力生产出更多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