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文化>  正文

劲书产业大文章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11月6日   来源:吉林日报

  我省文化历史悠久,出版资源丰厚。如果说,出版资源是笔,经济发展是纸,那么,笔走龙蛇,发挥其与经济的可渗透性强、可开发程度高的优势,便可劲书改革深入、产业发展的大文章。“十一五”时期,我省新闻出版产业实现大幅度跨越发展,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生力军、国民经济的新亮点。

  产业体系更加完整。初步形成了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动漫、互联网、网络游戏、手机期刊、手机文学等多种出版形式共存,纸、声、光、电、磁等多种媒体方式共有,高、精、尖技术设备齐全,大、中、小型出版物贸易市场完备的产业格局。截至2009年底,全省有出版集团2家、报业集团2家、发行集团1家,有出版社24家、报纸80种、期刊238种、印刷企业1435家(不含打字、复印)、发行企业2443家,从业人员近6万人。

  产业实力更加雄厚。2009年,全省出版图书10354种(套),发货码洋32亿元,实现利润3.1亿元。报纸年总印发量近6.5亿份,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实现利润2亿元。期刊年总印发量8500万册,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实现利润1.8亿元。年出版音像出版物130多种,收入9000万元,实现利润2600万元。年出版电子出版物90种,收入900万元,实现利润200多万元。我省拥有31条光盘生产线,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光盘生产基地,年实现产值5亿元,利润近6000万元。印刷业年实现产值50亿元,实现利润2亿元。年销售各类出版物6.5亿册(张、份、盘、盒),销售收入近20亿元,实现利润1.2亿元。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被商务部和出版总署确定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2009年,全省新闻出版业经济规模为150亿元,约占全省GDP总值的2%左右。

  精优品牌更加突出。吉版“双效”图书影响广泛,2009年全省累计发行码洋超过亿元的图书达到8种(套),超过1000万元的达到25种(套),吉版一般性图书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跃居第二位。拥有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长春出版社、吉林美术出版社等3家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报纸平均期发数在10万份以上的达到6种,《英语辅导报》期发行量达到1400余万份,稳居全国教辅类报纸发行前茅。吉林期刊形成品牌,“吉刊现象”享誉全国。音像、电子和互联网出版,形成了卡通动漫、音乐教育、地方戏曲小品和朝鲜族文化生活等特色品牌集群。  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覆盖全省城乡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建设“农家书屋”7500个,基本实现了每个行政村一个面向农民的标准阅读、借阅场所。社区书屋、校园书屋、军营书屋粗具规模。中国朝鲜文出版基地建设顺利启动。重大公益性出版和少数民族文字出版、服务“三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出版的各项扶持政策、资金保障机制健全。版权保护教育基地、版权产业发展工作站和法律咨询及纠纷调解中心形成网络,版权公共服务平台粗具规模。县以上新闻出版行政机关的政务服务窗口为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行政审批、行业资讯、法律咨询服务。

  后发优势更加明显。随着国家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的逐步推进,新闻出版业的社会需求将愈加旺盛,政府和社会的投入会持续增长,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通过近几年的跨越发展,我省新闻出版行业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了一批著名品牌,为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作为全国出版体制改革的试点省份,中央给予我省许多改革、发展政策,用好用活用足这些政策,将极大地解放和发展出版业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