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ECFA放开台湾电影进内地限制 吴思远称磨合不易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11月8日   来源:羊城晚报

  上周,两岸经济协议(ECFA)正式实施五项服务业项目的早期收获优惠,其中台湾电影进口项目尤其引人注目。在过去,台湾电影在内地受每年20部非国产片进口配额的限制。但从明年1月1日起,但凡内地同意在台湾注册的公司所拍摄、拥有50%以上着作权的华语片,经内地主管部门审查通过后,不受进口配额限制,均可在内地发行放映。

     在香港电影率先进入内地市场之后,台湾电影终于也以“华语片”的面目加入战团。但从目前的业界反映来看,台湾电影人很期待,内地电影人却大多不受影响。在很多人看来,台湾电影势力要在整个华语片市场确立地位,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好事 找内地资金拍大片

     曾执导过周杰伦和林志玲主演的《刺陵》,又即将带来赵本山和小沈阳主演的《大笑江湖》的台湾导演朱延平认为,内地开放台湾电影进口配额,“是一种善意的表现”。他表示:“台湾拍摄电影的资金通常只有1000万元到2000万元新台币,在亚洲的竞争力不足,台湾今后可以多拿内地资金,让台湾电影人多拍大片,这是一剂很有力的强心针。”据了解,包括《艋舺》导演纽承泽在内的一批台湾电影人都在北京有工作室,在最近的政策出台之前便已努力找机会了解内地市场。

     多年致力两岸电影交流的焦雄屏也对政策的实施效果表示乐观:“台湾电影胜于好莱坞等外语片,它的优势是跟内地语言相通。”她忠告台湾电影人:“台湾电影进内地,除了进口单位要统一,审查制度要透明,还要了解内地观众对电影的喜好,毕竟两岸口味还有差别。”

      起点 产量太少种类局限

     “其实内地看不到台湾电影,更多的不是受进口配额影响,而是台湾电影的产量本来就低。”博纳文化发行副经理于昊盘点了一下,台湾电影这几年有点反响的就是《海角七号》和《艋舺》,而进口内地的则只有《海角七号》一部。“此外,台湾电影不仅产量低,从类型来看也是艺术片居多,而艺术片又始终解决不了盗版的问题,从发行来讲并不是一个好选择。因此即使不考虑之前的配额限制,台湾电影在如今的中国电影市场来说,所占的份额也很小,影响力不大。”对于这一点,焦雄屏也承认。她说:“本土电影在台湾占据的市场份额不到1%。台湾文化正面临着被消费文化摧毁的溃烂局面。”

     香港资深电影人吴思远也有同样的忧虑。“台湾导演很嫩,青黄不接,很多新导演甚至连故事都还说不清楚。他们很喜欢MTV式的讲故事手法,从片段来看不错,但整体就有欠缺。他们的题材又局限在本地,因此《海角七号》当年进内地也没有引起太多的共鸣。此外,台湾演员也暂时缺乏票房吸引力。”吴思远担心,如果保持这样的起点水准,台湾电影并不会从ECFA的优惠政策中受惠太多。

     时间 磨合至少要三五年

     吴思远这几年一直在帮助台湾电影人以“游击队”的方式在内地存活。他很了解台湾电影的兴衰过程。“台湾电影市场最初是因为恶性竞争而走下坡路的。当时香港只有五条院线,而台湾有八条,大家都要抢钱,粗制滥造。后来加上金融风暴和VCD盗版盛行,整个电影业就垮下去了。”

     吴思远认为,台湾电影虽然得到了政策优惠,但真正要靠这个机会东山再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现在很多的合拍大片都是香港电影人在主导,都很卖座,但这个过程是走了很多年的。没个三五年,这个磨合是不会成功的。而台湾电影要走的路可能更长,因为香港电影人的适应能力很强,有创意,有活力,从一开始走的就是国际化的商业路线,不像台湾电影和内地电影那样有包袱。”开头具体怎么做,朱延平认同内地电影局的建议,“先从福建等地上映,就像当年港片先卖广东一样,边积累资金,边认识了解”。

     出路 讲述中国人的故事

     于昊预测,台湾电影人未来很可能大批涌入内地,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采取融资形式做合拍片,而不是独立制片,因此很可能会被整个内地大市场逐渐“吞掉”,而失去台湾电影人原有的风貌。“香港电影人没有被内地市场完全同化,他们主导的电影还是很有香港味道,这是因为香港电影很早就是亚洲电影的重心,已经非常成熟,另外也跟陈嘉上、文隽、陈可辛、刘伟强等一大批顽强的香港电影中坚力量一直没有停止创作有关。但台湾电影如今没有这样的条件,老一辈还在奋斗的电影人似乎只能找出个焦雄屏,李安也早早去了美国,一批年轻人还不够成熟。”

     台湾电影如何能保证自己不被“淹没”?刚在东京电影节载誉归来的《观音山》制片人方励认为:“台湾电影比起香港电影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他们对传统中国文化的继承。从文化内涵来看,香港电影是远远不如它的。因此从根子上,台湾电影可能未来跟内地电影走得更近。好莱坞的大片、数字、3D,都不是中国电影的未来。未来中国电影的主流一定是讲中国人的文化、伦理、家庭、爱情。这就是台湾电影应该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