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由国家图书馆主办的全国图书馆少儿服务座谈会近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小学图书馆委员会秘书长骆桂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图书馆本应是教室之外的第二课堂,但多年来,多数中小学校的图书馆未能实现这一职能。或受应试教育干扰,或因条件所限,很多中小学图书馆资料陈旧、人员素质偏低,影响了学生阅读面的提高和人文素养的提升。为此他建议,在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时,公共图书馆和中小学图书馆应该深入合作、资源共享。
近年来,素质教育的实施使学校对图书馆在教学工作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视,我国的中小学图书馆馆舍建设、设施配置、馆藏内容等方面有了较大改观。部分中小学图书馆还实现了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的要求,并办出了自己的特色。骆桂明引用一组统计数据说,仅2004年至2008年间,我国小学图书馆人均面积增加了6%,普通初中图书馆人均面积增加14%,普通高中图书馆人均面积增加了15%。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和各级政府投入的不断增加,全国中小学校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在不断剔旧汰残、更新的情况下,藏书量仍有较大增长。
但不少中小学图书馆的现状让人担忧。因为在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干扰下,很多学校图书馆几乎成了摆设。“有些学校领导以本地升学率作为自己的政绩,干扰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陷学生于题海之中,剥夺了他们个性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图书馆建设也因此被忽视。有的学校迫于压力,限制学生利用网络自主探究学习,几乎扼杀了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骆桂明说。
此外,中小学图书馆还存在各地发展不平衡、现有图书馆(室)的学校差异很大、藏书结构不合理、藏书资源不足、工作人员素质偏低等问题。骆桂明认为,应发挥公共图书馆的优势,弥补中小学图书馆的不足。据悉,我国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在资源共享和联合培训方面已经进行过成功探索,但中小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在合作方面还未能有实质性突破。
“虽然中小学图书馆存在诸多问题,但数量众多、分布广阔是其优势,只要建立可靠有效的合作机制,完全可以发挥出公共图书馆单独运作无法企及的巨大作用。”他建议,应将中小学图书馆纳入公共图书馆法中,让我国中小学图书馆有法可依;公共图书馆可定期轮换向中小学图书馆出借书籍,以弥补广大师生的不同需要;在公共图书馆内建立中小学图书馆教师常设培训基地,借助馆内专业队伍的人力资源,配合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继续教育证书认可,尽快提高中小学图书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公共图书馆和中小学图书馆联合举办读书活动、文学社团活动、专家讲座活动等,效果肯定比单打独斗要好得多。”骆桂明说。(记者马子雷)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